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当年舞九天,你不知道的歼-8首飞故事

1969年7月5日,一架外形修长的双发战斗机在试飞员尹玉焕的驾驭之下急速滑向跑道尽头,而后像一把利剑刺向长空,从此开启了我国歼-8系列战机的序幕。今年,是歼-8战机首飞50周年纪念日,五十年的风雨历程,让歼-8系列战机烙上了一个时代的印记,见证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回顾一下当年歼-8首飞不为人知的故事。

图注:歼-8首飞准备工作

一波三折的准备工作

1963年,顾诵芬院士提出设计新款歼击机的报告;1965年5月,歼-8项目正式立项;同年9月,歼-8飞机设计工作全面展开;1968年7月,首批两架歼-8飞机完成总装,即将展开试飞。试飞是歼-8飞机最终能否定型、成功的关键,所以早在歼-8完成总装之前,研究人员便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早在1966年12月,630所(试飞研究所)即派出以副总设计师沈尔康为首的小组研究试飞方案。1967年初,六院确定歼-8初期试飞在沈阳112厂进行。根据歼-8试飞需要,要求跑道加长到3060米。而112厂的跑道只有2600米,需延长460米。跑道南端是沈阳著名的旅游景点——北陵公园。

南延不可能,只能向北。跑道北端,横亘着工厂的铁路专用线,延长跑道,则需将2.5公里的铁路再向北移。在延长460米跑道及北移2.5公里的铁路专用线范围内,都是农民耕地,工程量非同小可。歼-8现场指挥部的罗时大、薛家田主动请缨,担此重任。并向国防工办呈报专题报告,得到李如洪副主任许可,又经国防工办批准,派空军工程兵承担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任务。薛家田还四处联系购买铁路枕木、铁轨、道钉等建筑材料。工厂技术部门全部出动,帮助卸砂石、参加筑路劳动。历时8个月,于1968年2月加长跑道的工程全部告竣。

为做好歼-8试飞准备,1968年5月,空军任命11航校中队长尹玉焕、试飞员鹿鸣东同志为歼-8机试飞员。尹玉焕、鹿鸣东二人亲临沈阳听取设计人员介绍歼-8飞机性能及使用维护特点,参观了风洞与静力试验,为试飞做了技术准备。与此同时,630所副所长苏国华及张克勤、郑兴民等带领科研人员和机组自始至终参加了歼-8机在112厂的试飞准备和试飞工作,为歼-8首飞上天,攻关排故和安全转场做了大量工作。

图注:顾诵芬向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等领导汇报歼-8飞机情况

1968年12月13日,歼-8试飞领导小组组长常乾坤副司令员来沈阳,听取了厂所关于歼-8试飞准备情况,拟于24日首飞。

12月19日,歼-8型号01架首次进行地面滑行。滑行分别由尹玉焕和鹿鸣东执行。首次滑行结束后,尹玉焕报告,歼-8滑行方向性、安定性较好,发动机加速性能比较好,飞机转弯性能好。但存在前轮摆振、左发排气温度低、油门比较紧,刹车冷气耗量大等缺陷。

12月22日,常副司令再次召开试飞领导小组会议,分析歼-8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认为歼-8飞机当前试飞条件尚不具备,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各厂所迅速建立相应领导班子,专人抓总,切实负起责任,飞机上天前,应全面提出对飞机的肯定结论,要求对歼-8设计工艺资料进行全面复查,按系统作出可靠结论,并抓紧完成各项试验。

1968年12月24日至1969年1月8,歼-8试飞办公室组织科研人员与参加歼-8试飞的空地勤人员,查、摆问题,组织攻关。同时,厂所广泛动员,发动参加研制的人员复查歼-8图纸资料、复查设计、工艺、装配质量,共攻克许多歼-8存在的问题,努力使歼-8安全上天。

1969年6月29日,空军副司令员、航空领导小组负责人曹里怀来沈阳检查工作,听取厂所关于歼-8试制情况的汇报,并于30日与歼-8联合指挥部、歼-8试飞办公室和厂所有关技术人员开会研究,与会者一致认为,歼-8试飞条件已具备,可以上天试飞。随后决定于7月5日进行首飞。

成功首飞

1969年7月5日这个永载新机研制史册、令人终生难忘的日子终于在众人久久地期盼中来临了。

7月5日一早,曹副司令就来到112厂小楼招待所,在场的有试飞指挥员苏国华、胡树和及刘增敏、高仲云等。

图注: 顾诵芬院士(右二)与同事合影。1963年,顾诵芬院士提出自主设计新款歼击机的报告,开启了歼-8研制历程

晨曦中的歼-8飞机,矫健而茁条,显得格外威武雄壮。试飞的各种专用车辆和参试人员已各就各位,设计人员、工人、机务人员及全体同志共约数百人都在静静地等待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9时03分,试飞员尹玉焕进入座舱,关好舱盖,首先进行一次高速抬前轮滑行。当时没有录像设备,靠人工实测,试飞小组人员在450—550米之间的跑道一侧进行观察。滑行后尹玉焕报告,滑行情况良好,飞机稳定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拉杆三分之二,前轮就柔和抬起,实测结果,滑行485米就已离地(计算数据550米),其他情况正常。听了试飞员的报告,曹副司令员非常高兴,平尾效率够了,遂当机立断,命令放飞。试飞指挥员苏国华当即下达起飞命令,两颗绿色信号弹凌空而起,上午9时38分,01架歼-8飞机在跑道上疾速滑行,拉杆爬升,直冲蓝天,飞至3000米上空,做平稳欢快地盘旋,动作矫健而轻盈,机身苗条而细长,漂亮而美观。不一会,从塔台的话筒里传来试飞员的报告。

“飞行正常”。飞机两次通场后进入四转弯,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愈来愈近、愈来愈大的飞机直至平稳着陆、滑行、放减速伞,稳稳地停在停机线。歼-8首飞成功了!顿时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奋战在第一线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更是激动不已。有的振臂高呼,有的相互拥抱,欢呼雀跃,更多的则是泪眼相望,呜咽无语,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图注: 歼-8首飞驾驶员尹玉焕和歼-8首飞首飞成功后向毛主席报喜时电报特写

7月9日上午,歼-8进行第二次飞行,仍由试飞员尹玉焕执行,约有两万多人观看了这次飞行。飞行结束后,在现场举行了“热烈庆祝歼-8机首次试飞成功大会”,会上宣读了给毛主席的“报喜书”。北京来电,毛主席看了歼-8上天的电报很高兴,并要看歼-8模型。112厂连夜赶制有机玻璃盒子,把3个歼-8模型送到了北京。

结语

从1964年10月初步确定歼-8飞机战术技术要求,到1969年7月5日歼-8首飞成功,历经战术技术论证、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样机审查、“三结合”现场发图、试制生产、全机静力试验、首次试飞,历时五年就胜利完成了自行设计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研制。后来,研究人员在01架歼-8飞机上,喷上了“6975”号,以纪念歼-8首飞成功这个难忘的日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