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13岁男童虐杀女童案: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只是个禽兽

恶魔不满14岁

2020年8月10日下午,备受关注的辽宁大连13岁男孩奸杀10岁女孩案相关民事诉讼案宣判,判处蔡某某、庄某某向原告小淇母亲及家人公开赔礼道歉,此外民事赔偿部分将赔偿原告合计1286024元。而杀人凶手事发时年仅13周岁的蔡某某,仅被判处3年收容教养。判决结果一出备受争议,“难道恶需要用年龄划分?”“仅因为不满十四周岁就能赦免一个恶人?”

案情回顾:

据@大连公安 2019年10月24日通报,2019年10月20日19时许,公安机关接到报警,沙河口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受害者某某(女,10岁)被害身亡。接警后,市公安局经连夜工作,于当日23时许,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蔡某某(男,2006年1月出生,13岁)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到案后,蔡某某如实供述其杀害某某的事实。

最让人感到可怕是蔡某某在事发之后的一系列举动。

身高1米7,体重近140斤的蔡某某,以让受害者帮忙为由,将年仅10岁的受害者骗到家中强奸未遂,将受害者捅刺7刀残忍杀害并抛尸在住处对面的灌木丛中。

蔡某某行凶后,并无明显的惶恐心理,反而多次若无其事地去找受害者父母:你女儿找到没有?

其后,又在班群里“表演”,说自己发现尸体的时候,自己手上有伤口,血弄到受害者身上,想努力地为自己找到合理不被怀疑的证据。甚至说:“我一个小孩怀疑我。呵。”

事发之前的禽兽行为和事发之后的恶魔表现,换做一个正常成年人都做不到如此面不改色。

未成年人远比想象的懂得多

《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过一起故意杀人案:

黑龙江通河县的赵力宝是个小混混,13岁时就有一米七的个头以及近130斤的体重。他盯上了村里14岁女孩明芳,在某天下午,赵力宝在玉米地对明芳实施性侵。

明芳的母亲得知此事后,便前往派出所报案。而最终的结果是因作案人不满14周岁,依法释放,只进行民事赔偿9021元。

然而事情还没完……

民事赔偿判决书下达后,赵力宝的父亲奚落儿子:“你在外面惹事,你倒是自己摆平啊!有能耐你强暴完明芳,再把她弄死呀!”

此话一出,赵力宝便想:我上次进派出所不也放出来了吗?我不够岁数凭啥赔钱?

一个月后,赵力宝当着被自己玷污的明芳的面,用刀将其母亲杀害。

虽然最后进了派出所,但是依照法律,不满14周岁依旧不能承担刑事责任,而是被收容教养1年零6个月。

理论上说,未成年的孩子确实是弱势群体。他们就像白纸般单纯,靠着父母和环境描绘出他们白纸上的色彩。

我们一直把所有未成人当做“小孩子”来看待,但实际上12-14岁的他们已经不小了。

幼儿园就开始谈恋爱、小学就开始校园暴力,在信息化如此透明的今天,他们所了解到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为何近几年未成年犯罪事件频发?

近几年来,未成年犯罪的时间趋向于低龄化,手段也极其残暴!

2012年,广西13岁少女,因嫉妒同学比自己长得好看,把同学约到自己的家中,并将其残忍杀害并肢解。

2015年,湖南3名学生,入室抢劫当地小学宿舍,持木棍殴打值班的女教师,并将其砸到在地,用毛巾活活闷死。

2018年,陕西6名未成年人,逼迫一名15岁的少女卖淫,因为嫖客不满意,被毒打数小时,导致其死亡。最终也被肢解,埋在了旅店的墙角。

2018年6月,山东淄博一14岁中学生,因嫉妒同学的成绩比自己好,便将其残忍杀害。

这样的案例,不止在我国,在国外也是经常发生的。

利物浦的两名10岁男孩,突发奇想,诱拐2岁的男童詹姆斯,带他走了四公里,然后拳打脚踢。搬起10公斤的石头砸他、踢他、把电池塞进他的嘴里、拿颜料往他眼睛里灌……

可怜的小詹姆斯就这样被虐待致死,不仅如此,两人还把他的尸体丢在了铁轨上,他的身体被火车切成了两段。

最终两名凶手被判刑8年,他两人也成为了全英国最小的杀人犯,年仅10岁。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未成年恶性案件频发,到底是谁的过错?

有人说,基因负责上膛,环境负责扣动扳机。

鲁迅说过,小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孩子变熊、作恶,甚至去伤害他人,危害社会,这些都是“果”,而“因”很可能就是家庭的教育。

这一件件带着血的真实事件,难道还不能让我们做父母的警醒吗?

电影《误杀》中有句台词:“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只是个禽兽。”

但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禽兽,是谁在喂养禽兽比禽兽本身更值得我们深思。

著作家珍妮·艾里姆曾说过: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育孩子的方法。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内心始终有一把尺,始终都有道德准则的约束。

父母教育的缺失,就是把孩子心中约束的那把尺子打断,就是把关着野兽的牢笼大大地敞开,任其乱闯,最终就会酿成大祸。

是谁在纵容孩子犯罪?

纪录片中《镜子》中说: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折射出的都是一个家庭的教育模式。每个“熊孩子”身后往往都站着一个“熊”家长。

在纪录片中,有一个14岁男孩泽清,刚读初二就辍学了。

常年沉迷于网络,有暴力倾向。他妈妈说,孩子骂她贱、拽头发、动手打人,甚至动刀子。

而面对镜头时,泽清说出了自己性格暴躁的原因,妈妈脾气暴躁,每次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他和父亲一般解决不了的时候就会采用暴力。

曾经的泽清也认为自己是个有使命感的孩子,希望用自己的行为去唤醒父母。

但是当他的拳头落到母亲身上时,他已经变成了父亲那样的人了。

就像片子的旁白所说: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诚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会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家庭的问题。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好的教养,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从小要告诉孩子:做错事,并不丢脸,也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的承认错误并马上改正。

当孩子出现问题,犯下错误的时候,父母也要正确地去面对,既不偏袒孩子的恶,也不能纵容孩子的坏。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呵护孩子的善,不姑息孩子的坏,这才是最好的教育之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