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死在羌塘,死在西藏的大湖畔或大草原上。那样死去该多么美好啊!境界该多高啊!”1966年,一位法国老太太在她98岁生日时,亲笔写下这段文字。
这位一生心系藏地的女子,正是被视作传奇的 大卫·尼尔(David-Néel) ,她曾数次深入藏地,更是公认的第一个到达拉萨的西方女性,曾两次在欧洲掀起“藏学”狂潮。
1868年,大卫·尼尔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传统的家庭,年少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冒险精神,热衷阅读科幻小说,向往冒险。她15岁时就只身去往英国,17岁时离家出走只为去意大利寻找神秘的湖泊马焦雷湖(Lake Maggiore),18岁时骑自行车前往西班牙和英国。
▲ 青年时期的大卫·尼尔 1898
二十岁之前大卫·尼尔就对东方文化产生了兴趣,在伦敦求学时她认识了不少社会学家,并且经常在学会图书馆研读藏传佛教,从事中梵文翻译工作。回到法国后,尼尔师从法国著名印度学和中国学家席尔宛·烈维和爱德华·福科,并很快在梵文、神智学、神秘学、秘传学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889年,她皈依佛门,成为了一个佛教徒。
▲ 理塘318旅行记忆博物馆中关于大卫·尼尔的记载
这时候的尼尔,对遥远的东方饱含热情,但探索仅限于书本、文物和静默的佛像。直到1890年,她才终于走进了真实的东方世界。因为祖母过世,尼尔得到了一笔遗产,她毅然放弃了在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等高等学府中的学业以及在吉美博物馆的科研工作,远赴佛教发源地印度游历。
▲ 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她先后在印度和锡金学习佛教经典,潜心学习吠檀多派教理,但当时佛教在印度已经濒临绝迹。就在这时,她听说在喜马拉雅山那一面的世界屋脊上,竟然还有个外人罕知的神秘的佛教世界。于是,强烈的好奇心和对佛教哲理的追求,使她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去高原考察的旅程。
▲ 尼尔在尼泊尔学习骑马
当时正是英国和俄国争夺中亚霸权的大博弈时代,英国入侵西藏, 殖民者垄断了西藏边境以及周边地区,整个青藏高原就像是个旅行禁区。1893年尼尔曾到达印度与西藏的边境,首次领略了自幼就憧憬的西藏的山川美景和风土民情,从此就魂牵梦绕。
直到在印度花光了祖母留下的遗产, 无奈之下才又回到法国,靠发表旅行文章和兼职当歌剧演员谋生,后来还和远房表哥了结婚。但一直到不惑之年,尼尔都没有要孩子,她意识到母亲的角色会使她无法独立,不能从事自己的探索和研究。
▲ 大卫尼尔游记漫画
1910年,42岁的尼尔获得法国公共教育部的考察机会,第二次前往印度。出发前,她告诉丈夫只用一年半就会回来,谁知这一去竟是14年。
▲ 尼尔在锡金
这一次尼尔在锡兰、印度、锡金 遍游当地寺庙,拜大喇嘛为师,并在喜马拉雅山南侧山脚下修建了“隐修室”,修炼一年零八个月之久。在那里,她对西藏的向往达到了顶峰,她在书中写道:“矗立于我面前的被森林覆盖的大山和比它们更高、更遥远的大雪山的背后,确实存在着与其他任何地区都截然不同的地区”。
▲ 大卫尼尔在锡金藏式装扮 1913
尼尔留在印度想方设法入藏,还交到了一个含金量极高的笔友。1912年4月15日,她在印度北境城市噶伦堡觐见了流亡的 十三世达赖喇嘛 ,接受了达赖喇嘛的祝福。达赖通过翻译建议她学习藏文,而且回答了她的很多问题,并表示以后会以书面形式继续回答她的问题。
▲ 中印边界 1914
1916年,尼尔和她结识的庸登喇嘛和另一位仆从一起,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找到机会从锡金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达日喀则。参观了著名的宁玛巴佛塔和扎什伦布寺,并受到班禅喇嘛的召见。
▲ 与班禅喇嘛的合影 1916
不幸的是,尼尔的这次西藏之行很快被英国人发现,将她逐出了西藏。她只得辗转于缅甸、日本、朝鲜等地,两年后才回到中国。到这时,她已经历了4次失败的进藏之旅。
