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 文 • 考 • 古
玫瑰香荷花亦香
——米花糖史话(15)
辜世伟
一花引得百花香
给你一颗雄心
相信伊也可以
改革开放后,米花糖也放开了垄断。粗略统计,仅在江津本地,这些年至少有上百企业或作坊涉足米花糖生产。许多企业做得有声有色。
“荷花”集团是改革开放后,崛起最快,目前在业界名望仅次于“玫瑰”的米花糖企业。作为一个乡镇企业起家,用了三十多年时间走向成功,考察其独特的发展历程,蛮有意思的。
多年以来,江湖上就流传着四个石匠搞“荷花”、五千块本钱起家的故事。二O一九年,笔者采访几江米花糖厂老总曾凡礼,曾凡礼绘声绘色地讲起他与吴永富这位娃儿朋友小时候如何一起打工、后来一起投入米花糖产业的故事,这算是与吴永富很密切的当事人讲的一个故事版本,不过这仅是一家之谈,许多细节仍然语焉不详。后来有一天,得遇现任“荷花”公司老总吴萍一起喝茶,笔者向她询问核实有关荷花公司当年创业的传说,吴总亲自向我叙述了那一段史实。下面的故事,是综合两位的叙述而写的,当然,也参考了陈泽华、李忠林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佐证。
吴永富是江津德感中渡村的人,初小毕业,就开始谋生。一开始,与同学兼好朋友曾凡礼一道,学石匠。在农村,学一门手艺,就是找饭吃的谋生手段。做了一段时间石匠后,时光已到了1984年,时代已经进入改革开放,计划经济松动,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各行各业开始活跃,各阶层人物都在找机会发财,养家糊口,安身立命,或者创业干一番事业。吴永富此时四十左右,已经到了认真探寻人生道路的时候。吴永富脑壳灵活,某段时间,在江津糖果厂门口,他观察到在厂里拉米花糖的小货车进进出出,有的车来了还拉不到货,感觉这米花糖生意那么好,不由得就有了想法。
吴永富想:米花糖生意那么俏,何不也创办一个米花糖厂呢?
于是吴永富便向几个亲戚寻求合股开厂。在吴永富的激情下,三个亲戚各出资1000元,吴永富自己出资1500元,算是凑足了办厂资本。
“所谓的四个石匠,其实是我家的三个亲戚加我父亲,只有我父亲是石匠。”吴永富女儿吴萍说。
“荷花创业,我是参与了的。只是我没入股。”吴永富的叉叉裤朋友曾凡礼说。曾凡礼算是正宗的石匠出身,而农村的男子多半都会点石匠活儿,拿手锤铁凿敲敲打打点什么的。江湖上所说的四个石匠办荷花的说法,大概多附会于此。
当时中央正大力号召农村搞社办企业,后来公社改为镇乡,称为乡镇企业,吴永富很快就办好了执照,企业注册名称起名叫“江津县中渡食品厂”。厂址呢,自家院子就成了起步的作坊。
起什么牌子呢?不能仿冒玫瑰啊?
