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鱼池“诸葛亮”的水产养殖经

高振红(右)在养殖基地现场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 高星 摄

中新网银川3月17日电 (李佩珊 高星)3月17日,沙尘还没散去,一场大雨又悄然而至,宁夏银川一位已有30多年养殖经验的老技术员高振红却坐不住了。不顾恶劣天气,他急忙叫上同事,驱车前往位于掌政镇镇河村的宁夏青鳞水产名特优生产基地。“得赶紧帮着乡亲们把水草早早种好,外地来的蟹种金贵着呢,今年全靠它们了。”高振红说。

高振红是兴庆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畜牧水产推广中心高级水产工程师,也是周边养殖户们口中的“鱼池诸葛亮”。刚刚过去的周末,一批来自安徽无为市的优质蟹种投放到了兴庆区河蟹生态养殖基地,一同运抵的还有6000公斤伊乐藻水生水草,将投放到去年新建的宁夏青鳞水产名特优生产基地。随着淡水蟹市场的走俏,兴庆区成为宁夏公认的最佳水产养殖地之一。

沙尘下的鱼池。 高星 摄

沙尘下的鱼池。 高星 摄

宁夏青鳞水产名特优生产基地负责人芦伟告诉记者,从种鱼难产、无优质水源到首次丰收,高振红帮了他不少忙。“这个基地是我投建的第二个基地。在建设第一个基地的时候的经验不足,亏损了很多。好在高工教会我们水池水质的改善方式、种鱼生产注意事项,甚至连适宜的发展销路也帮我们想到了。有了失败经验和高工的耐心指导,我才敢放开手去闯。”芦伟说,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高振红总是随叫随到。

和芦伟一样受到高振红帮助的,还有很多养殖户,在他们心里,高振红就如同他们给起的昵称“诸葛亮”一样神通广大。在田间地头,高振红与养殖户们既是致力渔业发展的朋友,亦是携手助力乡村振兴的“战友”。高振红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养殖基地要统一标准管理,池塘必须标号,想要持续发展,就得精细化管理。

高振红现场验收蟹种(资料图)。兴庆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供图

高振红现场验收蟹种(资料图)。兴庆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供图

“将先进的管理观念,饲养技术,超前的市场信息带给区域养殖户,这是我们的目标。”高振红说,作为一名农业领域的技术员,他想指导养殖户通过科学合理布局,精细化饲养,让养殖基地起到带头作用,科学合理生产后增加项目户和养殖场工作人员的收入,带动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探索新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模式。

目前,兴庆区的三处河蟹生态养殖基地面积达到了210亩,亩均投优质扣蟹20斤,预计经过五个月养殖生产,亩产大规格商品河蟹300斤左右,实现亩均纯收益6000元以上。

兴庆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负责人表示,2021年,兴庆区渔业生产将引进江苏、安徽等地区池塘(湖泊)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把河蟹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推广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动员养殖户进行养殖结构调整,最终实现增收。(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