▲ 大卫·尼尔与义子庸登等人 锡金 1914
1918年到1921年期间,尼尔一直住在青海塔尔寺。每天坐禅、煮茶、读经、写作、学藏语,完全过着藏式的生活。还每天步行40公里,以锻炼身体为入藏做准备。后来塔尔寺战乱,尼尔又辗转巴塘、打箭炉(康定)、玉树,数次企图入藏都以失败告终。在这一时期,她碰到了初到中国青海旅行的 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 ,并与他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1923年10月,已经55岁的尼尔和义子庸登到达云南的蔡宗(Tsedirong)小镇,以上山采集植物标本的名义第五次踏上了入藏之路。临行前她特意在碾碎的炭末中掺入可可粉涂脸,用墨染黑自己的手指和头发,将牦牛尾和头发编在一起,耳朵上戴着硕大的耳环,伪装成藏族女人的样子。
他们全部的细软不过是一顶薄棉布帐篷、绳索、藏刀,以及少量酥油、糌粑、肉干。如果不是背囊里还携带了指南针、手枪、表、相机等违禁物品,几乎找不到他们与其他普通转山藏人的不同。
▲ 1921年在甘孜,被霍尔地区头人簇拥着的妮尔。
为避开盘查,他们大多夜间赶路,还要克服野兽出没、缺水断粮、天寒地冻、大雪封路等等困难。有时要伪装成乞丐,风餐露宿;有时要冒充喇嘛,获得布施;有时又是女活佛,为人祈祷、占卜、治病;遇到土匪,她一会儿痛哭流涕装穷,一会儿又搬来佛教神魔严加诅咒,终于吓跑了他们。在“这种令人陶醉的不安中”,他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村庄。
1924年2月,大卫·尼尔与庸登终于到达拉萨。他们在拉萨呆了两个月,遍访布达拉、小昭寺、拉萨河、巴那郡、八角街及罗布林卡等等。他们在布达拉宫前留影纪念,这是她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心愿暂了,尼尔在1924年5月10日回到了阔别14年的祖国,受到了“女英雄”般欢迎,法国国内的新闻媒体纷纷刊登她的经历和文章,比利时皇家地理学会、世界妇女体育协会也都向她颁奖授勋。
在1926年完成了《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之行》后,尼尔又撰写了《西藏的巫术和奥义》一书,加上《在贵族—土匪的地区》,组成了入藏旅行三部曲。欧洲掀起了大卫·尼尔风潮。
1937年1月26日,69岁高龄的尼尔再次重返中国,准备入藏。但由于日本侵华战争,她的旅程辗转于北京、五台山、汉口和四川之间。许多外国人劝她离华,但大卫·尼尔始终恋恋不舍,不想放弃入藏的机会,迟迟不肯离去,直到1946年回到法国。
▲ 尼尔在五台山 1937
在她人生的最后几年,心始终留在藏地,她说:“我思念那并非是我的故乡的地方。它上面的草原、荒漠、终年不化的积雪,还有那湛蓝明亮的天空,这一切时常萦绕在我的脑际……这地方属于另一个世界,它是巨人和神的国土,使我着迷着魔”。
妮尔去世之后,她的传奇以一种持久不衰的方式一直传到了今天,不少人试图追随妮尔的路线重走藏地,当初尼尔入藏所走的 卡瓦格博的内转经之路 也在旅行者中声名大振。
藏族相信,人的一生中必须绕卡瓦格博转经一次,才能在轮回中免遭堕入地狱之苦,即便在转经途中死去,也被视作再生有福,灵魂甚至可以抵达极乐世界。来自各地的藏民绕雪山进行朝拜,在周边的丛林、山崖、峡谷和冻土荒漠地带,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条转山人走出的道路。
特别推荐“叩问神隐之门”云南香格里拉雨崩转山之旅 ,带你重走尼尔入藏之路, 徒步雨崩、朝拜神瀑 ,深入 阿布吉措秘境 ,探秘 藏式天主奇迹 ,住 松赞系列酒店 ,在英迪格 俯瞰月光城 ,体验丰富,定能让你不虚此行。
不去天堂,去雨崩
卡瓦格博脚下的雨崩村,是“内转”路上的必经之地,也是最令人神往的隐秘天堂。
行走在雨崩,总让人有旷世桃源之感。这座位于梅里雪山东麓的小村庄,四面群山簇拥,地理环境独特,全村只有百户人家,自古只有一条人马驿道通向外界,下雨崩村至今无公路可通,堪称现实版的桃花源。
雨崩村被一条山涧分成上、下雨崩,上村可以通往攀登卡瓦格博的中日联合登山大本营,而下村通往雨崩神瀑,沿途可以看到古篆天书、五树同根的奇景。
