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8年,终于看懂「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又是一年开学。

 哈利再次确认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新生需要。 魔法棒,魔法袍,一口坩埚,海格送的猫头鹰,以及一年级需要的书。

一切准备就绪。

他第一次穿过了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null

赶往霍格沃茨的特快列车即将发车。

哈利兴奋地坐上车。

车上,他偶遇了找不到其他座位想要拼座的罗恩。

以及,那个女孩——

赫敏·格兰杰

null

第一次出场,她就足够惊艳。

赫敏风风火火的来到哈利的车厢,为了找一只蟾蜍。

看到罗恩拿着魔法棒要施魔法,她骄傲的扬起了头。

“你在施魔法,那让我们瞧瞧吧”

null

罗恩失败了。

赫敏眼神挑衅又言语讽刺一番,直接就坐,炫耀起了自己学会的魔法。

null

聪慧如她,很快就发现哈利的身份。

赫敏立刻落落大方的打了招呼,进行了自我介绍。

再看到罗恩塞得满嘴零食时,面露嫌弃的问他是……皱成了八字眉。

null

聪明自满,骄傲机灵——

赫敏,究竟是什么人?

相貌平平的灰姑娘。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全年级最聪明的学生。

出身于麻瓜(不会魔法的普通人)家庭,十一岁时才得知自己是个女巫,需要去霍格沃茨上学。

如果哈利是天生开着金手指的绝对男主,那赫敏则是后天努力进入魔法世界的逆袭女孩。

什么时候你真正看懂了赫敏,你也就读懂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01泥巴种

这是一个极度侮辱的词汇。

父母都不会魔法,麻瓜出身的人,会被认为是肮脏低贱的血统。

在魔法世界中有这样一种歧视:纯血们会极度蔑视泥巴种。

不仅是因为出身,而是他们认为魔法是一种可遗传的东西,只能出现魔法无法遗传,但不会出现魔法凭空产生。

因此,泥巴种的魔法是因为他们通过某种手法“偷窃”了纯血巫师的力量。

所谓血统纯正的斯莱特林巫师,自以为高人一等,常恶毒的称他们为「泥巴种」。

而赫敏身上最大的一个“负面”标签,就是「泥巴种」。

第一次被公之于众,是马尔福用尖酸的语气这样说她。

她狠狠地皱紧了眉头,红了眼眶。

null

第二次,是在海格面前,哈利的询问。

“什么是泥巴种?”

赫敏充满怨恨委屈的叙述,几近情绪崩溃。

null

这种生而无法改变的身份,使她极为敏感。

所以,她想尽一切努力想摆脱掉自己身上的这个标签。

那时,海格曾解释过,并安慰赫敏。

“赫敏很棒很厉害,不要想那么多。”

null

可这种歧视已经根深蒂固。

当再次被提起,赫敏依然会痛。

还记得罗恩第一次对赫敏性格的描述吗?

“我跟你说,她脑子绝对有问题”

她常常高高抬起下巴,时刻保持着骄傲。

null

她的眼神总带着一丝鄙夷和嫌弃。

null

她的傲只是她的保护色。

J.K.罗琳给了赫敏一个最残忍的设定——

她没有哈利那样值得骄傲的父母;

她没有罗恩温馨幸福的魔法之家;

出生在平凡普通的家庭,却给了她一个巫师的血统。

就像是平民女孩误打误撞进入了一所有入学要求的贵族学校, 她能做的就是伪装,藏好了贫穷。

而赫敏,就要将泥巴种的身份消除

方式,则是成为学校里的佼佼者。

成为那个有资本骄傲的女孩,成为他人仰慕嫉妒的目标。

null

这是J.K.罗琳赋予《哈利波特》的一味毒鸡汤。

魔法世界不是想象中的完美无瑕,甚至阶级的歧视更甚。

但,它给予了你逆袭的机会,当你站在最高点时,那些讽刺嘲笑也就变成了嫉妒。

null

直到最后,她能大声怒吼着接受事实。

即使是在怨念和眼泪中,但她以此为自豪——

“我们抗议了!”赫敏说,她身体坐直了,眼睛明亮,“我们抗议了!我和妖精或小精灵一样被搜捕,拉环!我是泥巴种!” “别叫你自己——”罗恩咕哝道。 “为什么不能?”赫敏说,“我是泥巴种,并为此自豪!在这个新秩序下,我的地位不比你高,拉环!在马尔福家他们选择了我来折磨!”

02榜样女孩

J.K.罗琳本人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在《哈利波特》中,代表女性的赫敏却是个配角。

原因为何?

