黄莺 白絮菲: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流量密码”

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备受关注。这类题材往往将小人物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时代浪潮下的千人千面。观众在《乔家的儿女》中体验市井生活,品味大家庭的柴米油盐;从《人世间》中感悟岁月艰辛,但人生又充满光亮。在这类题材的电视剧中,观众与小人物为伍,与之共悲喜,在平凡之路求索生存之道。

今年,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热度持续增长,今年4月播出的《漫长的季节》和近期热播的《父辈的荣耀》都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这些剧集能够获得大众认可,一方面是其中传递的精神触及了人们丰富情感的神经。在很多现实主义作品中,看似微小的人物在时代的洪流下,命运起伏但不改坚韧之底色,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这样的平凡,像是日常中的你我;这样的坚韧,也像是努力为自己创造一片天地的你我。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作品在美学、叙事、视听设计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丰富的精神内核与真诚的艺术表达,是近年来现实主义电视剧的“流量密码”。

美学上,创作团队能够静下心来打磨,沉淀出美学上的质感。《父辈的荣耀》非常用心地打造出了东北生活中的细节。本剧一开场有一段做东北家常菜的戏,从食材、厨具到厨房布置,都还原出了东北林场的普通人家生活。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既是以最接地气、最鲜活的方式串联展示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也是通过最家常的一景一物的设置来唤起观众的共鸣。

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的美学创作有了很大的创新与突破。《漫长的季节》主创团队在制作这部剧时不断解决各种问题的挑战。例如:如何平衡生活的流质感与悬疑推理的故事线?如何让当下的观众对片中的旧时光产生共鸣?导演辛爽接受采访时谈道:“我们在美感和视听美学方面,并不满足于只用现实主义的美学进行创作,而是希望在这一美学基础上,添加我们自己的想象,再加入一些印象主义和浪漫的元素。”为了实现这一美学追求,团队不希望再走肃杀、寒冷的东北冬季悬疑故事路线,而是把故事核心事件发生的时间移至硕果累累、充满暖色调的秋季。耀眼的阳光、黄澄澄的玉米地、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的火车和轨道,与原本悲伤、阴暗、压抑的死亡事件形成鲜明对比。

叙事上,很多剧集在之前经典作品的基础上,迸发出了强大的时代生命力。以往在描写警察的电视剧中,常见的创作手段是“众星拱月”,即将故事围绕着一到两个中心人物展开叙述,如《针眼儿警官》《派出所的故事》《民警老林的幸福生活》等。在这方面,这两年也看见了一些突破性尝试。如2022年播出的《警察荣誉》采用了平行群像的方式,在这部剧中,平陵市八里河派出所4个初出茅庐的见习警员和资深的老警察们是同样重要的刻画群体。派出所面对的工作,一面可能是生死攸关的紧张,另一面可能是日常且琐碎。这一体两面的属性,如果采用过往常用的手法,仅针对一两个角色进行重点刻画,可能难以表现出派出所真正的工作面貌。这个问题在《警察荣誉》中以群像描写的方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视听方面,随着流媒体将电影、剧集综合在了同一个平台上,电影和剧集站在了同一商业起跑线上,很大程度上用点击量来衡量作品受欢迎的程度,并以此判断接下来的投资创作方向。这一改变促使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追求可媲美电影的质感。还是以《警察荣誉》为例。剧中在介绍人物时,使用了主观镜头来强化观众的临场感。在抓捕嫌犯的过程中,使用执法记录仪的影像来增强纪实感。这些视听设计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观众对剧情的参与度。

技术层面讲,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后,在技术迅速发展、艺术元素不断交融的情况下实现了众多创新与突破。精神内核层面讲,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在表达上更为接地气,在情感上更为贴近人心,真正掌握了“流量密码”。这两方面的进步与创新都让人欣喜,未来可期。(作者分别是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助理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电影管理硕士研究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