雨崩徒步,是中国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一,如今已是梅里成熟的户外路线。 本次行 程之一,还将带你徒步雨崩。 由雨崩村深入至雪山下的神瀑布,往返12公里,大约需要5-6小时。徒步路上会看到草甸,偶遇信步的牛马,可以感受到有隔世绝境的安宁平和。
下雨崩村的草地上有一个小湖泊,神女峰和五冠峰的倒影正好被框进湖水里。游客们来到湖边,第一件事情是把湖里嬉戏的鸭群赶上岸边去,然后静静等候第一缕阳光把雪峰点燃。
神瀑是当地村民心中的圣地,也是传统意义上梅里内转山的终点,从下雨崩村往返神瀑全程12公里。雪山之巅,风雪弥漫,掩藏着通往天堂的秘径,亘古的冰雪悄无声息地消融,洗净凡世尘埃。只有亲临神瀑脚下才能懂得震撼,方可明白为什么这里会是当地人心中的圣地。
《卡瓦格博圣地志》中说:“朝拜雨崩神瀑,可使有福之人增福,无福之人得福,有寿之人增寿,寿尽之人延寿 ”。
按照习俗,在神瀑之下,来转山的人们都要去神瀑水下沐浴,沿神瀑水顺时针转三圈,意为将身上所有的阴暗用圣水冲去,祈求神山庇佑,从此身心圣洁,据说只有有福有德之人才会被神瀑淋湿。
此外,还将带你深入 阿布吉措秘境 ,这是个很少游客知道的秘境,适合徒步游,近距离看到阿布吉雪山和雪山湖泊,高原风景美不胜收。一路伴行的是高耸的石山,顺着山泉行走,探索大黄叶橐、半荷苞紫堇、总状绿绒蒿、风毛菊等植物。
抵达终点时, 清澈的湖泊 犹如爱人的眼泪,滴在了阿布吉的心上。万年风化的利石,刺痛着脚下的路,高处的湖泊风光,瞬间洗去了一路的疲惫。
在澜沧江畔古村品酒
如果说云南梅里雪山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么同属德钦县的茨中就是打开天堂之门的通道。虽不如丽江、大理古城繁华,但却是一处幽静绝美的香巴拉之地。
茨中位于澜沧江上游河谷底部,怒山山脉与碧罗雪山交界处,也是梅里朝圣的必到之地。宁静的村庄静栖于绿色田野、葡萄园之中,四周点缀着五彩风马旗、农舍和瀑布,宛若一处世外桃源。
茨中有着传奇历史,早在一百年前,法国传教士们把这里作为深入藏传佛教中心区域的门户。天主教和藏传佛教在这里和谐共存,透过教堂到佛堂的距离,更能读懂宽容的力量。
这里最著名的,莫过于当时法国传教士修建的、中西合璧的茨中教堂。教堂建造于1867年,之后于1909年重建,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为砖木结构,不仅体现了巴斯利卡式教堂的特征,又兼罗马教堂的特色。
教堂正面为高大的钟楼,钟楼的上部,虽为中式亭阁,中式飞檐瓦顶,但它两头顶端的十字架标记还是引证了它西式的身份。
如果是在每周一三五造访,还可在晚餐后,前往百年天主教堂,参观弥撒,看当地村民着民族服饰,用藏语唱诵经文。
法国传教士带去的不只教堂,还有葡萄种植文化和酿酒技艺。如今,茨中几乎每家都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每年夏秋,慕名前来参观教堂,品尝美酒的国内外游客也越来越多,一时间这个曾不被世人所知的小村落也名扬海内外。
这里种的葡萄品种叫华夫人(又叫玫瑰蜜),原是法国波尔多的品种,已经有500多年的培育历史。据说该品种在法国已经消失,谁也没想到,最终却在东方这个遥远小村里保存了下来。
参观这里的 霄岭红酒庄 。霄岭不仅是一家传袭了勃艮第式风土精神的中国酒庄,它在香格里拉做的也不仅仅是酿酒。在传递风土的同时,耕耘风土了解风土也是酒庄自始至终给自己定下的使命。酒庄参观的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的酿制工艺,同时也可以品尝在茨中这块土地上孕育而出的红酒的独特口感。
若想要去周边逛逛,不妨沿着一百年前法国传教士从 怒江至澜沧江的传教线路徒步 ,走 过巨大枯木自然倒落形成的桥梁,到访传教士当年留下的森林教堂,欣赏雄踞两江的碧罗雪山之壮阔。
探访千年藏传佛教寺院
从奔子栏出发20多公里,矗立着一座滇藏边界上的重要大寺院,名叫噶丹东竹林寺,也许是这里离县城太远,只有前往梅里的游客才会短暂停留,所以不如松赞林寺那么人头涌动,因此保持了一份清净和纯粹。
东竹林寺始建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原名“冲冲措岗寺”,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寺里有五层大殿一座,辩经院一所,法相学院一所,104所僧房,属格鲁派黄教。
