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特转轮步枪:原价45美元,处理价42美分,如今身价超10万美元

在19世纪30年代,转轮结构绝对是枪械技术的尖端前沿,当时无论步枪还是手枪基本都是前装燧发枪,每次只能装填一发枪弹。转轮弹巢可以使枪械一次装填多发弹药,实现连续射击,在金属定装枪弹和盒式/管式弹仓出现前,转轮弹巢是提升枪械弹容量的最有效方式。但是,转轮弹巢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弹巢与枪管之间存在缝隙,密闭性差,射击时火药燃气外泄,造成能量损失,导致射程近、威力弱,这也是转轮结构主要用于手枪而鲜见于步枪的原因。但是,在转轮技术诞生之初,依然有人尝试将其应用于步枪之上,“转轮手枪之父”塞缪尔·柯尔特就对转轮步枪有着迷之执着。

■美国枪械发明家和实业家塞缪尔·柯尔特,发明了第一种实用的转轮手枪。

■柯尔特早期设计制造的各种型号转轮手枪,他同时希望将转轮技术应用于步枪设计。

转轮技术早在16世纪就已出现在欧洲,柯尔特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改进在1835年设计了真正实用的转轮手枪并申请了专利,还创建了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当时,柯尔特认为转轮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设计,只要将转轮结构放大,增加装药量,就能制造出威力不逊于前装燧发枪的转轮步枪。柯尔特说干就干,基于上述理念于1837年完成了第一款转轮步枪,即柯尔特M1837型转轮步枪。这种步枪有点34~点44英寸之间的5种口径可选,采用8发弹巢供弹,但没有使用转轮手枪的击锤结构,而是在扳机前方设置了一个指环杠杆来驱动转轮旋转。M1837型的设计并不成功,结构复杂,可靠性低,故障频发,加之成本高昂,在1838年到1841年间仅制造了700支,销量惨淡。

■柯尔特M1837型转轮步枪,长1100毫米,重4.6千克,弹巢容量8发。

■柯尔特M1837型转轮步枪的枪机细节,注意其指环杠杆。

柯尔特并未放弃,他认为M1837型威力还不够大,于是在1839年又设计了一款口径为点525英寸(15.7毫米)的新枪,命名为柯尔特M1839型转轮霰弹枪。汲取了M1837型的教训,M1839型回归了技术成熟的击锤击发结构,采用6发弹巢,为了弥补密闭性差的原始缺陷,柯尔特企图利用精细加工缩小弹巢与枪管间的缝隙,同时根据高档猎枪的定位选择优质大马士革钢和胡桃木材料制作,整枪经过精心的抛光处理,就像一件艺术品。然而,柯尔特的努力除了让M1839型转轮霰弹枪变成一件奢饰品之外,却没有让枪械性能得到多大改观,安全性和可靠性依然堪忧,到1841年时仅制造了950支,购买者寥寥无几。两款转轮长枪的滞销让柯尔特的公司严重亏损,于1842年关门大吉!

■柯尔特M1839型转轮霰弹枪及其附件。

■柯尔特M1839型转轮霰弹枪细节,采用中央击锤结构。

遭遇事业低谷的柯尔特只能继续潜心研究转轮手枪,最终凭借美国军方的大笔订单东山再起,成为转轮手枪市场的王者,于1855年创建了柯尔特武器制造公司。时隔十余年,柯尔特对于转轮步枪仍然初心不改,在重建公司的同时重新开始了对转轮步枪的开发。柯尔特总结了M1837型和M1839型的经验教训,又结合了数款大威力转轮手枪的优点,于1855年设计了柯尔特新型转轮步枪,也被称为柯尔特M1855型转轮步枪,其基本结构与M1839型转轮霰弹枪十分接近,有点36、点44和点56英寸三种口径可选,还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可选择38厘米、45厘米、53厘米和60厘米四种长度的枪管,弹巢容量为5~6发。

