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汝窑为何珍贵?原因在此
关于汝窑的传世数目有两种说法,一是根据《中国陶瓷史》的说法,认为传世不足百件。另一种说法是上海博物馆出版的《汝窑的新发现》中列举了传世汝窑瓷器六十五件,且注明了出处。根据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统计,目前已知传世汝窑瓷器为七十七件。另外根据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传世汝窑青瓷一览」的统计,世界范围内收藏的传世汝窑共计七十四件。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上海博物馆藏
汝窑之所以珍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其在北宋是仅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前后只烧造了20年左右,它用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般美妙,温润古朴,南宋时就有文献记载说汝窑在当时就十分难得。宋元明清以来,汝瓷都被皇宫深藏,视若珍宝,民间因此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北宋 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 大英博物馆藏
汝瓷以清幽淡远、含蓄蕴藉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天青,这是一种介乎蓝与绿之间的颜色,幽玄,静穆,就像雨过天晴乌云散开后,露出的第一抹蓝。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盏托 大英博物馆藏
关键是半乳浊状的结晶釉,这种结晶釉对色与光极敏感,青绿釉却能从内反射出红晕。釉子稍厚处,如凝脂般将青翠固化,又如腊滴微趟,将玛瑙融化之后而又将其垂固。釉子稍薄处,如少女羞涩面现昏红,又如晨曦微露,将薄云微微染红。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一二·八厘米 底径九厘米 高三·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汝瓷在其胎体的釉层间,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这类同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
芥三七七 旧藏收贮地:造办处、重华宫厨房
对汝瓷的开片有各种形容,如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子纹等,但我觉得用蝉翼纹来形容是恰如其分。而汝瓷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曰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青,有的如长虹悬空,都是一些美丽的形象比喻,有点夸张。说到底就是釉面中泛起的红斑块显露在青色的釉面上,好像鱼子飘浮在水面上,仅此而已,我甚至觉得,这是汝瓷的缺陷。不过对汝瓷来说,又多了一个非典型特征。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一二·八厘米 底径八·九厘米 高三·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这)般颜色作将来。”这原是形容后周柴世宗命人烧造的宫廷用瓷,世称柴瓷。可惜的是,柴瓷至今都未曾发现实物。人们不舍得让如此美妙的比喻虚掷,便将它赠予汝瓷。似乎唯有汝瓷,可与传说中的柴瓷同场竞技而毫不逊色。
芥三七七 旧藏收贮地:造办处、重华宫厨房
汝、官、哥、钧、定,宋代五大名瓷中,汝瓷为魁,原因就在汝瓷的天青釉色。汝瓷创烧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但却是在宋徽宗时臻于完美。奉道的宋徽宗以“青”为贵,他献给神仙的祈祷词就写在天青色的青藤纸上,唤作“青词”“绿章”。这种淡蓝色所带来的沁人心脾的静谧感,恰恰契合了道教“静为依归”“清极遁世”的处世哲学。
籠一五八 旧藏收贮地:南库 底刻“乙”字
如果不是金人的侵扰,宋徽宗与汝瓷或许能延续出更多佳话。然而,北宋末年,宋金之间频发的战事,不仅扰了徽宗的清梦,也终止了汝瓷的烧造。这种世间至为名贵的瓷器,前后仅仅烧造二十余年,留下的存世品极为稀少。到南宋时,已经难得一窥,更别提与宋隔开一个元代的明清两朝。物以稀为贵,汝瓷一直占据宋代五大名瓷的首位,明清帝王趋之若鹜,几乎将散落于民间的汝瓷收藏殆尽,布衣百姓闻所未闻。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一三·四厘米 底径九·二厘米 高三·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宋 汝窑天青釉刻御题诗文碗及局部口径一七·一厘米 底径七·七厘米 高六·七厘米故宫博物院
流传至今,有据可查的汝瓷世间不足百件,且大多散落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其中收藏最多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多数为清宫旧藏。据推测,在私人藏家手中的汝瓷不会超过五件。最近一次汝瓷的公开拍卖是在2012年,一件葵花洗拍出2亿港元的天价,为香港富商刘銮雄拍得,面对如此价格,一般人只能望而却步。对于大多数收藏家而言,触摸汝瓷的唯一机会,便只剩下汝瓷瓷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