东竹林寺是康藏十三林大寺之一,传说是很久以前有一个高僧云游至此,看上了这里的金字塔形的大山,认为那是神的化身,于是在此地立庙朝奉。如今的东竹林寺规模庞大、喇嘛众多,一点也不逊色于松赞林寺。
院内佛像精美完整,保留有罕见的香巴拉时轮金刚立体坛城,承载着完好的传统藏传佛教寺院文化,只是静静待着,心灵也能得到片刻安宁。
打卡《司藤》取景地纳帕海
从梅里雪山返回香格里拉的公路 可以说是滇藏最美的风景线,可以尽览三江并流地区不同海拔的绝美风光。公路穿行于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峰回路转之处,梅里雪山峰毅然矗立于眼前。
从高山草甸到干热河谷,再到原始森林,穿过海拔4,292米的白马雪山垭口是流石滩地带,眺望冰川 U 型谷,这是一条在最小水平距离可以体会几乎中国所有地理植被带的神奇线路。
到香格里拉,不得不去的还有纳帕海。它被当地藏人称为“纳帕措”,意为“森林后的湖泊”,是一个典型的季节性湖泊,也是珍稀候鸟越冬栖息地。前段时间爆火的电视剧《司藤》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依拉草原位于香格里拉市西北6公里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被誉为“香格里拉最大最美的草原”,“依拉”出自藏语,意为“豹山”,相传豹山是依拉草原北边上的一座神山,草原也因此得名。
纳帕海与依拉草原其实是连成一体的 ,雨季时,水份比较充足,大部份草原被湖水覆盖,就成为海,非雨季时,水少草多,湖水退化,就变成了草原。
湿地和湖水交叉着形成了鲜明的层次,牛马在湿地上嬉戏着或信步水中,传统的藏族村庄点缀在纳帕海旁、一派和谐生机景象。
寻找梦中的香巴拉
香格里拉,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而位于香格里拉县东南隅的独克宗城可能是藏地旅行者心中的那抹白月光。
作为最古老的藏民居群之一,独克宗古城最早建立于唐仪凤、调露年间(公元676-679年),是由大龟山顶的一个寨堡发展而来的。传说当时的建城理念是缘于有活佛在古城对面山头遥望古城,发现大龟山犹如莲花生大师坐在莲花上一般,故古城建设布局形似八瓣莲花,形成因自然变化的空间。
在古城的兴建中,建筑材料大都就地取材。工匠们发现当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粘土可用作房屋外墙的涂料,于是古城民居外墙皆涂成白色,这种风格一直沿用至今。
月夜,银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娆,于是,当地人就把古城称做“独克宗”,在藏语意为白色石头城,寓意月光城。
原本,与月光城呼应的是在奶子河边的一座山顶上建立的“尼旺宗”,为“日光城”,现在寨堡化为平地,只在原址上留下一座白塔,记录着过去的“日月同辉”。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滇、藏、川三省茶马古道互市通衢之地,是滇藏贸易的重要集市,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曾经境内矿业兴旺,四方商贾云集。而抗战期间,由于滇缅公路被切断,这里又成为大后方援华物资的重要中转站。
如今的独克宗气势恢宏,不仅建筑上精致绝伦,还坐拥着世界上最大的转经轮,五层楼那么高,三五个成年男子是无法转动的,需要多人共同合作才能转动它,夜里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是金碧辉煌。
现在,独克宗的街道仍然安静,藏族老人缓缓地走在古城中,微笑的看着过往游客。门店内偶尔有交谈声清晰地传出,门店外则躺着睡眼惺忪的猫咪,行人三三两两的经过,不时驻足、拍照。
夜游独克宗古城 ,探秘古城内一处隐秘的休闲之所,这是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老屋,这里游客稀少,却有着极为美妙的藏乐,小店的主人擅长演绎藏族原生态民间小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吟唱中让人彻底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