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天下大乱,谭嗣同:我有建议可使国富民强,光绪:幸好没听你

引言

在绿色掩映的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矗立着一幢华表,华表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亘古不腐,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趋若波涛”。这幢华表下长眠着一位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谭嗣同,而华表上的诗句则是后人对他的景仰和追念。

提起谭嗣同其人,可谓是经历传奇。众所周知,他少年时就博览群书,富于思想,青年时期曾六赴南北省试,后因不喜欢科举时文,屡考不中。在此期间,谭嗣同经历了清政府衰落腐败的过程,目睹了列强对清朝的欺压和践踏,从而诞生了变法救国的思想。

1898年,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并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同年,谭嗣同被光绪皇帝授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刘光第等同参新政事宜。

01

戊戌变法不仅促进了思想解放,同时也对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这场变法也损害了慈禧的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权益,慈禧便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杀害了“戊戌六公子”。

这里指的一提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本可以像康有为一样远逃海外,但他为了民族大义,却选择了留在国内解救光绪皇帝。

不过由于事发突然,再加上自己没有兵力,谭嗣同不仅没有救出皇帝 ,反而是把自己搭了进去。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大义,年仅33岁。

为了推行新政,为了国富民强,谭嗣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敬仰。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谭嗣同在改革维新的过程中,就曾给皇帝提过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差点让中国失去上百万公顷土地。幸好的是,光绪皇帝没有采纳此建议,否则的话,如今的新疆、西藏等大片土地可能将不再为中国所有了。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02

时间还得拨回到1895年,这一年,清政府和日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增辟通商口岸。除此之外,清政府还得赔偿日本2.315亿两白银。

而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才8890万两白银,这点收入和巨额赔款比起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好向英、法、德、俄四国借款2亿两,年息四厘或五厘,分36年还清,这才解决了赔款的事情。

赔款刚刚结束,这边戊戌变法又开始了,推行新政实施变法,需要的不仅仅是人才更需要的是钱财,而清政府仅有的一点库存,全部赔给日本了,根本拿不出多余钱来变法,这该怎么办呢?

面对财务紧缺的窘况,谭嗣同给皇帝提出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就是卖地换钱。谭嗣同在给光绪皇帝的上书中认为:新疆和西藏这两个地方,虽然地域辽阔面积很广,但是土地太过贫瘠,自然环境又十分恶劣,并不适合人们居住。而国家为了维护这两个地方稳定,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明显是不划算的。

况且,俄罗斯和英吉利两国,早就对这两个地方垂涎已久了,如果他们通过武力来争夺,我们是根本没有能力阻挡的,与其如此,倒不如趁早把新疆卖给俄罗斯,把西藏卖给英吉利。

这么一来不仅可以扔掉这一包袱,而且还能换到不少钱,来维持变法的经费,变法要是成功了,国富民强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03

事实上,在康有为提出变法之初,也有人曾问他该怎么筹措经费,康有为同样说出了卖西藏这一想法。那么,他们的想法切实可行吗?在我个人看来,他们未免太过于“幼稚可笑”了。

首先,这两个人说新疆、西藏等国土“无用”,本身就是个可笑至极的言论。其次,通过卖地换钱支持变法,其实就是在变相卖国。最后,把这两个地方卖了,就可以换到很多钱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弱肉强食的19世纪末,任人鱼肉的清政府,根本没有与列强平等对话的资格。而对于列强而言,用极其微小的代价就可以得到一块领土,他们又怎么会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呢?

参考资料:《清史稿》《光绪朝东华录》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