在纪录片《哈利波特中的女性》,她做出了解释:

这是魔法世界的性别平等,女性也能与男性比肩。

故事中,由哈利、赫敏和罗恩组合而成“铁三角”在对抗敌人的过程中极为重要。

而他们真正成为朋友,是在这一幕——

赫敏被巨怪疯狂追赶,哈利在救她的过程中被巨怪抓住,罗恩慌张的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赫敏躲在了洗手池下面大声教罗恩如何去做,这才制服了巨怪。

null

麦格教授一来,就要责备哈利和罗恩。

结果这时,赫敏却主动承担了所有错误。

null

赫敏的智力能力都完全不逊于男孩,甚至更强。

而且,她也有常规意义上男孩该有的担当。

在《哈利波特》中,赫敏虽然不是绝对主角,但这个角色却承托着J.K.罗琳对于女孩们的期许。

小说中,赫敏一出场时的形象描写是这样的——

“有一种盛气凌人的声音,一头浓密鬈发和一对兔子似的大门牙。”

她长相相当平凡,不算漂亮,但她绝对聪明。

这是根据J.K.罗琳对自己小时候形象进行的描述,“长相普通,爱看书,长着雀斑的聪明小女孩”。

就算不是惊世美人,你也可以当女主角。

她是个真实的女孩,在聪明这件事上绝不让步,也不会妥协自己去装傻,这将是普通女孩们的共鸣,这该是她们的骄傲。

赫敏塑造的就是一个女孩的榜样。

null

这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学习上。

她的标志性动作之一:举手。

赫敏特别喜欢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还有一个绰号“问题多小姐”。

null

她还在开学初请求麦格教授帮她申请“时间回转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穿越时空”。

也就是说,赫敏可以上完一门课传回去再上另一门。

最怕的不是别人比你聪明,而是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

再比如,感情上。

似乎更多人认为,赫敏应该和哈利在一起,据说J.K.罗琳当时也为此纠结,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罗恩。

赫敏与罗恩个性是取长补短,反而更合适。

而哈利,有一段真挚的无关爱情的男女友情,或许才更加完美。

在影片《死亡圣器(上)》,有一段罗恩怀疑他俩关系的一幕,他气急败坏的走了。

在之后,哈利跳了段舞逗笑了赫敏,在两人对视即将亲上的时候,赫敏转头了。

她终究还是选择坚持内心的感情,将友情划开界限。

null

赫敏是女孩们的榜样。

也是霍格沃茨的骄傲。

03勇气的化身

开学第一天,入学霍格沃茨的新生要进行分院。

赫敏是第一个被叫到名字的。

分院帽戴在她的头上,只说了两句话:

“很好,没错”“okay,格兰芬多”

null

分院帽曾介绍过:“你也许属于格兰芬多,那里有埋藏在心底的勇敢,他们的胆识、气魄和豪爽,使格兰芬多出类拔萃”。

没错,格兰芬多象征着勇气。

小说和电影中都有这样一段描述,没有人敢提起伏地魔的名字,大家都用其他称呼代替。

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他们恐惧那个名字,连提也不敢提。

另一种是说,如果提到伏地魔的名字,他就会对你的位置定位,过来杀掉你。

但,赫敏很少会被伏地魔的名字吓到。

她还敢直呼其名,而不是使用“神秘人(You-Know-Who)或者“那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人(The-One-Who-Must-Not-Be-Named)”。

null

如果问,格兰芬多学院谁能代表勇气?

有人说是纳威,因为他在七年级时拔出此剑杀死了纳吉尼。

还有人说是哈利,自始至终他都是有勇气面对伏地魔的人。

但扒叔认为,赫敏更像是勇气的化身。

小说中曾多次描写过,罗恩对赫敏积极违反校规的行为非常惊讶,而赫敏“看上去很爱听他这样说”。虽然在很多场合下,赫敏表现的更加谨慎,但这只是勇气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赫敏的勇气并不是一味地蛮勇,她的勇气里掺杂了理智和智慧,这也是她的不同之处。

null

影片中的每一段关键情节,几乎都少不了赫敏的聪慧——

《魔法石》中,赫敏冷静地进行逻辑推理,拯救魔法石,解出斯内普的魔药谜语;《密室》中,赫敏被石化,但她还是在之前就留下了线索给哈利;《阿兹卡班的囚徒》中,赫敏决定法律,偷偷使用时间转换器救下了巴克比克和小天狼星;在之后魔法界混乱时,赫敏更是多次违反规则,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null

null

赫敏的勇气不如哈利和罗恩一样来的直接,是直接敢拼上去的英勇。

她的勇气还在于自己生活中的主见。

逃掉自己不喜欢上的课,给父母施魔法让他们忘了自己,在罗恩哈利产生分歧时做出正确的决定留在哈利的身边……事情无分大小,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做到这一切。

或许我们不能像哈利一样,什么事都冲到最前方,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在生活中,运用智慧有主见的选择勇敢。

对《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扒叔大胆猜测——

赫敏可能就是J.K.罗琳自己。

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偶然进入魔法世界,通过自己的智慧以及勇气,成为霍格沃茨最出名的巫师之一。

哈利和罗恩刚来到霍格沃茨,也是通过赫敏才得以了解到更多关于魔法世界的故事。对于魔法,就像海格说的,赫敏不会施的魔法还没发明呢。

最重要的,她还是现任的魔法部部长。

魔法世界的事,归她管。

如果你想问?

我也是麻瓜出身,聪慧又有勇气,是不是也可以进入魔法世界。

那么,

——欢迎来到霍格沃茨。

null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