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山小站风雨录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18日电题:卡山小站风雨录

新华社记者张晓龙、曲延函、张啸诚

仲夏,卡拉麦里山主峰,盘羊排着队来到一眼石头泉汲水。泉眼附近三百米处,便是沿山而建的小站科乃温都尔。

上世纪80年代,新疆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建立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保护栖息于此的蒙古野驴、鹅喉羚等野生动物。2006年,保护区东南部的卡山脚下起了一溜砖房,管护站科乃温都尔挂牌成立。

“今年雨水少,小狐狸常来讨水喝。”去年底到任的站长康立向记者展示手机拍摄的画面:他递去装满清水的铁碗,一只小狐狸毫不惧人地埋头喝着。

山坳里通信条件差,站上的人倚窗而坐寻找手机信号时,意外发现窗外石头山上的各色过客:盘羊、野驴、狐狸……

2014年,当吉普车载着管护员徐彦彪一路颠簸到小站时,卡山脚下却是另一番情景。

“矿井就开在山体上,两座十多米高的井架立着,柴油机房的‘嘟嘟’声响个没完。山下还搭了一片彩钢板房,像座四合院,住着四五十号工人。护院的獒犬一见外人就吼起来。”徐彦彪疑惑:这是矿区,还是保护区?

到小站第一年,徐彦彪在周边没见过野生动物。他说,半夜矿上爆破声一响,就像轻微地震,人怔地一下坐起来,上铺的灰落一脸,“别说动物怕,人都怕!”

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彻查卡山自然保护区内破坏生态环境事件。同年,地方政府牵头对小站附近的矿区进行拆除,并在这一区域覆土、种草,实施矿区恢复治理。

到2018年,284口油井相继被关停拆除,石油开采彻底退出卡山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保护区内173处探矿权、9个采矿权已全部注销。

徐彦彪回忆,生产、开发彻底停止后,野生动物才陆续出现在小站一带,“盘羊最常来,有时就从小站门口经过。看到人出来,它就小跑几步,到小山坡上看着人,人不往前走,它也不跑动。”

去年12月,徐彦彪出任小站站长一年后,把接力棒交给了康立。在徐彦彪任上,小站添置了冰箱、重新漆了房子,安装了更多太阳能板,但它仍是卡山自然保护区11个基层站中条件最差、位置最偏远的站点。

康立却很知足,因为有野生动物相伴,“和动物近距离接触,让我们感觉不那么孤单,更想着尽全力帮它们、保护好它们的生存环境。”

不久前,保护区干涸的大地迎来一场降雨,徐彦彪回了趟小站。

外人已难觅探矿时代的印迹,徐彦彪却记忆犹新,6年前初到小站的画面又浮现眼前,“这里曾是炸药库,那片空地是生活区,脚下站的是尾矿堆……”

和卡拉麦里山一带散布着黑色、红色岩石的戈壁滩不同,矿区拆除后,生态恢复时覆上的土层颜色偏黄,土层上种植的梭梭也像稻田一样整整齐齐排列着。徐彦彪说:“这些‘不一样’的地方,都是卡山的伤疤。”

雨势愈急,黄土地上人工栽种的梭梭、红戈壁上自然生长的驼绒藜,都挂满大颗大颗的雨珠。站在雨中的人们感叹着:让雨下得再大点吧,好让植被快快长大……(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