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感受闪闪发光的真实力量

“她看上去比电视里还要瘦小,但是,走在学校里,跟同学说话、关心学生的样子,又很有能量感。”这是海清见到张桂梅校长的第一印象,在电影《我本是高山》中,海清演绎的张校长,瘦弱身形中也充盈着角色身上的浩然之气。海清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在出演角色的过程中仿佛也变成了张桂梅的一名学生。

《我本是高山》11月24日上映,电影根据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张校长义无反顾地选择在大山里,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引领大山里一百多个女孩“挣脱枷锁,闯出大山”的故事。片名《我本是高山》的灵感来源于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誓言。

影片由郑大圣、杨瑾执导,袁媛、陈麒凌编剧,吴妍妍担任总制片人,海清、陈永胜、柴烨、王玥婷、万国鹏,以及云南当地素人女学生美朵达瓦、赵瑞婷、罗解艳、郭莉娜等人主演。

她坚韧得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尽管张桂梅的故事早已被报道多次,但是,海清依然觉得她的故事值得被反复讲述,让更多人看见,“她自救、救人,把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带入了贫瘠的大山深处,不停地用这种关爱照亮了更多人,把爱传递出去,也唤醒更多人。”

《我本是高山》的创作从筹备到制作历经了多年,海清也曾多次拜访张桂梅。

与张桂梅接触越多,海清越能感受到她身上多彩的光芒,“她非常可爱,而且很幽默,我没想到张校长的心里其实住着一个孩子。她像一个小姑娘,丰富、生动、不刻板;她灵活、有爱、闪闪发光,她坚韧得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可是,突然之间,她又能够很柔软。”

希望让观众看到立体的张校长

影片中,张校长那看似严厉的举动背后,却有着对学生的慈祥凝望。海清告诉北青报记者,“我们跟她去家访,很多困难她都要管。她就像一个大家长,一点点的小事情,她都为学生考虑到。”

创作团队也更希望让观众看到一个立体的、多面的、带着人性丰饶与荣光的张校长,“她有的时候像个妈妈,有的时候是老师,有的时候像个朋友,有的时候又会被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她总是那么有能量,甚至在我有退缩感的时候,她的鼓励都会让我觉得我是可以的。”海清觉得自己其实也像是女高的学生们一样,在努力向前,尝试突破,“对我自己而言,这次拍摄好像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去实现人生的突破,要对得起漫长的人生。”

从《我本是高山》中可以看到,张校长苦口婆心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们,在几辈人重复走过的旅途中,你们可以通过自我拯救的方式,换一个方向前行。

与孩子们演戏受益最大的是自己

影片中,张校长点醒孩子们的话语,让演员们都感同身受而触动落泪。小演员们都是云南当地人,这些素人演员是从几千名孩子中海选出来的。海清谈起与这些孩子们的合作,称赞她们非常了不起,完全不亚于专业演员,“她们小小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大大的灵魂。”海清说,为了在形象上更接近角色,海清选择在太阳底下晒着,工作人员怎么叫都不动,只为晒出真实自然的皱纹。

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碰撞出火花,海清还刻意制造了“距离感”,她说:“本来有个表演的群,孩子的训练片段都会发到里面。我第一次打开视频,就看到山月山英两姐妹相对而哭的特写镜头。她们没有一个人化妆,就是干净而纯粹的眼神,带着委屈和不甘把我击倒了,我瞬间就退群了,因为我说我要把她们跟我的那种初始的相见和生涩留在戏里。然后,我们就彼此等了对方两三个月,真的在摄制组搭建的丽江华坪女高的外景里相见的那一刻,是非常美好而珍贵的。就像戏里一样,她们每一个人都是张校长千辛万苦找来的,所以,那种感觉本身就蓄积了很长时间,变得很浓郁。”海清表示,与孩子们演戏,其实受益最大的是自己。

“《我本是高山》在实际创作中是很克制的,我们把很多会让大家哭的部分都拿掉了,不希望片子最后只剩眼泪,更希望带领大家去体验那种心灵的柔韧与坚强。让观众在离开电影院之后,内心留存一种力量,就像是这部影片的片名一样,它有一种不服输的、我的人生由我主宰的一股劲道。”文/本报记者肖扬统筹/满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