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提笔绘山河 电影《只此青绿》国庆正式上映——主演张翰专访

主演张翰专访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由周莉亚、韩真执导的电影《只此青绿》于10月1日上映。影片改编自同名舞蹈诗剧,该舞剧自巡演开始,就一票难求,自选段登上春晚舞台之后,更加火爆出圈,其引发的舞剧热潮成为当年的一大文化现象。该片通过一名展卷人的视角,带观众跨越时空走入北宋少年画家希孟的内心,见证千年前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的诞生,“青绿一卷,何以独步千载”的传奇故事徐徐展开。

从舞台到大银幕是一次跨媒介的巨大挑战,是对舞蹈艺术影视化的探索,也是打破舞台局限给与《千里江山图》更广阔维度的传播。让更多观众通过电影了解这幅传世名作以及它充满传奇色彩的作者,天才少年王希孟。日前,记者采访了饰演希孟的男主角张翰,畅谈他和希孟的故事。

成为希孟的底气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首演至今已经超过3年,全球巡演场次近600场,在众多舞剧迷眼中,张翰已经将希孟的少年具象化,剧场里舞台上张翰就是“希孟”。而作为影视新人演员的他,被问及首次担纲电影男主角是否有信心时,张翰给出了肯定且坚定的回答:“我对于希孟的感情就不一样,我跟他朝夕相处了三年。影视演员一部戏演一年两年顶多了。再加上太想拍好了,每次都是拼死拼活在舞蹈中去呈现他。”从排练厅到舞台的锤炼与汗水,从国内到海外的一场场演出,都是张翰成为希孟的底气。

从舞者到电影演员

剧场演出情感连贯一气呵成,而电影则需要多景别、多角度、多场景无数次的拍摄,让观众看到最佳的视觉画面,这就让舞蹈演员需要付出全然不同的努力。张翰告诉记者,舞剧表演时的情绪变化、情感升华随着剧情循序渐进,而电影拍摄的安排会根据场景,基于分镜是碎片式的,进组第二天就要拍摄情感浓度极高的戏份,因为初次担纲电影男主角,内心的重视和极高的自我要求,导致拍摄前一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说起舞台表演和电影表演的差异化,张翰说到:“这个表演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人物塑造上是一样的,就我的主观表达是一样的,但是我在演绎的方式上是完全不一样的。那得考虑一个度的问题,多大是合适,多小是合适。”表演尺度分寸的掌握成为关键,得益于早年参加电视舞蹈综艺的经验,“在舞台上的一些作品,搬到电视的舞台上,那会就去有一些调整,什么样的肢体表达方式在荧幕前是更为合适和准确的。因为舞台版本的表演你在镜头里面直拍的话就会很夸张。”

记忆深刻的戏份

“入画”是《只此青绿》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戏,描绘的是希孟把他走过的江河山川融汇笔端,最终完成《千里江山图》的过程,8分钟的华彩舞段在电影里完整保留了下来,而这场戏也成为张翰电影拍摄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从早上9点拍摄到次日凌晨,反复多次的拍摄让情绪逐渐枯竭,张翰对于自己最后哭戏的表现一直不满意,拍摄停滞。在愧疚焦灼的情绪下,整个剧组的演员,现场200多位现场工作人员没有任何一个人有着急下班的情绪,反而纷纷鼓励和宽慰他不要有压力,“在那一刻我就感觉到温暖!那时候你要说关于希孟的生死,关于出画入画,关于他去了哪里已经打动不了我了,在那一刻还是温暖打动了我。最后那一滴眼泪流出来了。”张翰感慨的说道。

何其有幸像希孟一样将作品留存

舞台表演是没有“重来”的现场艺术,因此,《只此青绿》电影的诞生,让张翰倍感幸福和荣耀,“非常非常幸运,这辈子都会感到非常荣耀和有光芒的事情,就是我们把我们所热爱的作品和所喜爱的角色,能一辈子留下来了。”从剧场到银幕,舞台艺术的表现力和镜头语言的呈现各有所长。张翰表示,舞台表演给予了观众更多留白和想象空间,而电影在总体故事脉络情节一致的前提下,镜头呈现给观众更丰富的场景视觉以及舞台上难以捕捉到的细节之美。电影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只此青绿》,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文化传承使命 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专业的张翰,对于中国舞的传承传播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个使命感不是我现在才有的,我一直都有这个使命感”张翰告诉记者,年少时一次云南采风之行深深触动了他。在昆明红河州石屏县龙朋镇采风学习时,传习所的老师告诉他当地彝族的孩子们外出求学和工作,彝族的语言很多孩子都不会说了更何况彝族的文字、舞蹈。“李怀秀老师说的一句话,当时说完我热泪盈眶,‘真的不知道等我们这一代人走了以后,这些东西怎么办,那谁会去把它学下来,谁会去传下去。’”老师的话刺痛了张翰的内心,同时也激发了少年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我一定要好好学下来,交给我了!我们能做的是把各个民族舞蹈的部分给学习下来,要让别人知道你们这个民族曾经是有这些珍贵的文化艺术的。”张翰说到这里脸上洋溢着明朗的笑容,是少年纯净真挚的初心。

一步一个脚印 每一步都算数

从热播综艺的人气舞者到热门舞剧的男主角,如今成为电影男主角,一路走来都有鲜花和掌声相伴。说起为什么会走上舞者这条路,还要归功于独具慧眼的母亲。张翰的母亲是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张翰从小就表现出了卓尔不凡的音乐天赋,看到电视上的音乐节目便会忍不住跟着打节拍。小学二年级开始在当地兴趣班学习舞蹈,小学毕业后,恰逢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到湖北招生便试着报了名。2009年,年仅11岁的张翰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从此,他便开始了自己的舞蹈生涯。对于如今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主要得益于自己的性格和心态,“我发现我还是挺喜欢跳舞的,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点。”张翰说,“我从来不会去苛责别人或者任何的客观事物,我苛刻的都是我自己。很多客观原因,它会成为你艺术表达当中的一些瑕疵,但是我不会把这些瑕疵让自己去难受去纠结。”采访期间,张翰不时会前俯后仰的爽朗大笑,率性活泼,少年感十足。但是谈及舞蹈专业相关,立刻会真挚专注起来。这也许就是少年赤诚,胸中有热爱,脚步才能自信坚定且充满力量。张翰说:“希望能让我的行业和我从事的事业,能够以非常充满生命力的方式给与大家光芒。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