“有一天,吴永富和我走过一根田坎。田塘里,正是荷花欲发,花蕾朵朵之时。于是吴永富就跟我说,叫‘荷花’如何?把我们生产的产品叫‘荷花’牌米花糖?”曾凡礼说。
“起名‘荷花’,是我父亲看见荷花,想起有句小荷尖尖的词,就起了‘荷花’的名字,有我父亲祝愿企业好好起步的意思。”吴萍说。
于是,注册商标“荷花”。
为了得到米花糖工艺真传,吴永富花重金,去聘请陈丽泉关门弟子黄绍荣传授米花糖工艺。
上世纪八十年代“荷花”米花糖的包装油纸
“当时听到传言,说有厂里技工在教‘荷花’做米花糖,有职工就去中渡街侦查,发现是黄绍荣。”江津糖果厂陈泽华回忆说。黄绍荣事件导致江津糖果厂专门出台厂规厂纪,不准职工到外面去传授米花糖技术。但对黄绍荣,厂里还是很宽容,并没给予什么处理。不过,因为黄绍荣事件,江津糖果厂将防范米花糖技术的外流,自此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后来唐治华退休,厂里留用这位老工匠夫妻俩去黄家院子阴米车间守了十年大门,唐治华也怀疑是厂里担心他被外面聘用泄露技术的安排。多年之后,陈泽华退休之后协助儿子何健开办“顺健食品公司”生产米花糖,甚至被过去的同事、副厂长杨昌国起诉,说她违反了厂里职工的“保密协议”。幸亏社会已经放开,米花糖工艺早已不成其为机密,官司才不了了之。
当年,“荷花”产销米花糖12.7万元。
在打开市场上,吴永富蛮有心机。在当时,江津城里,基本是“玫瑰”米花糖的天下,小城居民奉“玫瑰”为米花糖正宗,多年来相信的都是“玫瑰”米花糖文化。要想在城里推销,接受一个没有根基、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新牌子,那真是很难很难。吴永富想的办法,是到重庆开疆辟土。因为在重庆和外地市场,对米花糖的需求很大,“玫瑰”牌的产量,完全不足以涵盖市场。所以,吴永富在重庆联系商家,让自己的“荷花”牌米花糖出现在市面。后来更是直接在重庆开设江北经营部、渝中区经营部,销售自己的产品。而市场呢,都说市场认品牌,其实市场也不完全认品牌。反正都是江津米花糖,品质也差不了多少。就这样,几年下来,从农村包围城市,从外围返攻本土。当荷花名声在外,成为江津米花糖的又一块品牌,返回江津市场时,江津人民终于知道,玫瑰香,荷花亦香!
吴永富曲线救国之路奏效。犹如当年“同鑫宜”与“太和斋”故事,“荷花”也成为欲与“玫瑰”比肩的米花糖品牌。
曾任江津糖果厂厂长书记的谢锡全回忆,当年荷花在创办之初时,曾找他商量、能不能让荷花与玫瑰合并、成立合股公司来合作。但当时的观念,江津糖果厂是国营企业,中渡食品厂是个体私营企业,这怎么能够合作呢?这事儿自然告吹。
然而世事难料,当年的中渡食品厂,经历“江津米花糖厂”“重庆荷花食品有限公司”等多次改名多次蜕变,不断变化。为了企业发展,吴永富巨资收购了长辈们的股份,算是对当年长辈们支持他创业的报答,也让企业成为独资企业,加足马力往前冲,以迅猛之势成长。目前,吴永富已经奔八,自言已经到了功成身退做减法的时候,公司已经交给儿女们打理。
企查查资料显示:1998年,吴永富的企业更名为“重庆市荷花米花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永富持股51.8%,女儿吴萍和儿子吴刚各持股24.1%,成为家族股份制企业。
奇异的是,同样在1998年这个年份,当年的国营糖果厂,几经改制,这一年更名为“重庆市江津米花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忠效持股10.55%,其他管理层和基层职工各持股5.08%至2.73%不等,成为混合经济类型的股份制企业。
“荷花牌”演变成了集团公司,“玫瑰牌”转变成了股份制,历史之笔,确实很神奇。荷花作为私营企业,它的蓬勃发展展现了私有制的驱动,展示了私营企业的活力。江津米花糖公司从公有制改制为股份制,改革的效果至今还难以评判。但改制成功与否,其实也不重要。毕竟,尝试总是有益的,能够探讨许多问题,学到经验教训。
多年之后,确切的说是二O二O年秋,在一个聚会上,“荷花”米花糖董事长吴永富,遇到了“玫瑰”米花糖资深厂长陈泽华。两位曾经的行业竞争者,多年的好朋友,如今都年近八十,鬓发斑白。二人相见甚欢,回忆往事,谈笑风生。
吴永富打趣地说:“我一直很仰视你,很佩服你的。佩服你好有文化。后来才知道,你也是农村出来的初中生。”
陈泽华一如既往地是那幅笑咪咪的脸,说:“我是农村出来的娃儿呀。你是中渡农村的,我是高占农村的。我也很佩服你,把‘荷花’搞起来了。”
在与“玫瑰”竞逐米花糖市场的众多后起之秀中,“荷花”是目前产销体量最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