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汁肉、狮子头、白斩鸡、八宝饭……上图东馆工地年夜饭,香

3065928_w750.jpg

“这道鱼很鲜!”

“鸡肉嫩得来,美味!”

大年三十下午4点半,上海图书馆东馆建设项目飘来饭菜香——年夜饭开始了。

undefined

undefined

今年,为了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280多位工友给自己翘首以盼的归途按下了暂停键,自愿在工地过年。按照防疫要求,年夜饭由食堂打包好后,供工友们带回宿舍享用。

3065925_w750.jpg

3065924_w750.jpg

3065927_w750.jpg

这一顿特别的年夜饭里,散发着关爱的温度。红烧酱汁肉、狮子头、白斩鸡、本帮熏鱼配辣白菜、宫保鸡丁、蒜泥小青菜、上海八宝饭……工地上的年夜饭一点儿不马虎,既具本地特色、有荤有素,又结合务工人员家乡的味道。良苦用心的食堂大厨希望借此一道道美食,让大家一年到头的辛苦都能尽数消解,同时拉近异乡与故乡的距离。

3065923_w750.jpg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图书馆推出了“图书进工地”项目,1000本图书免费供工友们阅读,涵盖了生活类、养生类、医学类、文学类以及建筑专业类、电影类等。上海建工四建集团上图东馆项目经理助理瞿青云表示,项目部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借阅场所,让大家充实假期生活,丰富阅读储备量。正当工作人员将图书码到桌子上时,工友们已迫不及待地认真挑选了。

不回乡的建设者有啥念想?

“这是我第一次在异乡过年。”电工焦顾民的老家在1000公里外的河南濮阳,往年腊月里,他和家人们早已围炉而坐,闲话家常。他说,项目部想得周到,生活区挂了红灯笼、贴了春联和福字,年味浓郁不说,还给每个人准备了大礼包。说着,他还把礼包里的东西一一拿出来展示,有奶茶、饼干、瓜子、面包、糖果,“我一个人都吃不完”。

顾明利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第一次在外过年,老家在600公里外的安徽宿州。留住他归乡脚步的,除了疫情防控形势,还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多挣些钱。“留在工地,能拿三倍工资。”他打算着,这些钱存起来留给上学的孩子,老大老二学习都很出息,未来生活有了指望。吃过年夜饭后,他和老家的亲人们视频聊天,一起“云看”春晚。

3065922_w750.jpg

3065918_w750.jpg

3065921_w750.jpg

头一次独自在外过年,家人免不了挂念。这份挂念,落在了工地管理者的心上。春节前一个月,上海建工四建集团项目部便为工友兄弟们的年夜饭等事宜忙开了,道道菜都有讲究——狮子头的“圆”代表圆满,酥脆的熏鱼寓意“年年有余”,白斩鸡表示一飞冲天,宫保鸡丁则是为了照顾天南海北的异乡人,众口咸宜。

为了这顿年夜饭,后勤部门在大年三十清晨4点采购食材,之后马不停蹄地洗菜、切菜、配菜,直到下午2点,重头戏开始,烹炒炸煮、酱卤熏蒸,轮番上阵。转眼间,180斤青鱼、230斤五花方肉、150斤鸡肉、80斤青菜、15斤花生米……变成一道道可口佳肴。

年味,在这场特别的年夜饭中逐渐蒸腾,思乡的浓度早已不再是亲人的远近,而是人心间的距离——只要贴着心,在哪都是团圆。建设者们坦言,不能回家过年虽有遗憾,但企业的关怀、工友的陪伴,让留守也能变得有滋有味,打算用这个难得的假期好好休息,等节后迅速投入工作状态。

其实,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咬紧一个目标:确保今年上图东馆项目竣工开馆,让这块精心雕琢了四年的“玉石”,在城市中散发无尽魅力。

作者:史博臻

编辑:张懿

责任编辑:戎兵

供图:邢千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