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流感高发季!各大医院儿科爆满,儿科专家为您支招!
近日,流感爆发,儿科病号骤增,
均高热难退,80%以上为流感。
由于各大医院儿科爆满,重症较多,
对于轻症患儿不建议立即到大医院就诊,
避免反被感染。
建议患儿发热初期先到社区卫生站验血常规,血象正常或稍低、验炎症指标不高者,流感可能性大,及早服用有效药物利于控制病情,精神状况尚可者不建议扎堆大医院排队等候,以免交叉感染。并且,儿童、老人及孕妇等为高危人群,流感爆发季更要避免出入人口密集区以防传染。
小知识:儿科专家温馨提示
孩子发热,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
发烧39度多,发烧40度……高烧是患上流感后常见的症状,对于高烧患儿是不是都需要到医院呢?建议每一位家长都详细阅读以下知识:
发热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对于儿童发热的很多问题,许多家长还不是很清楚,经常是孩子刚发热不到1小时,就半夜带来看急诊。而且只要孩子体温不退,一天能来3次医院,各个班的大夫都看一遍。
真的有必要这么着急、这么频繁来医院吗?
为了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就和大家一起谈谈孩子发热的这么几个关键问题。
孩子体温多高是发热?
一般而言,人体的正常体温是腋温36.2℃~37.3℃,人的体温一天内会用波动,但波动范围不会超过1℃。
体温升高超出1天内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就认为是发热,也可认为是腋温大于37.3 ℃即是发热,低于38℃是低热,超过39℃是高热,发热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相关。
通常我们说的发热是指1周之内的急性发热,需要和大家说的是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我们不是去治疗发热,而是去治疗引起发热的疾病。
孩子为啥会发热?
要想知道孩子为啥会发热,需要先来看看人体是如何维持正常体温的。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个叫做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它控制着人体的温度。正常情况下,它会设定正常的体温调定点,让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从而维持正常的体温。
当环境中的细菌、病毒或支原体进入孩子们体内后,它们会释放一些致热源,导致下丘脑把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身体通过收缩骨骼肌引起产热增加。
孩子们会表现出寒战,皮肤血管收缩引起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孩子们会出现手足心冰凉,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势必会让孩子出现体温升高,表现为发热。
由于孩子们寒战、手足心冰凉表现出全身发冷的感觉,但实际他的体温是升高的,呈现一种假冷真热的现象。此时,要避免给患儿过度保暖。
发热对孩子有什么危害?一定都是坏处吗?
不一定。
一定限度的发热对孩子们是有利的。它是机体对抗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表现。T淋巴细胞是人体最重要的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免疫细胞,发热可以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有助于增加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对抗入侵的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病原。由此可以看到,体温小于38.5℃,患儿无明显不舒服感觉时,无需服用退热药物。
当然,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也会引起孩子们的不舒服感觉,可以导致孩子全身代谢增加,表现为疲乏、无力,高热还可引起孩子发生惊厥,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抽风,这也是家长最担心的事情。通常来讲,这种惊厥持续时间一般为1-3分钟,大多可以自行缓解,无需过分紧张。
传说中发烧把孩子脑子烧坏了的例子,只是因为那些孩子患了脑炎或脑膜炎等病导致的,而不是发热所导致的。此外,发热还可引起孩子心率增快、食欲减低、腹胀、腹泻或便秘。
发热在家怎么办?
家长们需要多加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监测体温的变化趋势。
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表现,要给孩子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
根据孩子需求增减衣物,不要通过捂汗来降低体温。
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类食物。
不推荐温水擦浴,这会让孩子们感觉不舒服。
不要给孩子们酒精擦浴。
体温高于38.5℃时,可以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常用的药物有美林和泰诺林。目前不推荐两个药交替使用,一般服用退热药后可以让体温维持正常4-8小时,随后体温会再次升高。一般服用退热药的间隔为4-6小时。
急性发热儿童中,绝大多数病因是良性、自限性的病毒感染,自限性的普通病毒感染,发热3~5天后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
因此,通过居家护理和观察,多数孩子体温可以自行恢复。家长不必急用来医院就诊。
到底啥时需要去医院?
当孩子的发热出现如下情况时,需要来医院就诊,给大家开出三条建议:
家长注意
①当孩子发热超过3天,或者三月龄以下婴儿一旦出现发热要来医院就诊。需要强调一下这里的3天是指的72小时。
②当孩子发热伴有皮肤颜色改变,或出现皮疹,持续腹痛或反复呕吐、剧烈的咳嗽或喘息以及其余严重症状时需要来医院就诊。
③当孩子发热伴有难以安抚的哭闹、服用退热药体温正常的间歇期内,孩子精神仍差,活动减少,也需要带孩子来医院就诊。
希望家长朋友们认真执行以上三条建议,当您的孩子发热但精神状体良好时,暂先居家观察,把有限的儿科诊区空间和有限的儿科医生留给更加需要诊治的孩子们,这样也有助于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儿童就医环境,造福于更多的孩子们。
如何做好流感预防
疾控专家支招:如何做好流感预防
(1)要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或用上臂衣袖遮掩;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不吸烟、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4)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好的公共场所;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
(5)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6)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可在每年9-11月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1次流感疫苗,免疫力可持续一年。由于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并且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
(7)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抵制剂是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8)对学校、托幼机构,应落实晨检、健康巡查和消毒等制度,加强学生缺课登记报告,发现聚焦性疫情苗头,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洗手,戴口罩,
少出游逛街,多喝水。
预防其实很简单
家长们学会了吗?
来源:综合威海市立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