■柯尔特M1855型转轮步枪及其枪机细节。

为了提升威力和操纵性能,柯尔特在M1855型转轮步枪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首先,在枪管内刻制了膛线,提高了弹丸的稳定性,使其射程和精度明显优于老式滑膛步枪;其次,大力加强了枪身结构强度,使弹巢和枪机的结合更为牢固;再次,为了保证枪机和枪托结合部的稳固,将中央击锤改为边缘击锤,击锤安装在枪机右侧,击锤柄呈弯曲状,使锤头依然处在中央位置。

■柯尔特M1855型转轮步枪的击锤结构细节,采用边缘击锤结构。

M1855型转轮步枪最大的亮点是装弹机构的改进。当时枪械使用分装式弹药,火药、弹丸、火帽都要分别装填,并用压弹杆压实,对于转轮枪也不例外。在M1837、M1839型上,都需要将弹巢从枪身上卸下,用压弹杆逐个装填,整个过程耗时费力,而M1855型在弹巢前方的枪管下方设置了一个折叠式压弹杆,在将火药弹丸装入弹巢后,只需扳动扳手就能把弹药压紧到位,无需拆卸弹巢,简化了装弹程序,提高了装弹效率。

■柯尔特M1855型转轮步枪将压弹杆整合在枪身机构中,简化了装弹流程。

通过上述改进,M1855型转轮步枪在射击性能和可靠性上远超柯尔特之前的作品,遗憾的是,转轮枪械的原始缺陷依然如故,未能根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无论如何精细加工,弹巢和枪管之间的缝隙都无法封闭,火药燃气外泄是不可避免的,削弱了枪弹威力。更为严重的是泄露的高温高压燃气有可能伤害射手,在转轮手枪上因为握持位置在弹巢后方情况还好,可是步枪必须双手握持且脸部贴近枪机瞄准,稍有不慎就会被灼伤面部和手臂。另一个固有缺陷是弹巢的串联走火问题,即一个弹巢击发时产生的燃气和火星会意外引燃相邻弹巢内的火药造成走火,这也是金属定装枪弹出现前转轮枪械普遍存在的弊端,而在装药量较大的转轮步枪上问题更加明显,一旦发生事故可能直接废掉射手的一条手臂!

■柯尔特M1855型转轮步枪的弹巢细节,受加工水平的限制,易于发生串联走火事故。

■现代军迷装扮的内战时期北军士兵使用柯尔特M1855型步枪进行射击。

尽管如此,M1855型转轮步枪依靠优良的做工、不错的精度和相比单发步枪的连发优势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美国政府在内战爆发前采购795支M1855型转轮步枪,而在战争爆发后更是以45美元的单价购买了4400~4800支,甚至为其加装瞄准镜配发给神枪手作为狙击枪使用,成为史上第一种正式列装军队的转轮步枪。

■内战时期加装长筒望远镜的柯尔特M1855型转轮步枪。

随着战争推进,前线对于M1855型步枪的安全性怨声载道,而一种新型步枪的出现彻底击碎了柯尔特的转轮步枪之梦,这就是著名的斯宾塞连发步枪。这种采用7发管形弹仓、杠杆式枪机和定装弹药的步枪让士兵们有了更好的选择,军方果断抛弃了M1855型转轮步枪,以42美分的超低价格抛售处理,不及原价的1%,而柯尔特公司也只能在1864年无奈地宣布停产转轮步枪。事实证明,转轮步枪由于难以克服的技术缺陷终究无法成为军用步枪的主流。值得一提的是,柯尔特的转轮步枪虽然在当年遭遇跳水式的贬值,但在今日收藏市场上身价不菲,起拍价通常在1.5~2万美元,经常拍出超10万美元的高价。

■连发步枪的出现终结了柯尔特M1855型转轮步枪的军事生涯。

■今日只有在古董枪收藏市场上还能看到柯尔特M1855型转轮步枪的身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