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甩手掌柜”甩掉了什么

今年是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年。前不久,《求是》杂志刊发的《八项规定何以改变中国》一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吃拿卡要少了、庸懒散拖少了、‘甩手掌柜’少了,朴素之风多了、服务意识多了、求真务实多了”。

在笔者看来,“甩手掌柜”指的是只“挂帅”不“出征”、不顶事也不做事的人。比如一来工作任务就当“二传手”,一有问题出现就成“局外人”。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的《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一文中就指出:“要防止隔岸观火光吆喝、卷起袖子不干活的现象,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既抓好本级,又带好下级,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图源:视觉中国

实际工作中,“甩手掌柜”常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过他们也有个共同点,就是不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一遇到难题就绞尽脑汁或往下推、或往上推、或往外推。

比如,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少数人接到任务后就习惯性地转手给下属,既无口头交代,也无书面指导。面对一些时间紧、任务重的重点攻坚工作,当团队成员加班加点推进,其间或因资源短缺、跨部门协调困难等问题导致进展受阻时,一些负责人非但不主动向上级争取资源,不积极出面与其他部门沟通,反而埋怨属下办事不力,置身事外坐等结果。

比如,缺乏主见的“传话筒”。面对上级指示要求,在传达会议精神时,只是逐字逐句读文件内容,却不能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有效落实举措。下属询问具体工作方向,只会说“按上级说的办”,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无法顺利找到“桥”和“船”,难以落地见效。

比如,坐享其成的“摘桃派”。平时对任务进展不闻不问,一旦任务有所突破,尤其得到上级表扬时,就大谈自己的“指导思路”和“决策智慧”,淡化团队的努力;遇到堵点卡点时,第一反应不是想方设法解决,而是以“我早已批给某某”“我再三交代过某某”等寻找各种理由推脱责任,或将责任踢给其他部门,这种“功劳抢得比谁都快,责任推得比谁都远”的做派,既影响工作实效,又损害干部形象。

当惯了任务一来就甩锅的“甩手掌柜”,不仅容易错失自我磨砺的机会,还破坏了干事创业的风气,成为政策方针执行落实的“绊脚石”。“甩手掌柜”一甩手,看似甩掉了工作,实则是甩掉了干事的担当、职责的价值,更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当然,我们说领导干部不当“甩手掌柜”,不是说事无巨细他们都得亲自去做,大事小事琐事都要亲力亲为,这既不符合现实也不符合岗位职责,而是说当面对大事要事、急事难事时,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尤其要迎难而上、率先垂范,负其责、尽其力,不当“二传手”和“包工头”。

漫画 图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那么,“甩手掌柜”是如何产生的?

个别人存在“官本位”思想,认为有了一定职务就可以“动口不动手”,将具体事务一股脑儿推给下属,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有的人存在“工作都为领导干”的错误认识,习惯于“差不多思维”,把“做完了”等同于“做好了”,比如综合性的材料只汇总不分析、只“堆砌”不梳理,觉得应付了事就万事大吉。还有的人存在畏难情绪、厌战心理,害怕麻烦、回避矛盾,害怕失误、不敢闯关,甚至把“不干事就不会出错”奉为信条,遇到困难就“推脱躲等”绕道走。

有些人总有把工作甩出去的想法,是因为自己的确干不了,能力方面存在短板,不擅长主动作为。比如,做事缺少清晰的思路和章法,尤其缺乏高效处理难题的能力。做工作不够扎实,无法“一竿子插到底”,对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停留于开开会、讲讲话、签签责任书等,导致工作落实浮于表面,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此外,有的单位考核评价机制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工作过程和工作态度,对“甩手掌柜”式干部缺乏有效约束。还有的单位激励惩罚机制不健全,对“甩手掌柜”式干部的惩戒力度不够,对积极履职、勇于担当的干部也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没有很好地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导向,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甩手掌柜”也能“安然无恙”。

图源:视觉中国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让“甩手掌柜”少一些、再少一些,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事业发展才能更加顺利,群众利益才能得到更好维护。

拧紧思想的“发条”。“思想松一寸,行动就会散一尺。”无论是消极避事的“不想干”,还是担当缺位的“不愿干”,本质上都是党性淬炼不够、信念根基不牢。“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只有拧紧思想“发条”、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遇到惊涛骇浪的冲击时,保持劲头不松,在面对艰难繁重的任务时,保证标准不降,在开展突出问题的整治时,保持力度不减,从而在做好工作中获得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实现价值。

夯实能力的“地基”。今天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自然提出了更高要求。克服本领恐慌,就需要“持续充电”:吃透政策文件,像备考一样学习业务;扑到一线去,在啃“硬骨头”中练真功夫;及时复盘总结,把经验教训凝成推进工作的“方子”。当能力储备足够充沛,就无须“我不会”的“甩手”借口,取而代之的是“让我来”的底气和“我能行”的自信。

校准责权的“标尺”。“领者,带路也;导者,指引、启发也”。领导干部在推动工作中往往起着“带路”“指引”的重要作用,若成为“甩手掌柜”,遇事“给我上”而不是“跟我上”,势必会挫伤士气、败坏风气。因此,“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应该成为一个普遍共识。

该干的事要明确——厘清主体责任清单,让每项职责都能落实到人头,每个人能“对号入座”,同时,干得好要激励——推行实打实的考核机制,既有“硬指标”,也有“软刻度”,精准考察识别干部的现实表现。对“击鼓传花”式推诿者亮红牌,让“甩手掌柜”红红脸、出出汗;对“钉钉子”式落实者给绿灯,树立榜样,让实干担当的人有面子、有舞台,让考核评价这把“标尺”真正量出担当、量出作为。

成功彼岸的灯火,永远为实干者亮着。当每一个“齿轮”都发挥能动性的时候,事业的巨轮自会劈波斩浪。

来源:浙江宣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