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军解放近海诸岛提上议程,开始谋划攻占浙东沿海岛屿。与此同时,1954年初,国民党与美国正在酝酿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妄图依靠美军力量保证其安全。
为了加快沿海岛屿解放进程,1954年5月8号,解放军海军司令部下令:要密切配合陆军攻占东矶列岛,驻扎宁波的海军航空兵负责夺取登陆点的制空权,打退敌空军的反扑。
▲我军登陆东矶列岛的连环画。
驻扎在宁波庄桥机场的是海航2师6团(装备米格-15比斯)和1师4团一大队(装备拉-11),由海航副司令员曾克林、副参谋长纪亭榭现场指挥。
早在3月18号,6团的崔巍和姜凯就击落了国军的F-47N战斗机,因此国军消停了一段时间。此战详细见我军海航第一战!国军F-47欲用萨奇剪防御,被米格-15击落两机
1954年5月11号早上10点30分,我军雷达发现敌机来袭,位置在松门镇以南约30公里,正往北快速接近,抵达大陈岛后在上空盘旋。
这是两架来自国军五大队的F-47N战斗机,长机是金华上尉,僚机是毛节盛少尉,他们的任务是巡逻扫荡浙东沿海地区。
▲我军的米格-15比斯绘画。
▲国军的F-47N战斗机,执行沿海侦察扫荡任务,性能不及米格-15比斯。
发现敌机后,宁波指挥所立即下令拦截。担任值班任务的是6团中队长保锡明和飞行员董世荣,两人立刻驾驶米格-15比斯起飞,朝目标空域飞去,这是他们首次参战。
由于技术条件所限,上级规定的出击距离不能超过150公里,两人飞到巡逻线边缘的头门山上空时,还没有发现敌机。指挥所根据敌机最新动态,命令他们朝西南方向继续搜索。
此时海面有雾,天地线难以分清,很难发现敌机,再加上两架米格-15比斯已经飞过松门镇,离基地超过了170公里,指挥部只能命令两人往回搜索。
▲1954年5月11号空战前,长机保锡明(左)与僚机董世荣正在研讨战术。
▲我军两架米格-15飞翔在祖国的天空。
再看另一边,完成任务的两架F-47N转向南,在5000米高度,准备原路返航。而我军的两架米格-15比斯正好从南往北飞,双方在大陈岛西南15公里处相遇(一说披山岛附近)。
僚机董世荣首先发现了位于右后下方的F-47N,立即通报给长机保锡明。本着“谁先发现,谁先攻击”的原则,保锡明命令董世荣攻击。
此时金华上尉和毛节盛少尉还没有发现后方逐渐逼近的米格-15比斯,董世荣直扑F-47N僚机,直到相距400米时才被毛节盛少尉发现,他赶紧在无线电里大喊:“米格!”
话音刚落,米格-15比斯开火了,曳光弹“嗖嗖”地掠过毛节盛少尉的F-47N,后者赶紧推杆规避,董世荣紧跟在后面。
▲我军飞行的大致方向,与国军F-47N在大陈岛附近海域相遇。
毛节盛少尉知道,对付米格-15比斯,必须要诱使其下降高度,让它飞在不灵活的低速状态中,这才有脱身的可能。
在接下来的格斗中,毛节盛少尉严格按照此战术操作,不停地进行蛇形机动,在低空低速下与米格-15比斯进行水平缠斗。
对于米格-15比斯来说,对付F-47N这种相对灵活的目标,一击不中后应该脱离到远处,然后再伺机攻击。
然而当天海面有雾,天气不佳,如果按上述战术,很可能让敌机趁机溜走,于是董世荣只能被动地跟在毛节盛少尉身后,抓住一切机会攻击。
在F-47N转弯时,董世荣就开火攻击。由于米格-15比斯装备的机炮射速不足,载弹量不多,而且偏转角射击难度大,他的6次射击无一命中。
激烈的战斗让毛节盛少尉也筋疲力尽,始终无法摆脱后面的米格-15比斯,事后他坦言在战斗中有一个闪念:“兄弟,打死我算了吧。”
▲米格-15的一门37mm机炮和两门23mm机炮,威力很大但是射速慢,备弹不足,偏转角射击难度大。
在董世荣和毛节盛少尉缠斗的同时,双方长机也展开了格斗。保锡明利用米格-15比斯优异的垂直机动能力,保持高度优势,牢牢占据了F-47N六点高的位置。
保锡明找准机会,不断地俯冲接近敌机,射击后从一侧退出,如此循环攻击了7次,命中了3次,敌机最后坠毁在松门以东的海域里。
正当保锡明击落F-47N长机,准备左转脱离时,F-47N僚机正好在其左上方,正朝保锡明飞来,距离不到500米。
毛节盛少尉也发现了下方的米格-15比斯,他立即调整好角度,打了一个点射。F-47N的8挺12.7mm机枪射速很快,弹丸投射量大,命中了保锡明的座机。
一发子弹打穿了座舱盖,保锡明右臀负伤,保险带和裤子着火,座舱里烟雾弥漫,他抛掉座舱盖准备跳伞。董世荣赶紧放弃追击,转而掩护保锡明,毛节盛少尉趁乱跑路成功。
▲大难不死的毛节盛少尉返航后与座机的合影,F-47N备弹多,可以随意泼洒子弹。
指挥所在听到飞机被击伤的报告后,立即询问保锡明的情况。指挥员纪亭榭得知他负伤出血,如果在海面跳伞幸存几率极小,立马命令保锡明:“不要跳伞,沉着冷静,趴到风挡后面,坚持飞回来。”
保锡明忍痛拉高飞机,一直爬升到7000米高度,以便燃油耗尽后还可以滑翔一段距离。他忍受着低温、伤口流血不止、飞机难以操纵等困难,朝机场返航。
最后在燃油即将耗尽的情况下,保锡明安全着陆,当飞机停稳后,他立即晕倒在座舱里,下半身几乎被鲜血染红了。
▲我军米格-15比斯座舱内部,此时舱盖没有关上,注意面板上的中文标注。保锡明在负伤情况下,安全降落,表现突出。
在这次战斗中,保锡明和董世荣在作战半径极限进行空战,击落敌机一架,为我军再添一颗红星。特别是保锡明在负伤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以顽强的毅力驾机返航,表现十分突出,荣记二等功。
这次作战也暴露了一些缺陷,有人说:“他们两个太冒进了,打得太远。”飞行员由于经验不足,长僚机没有协同攻击,而是各自为战,战斗效率较低,最后还被对手突袭成功。是一个深刻教训。
毛节盛少尉驾驶落后的F-47N,摆脱两架米格-15比斯,并击伤其中一架,堪称一个壮举,他后来得到了国军内部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