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科技放大招:鲸吞数科后,「抹杀」金融标签

自从蚂蚁集团上市之路被监管强制暂停后,同样被划在“金融科技”赛道的京东数科便备受瞩目——它将打破数字金融魔咒成功上市?还是像蚂蚁一样遗憾折戟?外界对此猜测不断。

而京东数科近日有了重大变动:京东集团宣布将云与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正式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

在提交招股书四个月后,京东科技横空出世。在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剧烈变动下,京东数科被迫开启了腾挪与自救。

1

捆绑科技

1月11日,京东集团宣布将云与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后,正式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刚上任的京东数科CEO李娅云将出任京东科技子集团CEO。

这场大的改头换面从去年底就悄然开启。

去年12月21日,京东集团宣布,任命原京东数科CEO陈生强为京东数科副董事长及京东集团幕僚长,向刘强东汇报。原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李娅云出任京东数科CEO,向刘强东汇报。

公开资料显示,李娅云于2017年12月加入京东,先后担任京东集团法务负责人、审计监察负责人、首席合规官等职。

彼时,外界根据李娅云的履历,将这场人事变动解读为京东数科把“合规”放置集团工作首位,以应对愈加严格的金融科技监管。但实际上,京东此举是在紧锣密鼓的为加码科技铺路。

12月30日,京东集团再次宣布,拟将旗下云与AI业务整合到京东数科,“以实现在科技板块的一体化办公”。

“科技”被京东集团提升到重要战略位置,技术、交易、服务成为京东的三条增长曲线,而新成立的京东科技,将成为京东庞大生态圈的技术提供方。

据界面新闻报道,京东科技子集团成立了15个新事业群,企业定位于专注产业的数字合作伙伴,依托AI、数据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科技能力,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客户提供全价值链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

(注:图片来自界面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数字化”和为金融、企业、政府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正是京东数科在招股书中反复强调的布局重点与业务板块。

从人事变动和业务方向来看,京东科技不仅是京东数科的“升级版”,更是一个科技属性更强的“替代品”。

这点从15个新事业群名单便可以直观感受:除了“金融科技群”、“宏观经济与产业研究院”之外,城市数字群、机器人产品部等都在强绑科技标签。

一番腾挪后,京东科技将取代京东数科,与京东零售、京东物流并列为京东集团“三驾马车”;而京东数科停滞4个月的上市之路,也将由京东科技继承开拓。

2

前任的科技实力

在京东科技正式推出前,京东数科就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讲述一个科技故事。在招股书中,“数字科技”的字眼贯穿全篇。

一方面,“科技”包裹了京东数科所有金融业务。

京东数科收入主要分为三块: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其中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最高,从2017年80%降到至2020年6月的52%,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从17%升到41%。

京东的金融产品,京保贝、京小贷、金采、京东金条、京东白条等,就隐藏在前两大数字科技之下。

另一方面,京东在不遗余力打造和金融关系较弱的由AI驱动的产业科技。

在智能营销领域,京东数科打造了国内首个基于物联网的包括户外媒体管理平台及智能投放平台 在内的“京东钼媒” 。

在智能城市领域,京东数科推出了“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和“市域治理现代化平台”两个产品,据媒体报道,京东数科已经与雄安、南通、北京等城市及产业园区落地合作。

除此之外, 京东数科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也进行了系统化研发布局。

除了将业务产品打包在科技属性下,京东数科未来计划也和科技紧密捆绑在一起。

而本次IPO,计划将发行募集资金四分之一作为补充流动资金,其次将用于数字科技中心扩建项目、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升级建设项目。

而这些科技实力与未来,还有京东数科4172名研发人员,都将由新的京东科技继承。

3

割舍不掉的金融业务

如果从2015年定下转型“金融科技”战略算起,京东数科的科技概念已经打了6年。从金融服务到金融科技再到产业数字化,京东数科为何要坚定推行科技化战略?

由于技术路线、公司发展速度高度不确定性,科技公司估值本身就是一个难题。但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充满未来想象力的科技公司的市盈率甚至能达到百倍。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金融科技公司在招股书中都积极包装秀出自己的科技肌肉。

除了历史估值原因,更现实直观原因是国内金融科技监管的不确定性。

去年10月,马云在外滩的讲话掀起了金融科技监管风暴,11月3日晚间,上交所、港交所先后发布公告,决定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

蚂蚁集团重新上市的时间可能要推迟半年左右。而影响更深远的是,有消息称,蚂蚁集团需要重新调整上市板块的业务内容,甚至需要“拆分”实现合规,而重新估值后,蚂蚁的2万亿市值恐怕难以维持。

整个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京东数科也被裹挟其中。

为了应对监管,京东数科在努力实现“合规”。去年12月,京东数科连续迎来两个好消息:参股的朴道征信成为国内第二家持牌个人征信公司;参股的招商拓扑银行成为成为第二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

但一味保守被动的金融合规,并不能满足京东数科的估值要求,京东需要一个更具想象力和未来的估值故事。在这个需求下,“京东科技”子集团横空出世,是京东数科为了上市打出的另一张底牌——淡化金融标签。

这点从京东数科近期的宣传中也能直观体现。在京东数科微信公众号中,与央行合作的“苏州2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成为宣传重点,屡次登上宣传头条。

这场登上央视新闻的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京东数科深度参与,提供了技术+服务+场景,数字人民币不仅在京东商城实现了线上购物,也对接了京东的线下支付场景。

但科技未来看似轰轰烈烈,探索落地之路却异常艰难。

除了数字人民币试点,京东数科极力推行的智慧城市科技也是如此:虽然已经有了与政府合作的案例,但处于刚起步阶段。

在招股书中,京东科技强调“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05%。但在2020年上半年,其收入为5.75亿元 ,在总收入中占比仅有5.57%。

可以说,“智慧城市”等看似市场广大、科技感十足,但京东数科这部分产品,还处于“讲故事”阶段,远未到商业化。

在宣传上,科技是C位,但从实际收入来看,金融依然是京东数科的命脉。

京东金条、京东白条是京东数科的两大拳头产品。虽然在招股书中,京东数科极力避免直接公布金条以及白条的业务数据具体盈利数据,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贷款规模、活跃用户以及科技服务收入中看出这两大业务的重要性。

2019年,京东金条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1520.57 万户,促成的贷款规模4589.15 亿元;京东白条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5780.61 万人,科技服务收入32.10 亿元。

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在此前上交所问询函中,已经要求“京东数科按照各类业务的细分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列表分别披露收入构成情况”。

但京东数科坚持用金融机构、商户和企业、政府等客户类型划分收入,而不是上交所期望的产品与服务。理由是“公司的收入并非来自于单一产品或服务,同时,公司所有产品或服务将根据产业客户的需求而快速迭代更新”。

事实上,2B业务落地周期长,细分领域多且需求差异大,并且和传统互联网线上营销方式完全不同,京东数科强调走2B道路,本身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京东数科强调的科技化、AI产业数字化,理论贯穿在招股书中,但在实际业务收入上,金融依然是背后的推手。

早在2019年内部表彰会上,时任京东数字科技CEO的陈生强表示,公司在2018年实现全年盈利,科技收入占比翻3倍。

从京东金融到金融数科再到今日的京东科技,加码科技,淡化金融,京东数科的上市逻辑更加清晰。

在包装科技故事、隐藏金融收入后,新的京东科技上市之路能否一帆风顺?监管将给出最后的答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