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战
1950年11月的长津湖之战,原第三野战军精锐宋时伦第九兵团12个师15万人马试图围歼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2万2千人,结果是美国陆战一师杀出重围从海上安全撤离,不仅没丢弃重装备,而且带走了所有伤兵,阵亡将士尸体,以及九万平民。
宋时轮九兵团共三个军十二个师,总兵力约十五万人,其中兵团、军、师机关共3.2万人,作战人员12万人。其中20军总兵力50569人,26军48894人,27军50501人。此战官方承认九兵团减员四万余人,其中冻伤达三万多人,冻死4000多人。(见《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与反思》),而在权威史料中只有整个第二次战役的数据:战斗伤亡3.07万人,歼敌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
根据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开国第一战》披露的伤亡数字是“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冻死1000人,冻伤严重而不治3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32.1%,严重冻伤达22%。”
根据27军和20军的军史资料,27军减员1.9万,其中战斗伤亡8339人,冻伤减员10588人。20军减员两万,其中阵亡4339人,负伤2890人,其他减员764人(失踪被俘),冻伤减员11200人(死亡62人,严重冻伤6262人)。
九兵团26军虽然直到 12月5日才参战,且无确切伤亡数字,但是估计战斗伤亡约5000人,冻伤减员也在万人左右。据此推断,九兵团的战斗伤亡约2.2万人,冻伤减员约3万人,与第一次较量一书资料相比对,冻伤减员基本相符,战斗减员一万人,估计是单指阵亡和失踪的纯损失人数,此战由于天气严寒,伤员死亡率很高,所以死伤比例几乎为1:1,甚至更高。
但是,如果以公布的某些情况分析来看,实际可能减员情况更为严重。如27军最后还能战斗的人员仅2000人,20军两个主力58师和60师能战斗人员合在一起不超过200人,而战前27军全军人数达四万,58师和60师的人数也均在1.1万左右,仅从这两数字就可以得出,这一个军又两个师的减员就达5.78万人!即便加上后方机关非战斗人员(战斗紧张时,非战斗人员编入战斗部队是志愿军的惯例),减员至少也在五万!以此推算,整个九兵团的减员数量可能高达六万以上。
作为参考的是,在九兵团三个军中,20军减员情况最为严重,基本上失去战斗力,战后休整期间1951年2月将89师拆编,军缩编为三个师。1951年3月还另外补充的兵员就达1.5万人(其中华东军区从21军和22军抽调5300余骨干和9600余东北地区翻身农民),这1.5万自然就是此次战役的纯消耗,也就是战斗伤亡和冻伤减员中死亡、失踪及残疾重伤无法归队的总和。如果再算上伤愈归队的轻伤员,伤亡数字将更为惊人。
而27军情况也基本类似,1951年1月补充皖北地方部队1440人;2月拆编94师,军缩编为三个师;3月中旬补充华东军区地方部队4884人,东北地区新兵8493人,合计补充兵员高达14817人。
美军战史专家分析,由于严寒战损,中共第九兵团伤亡在九万五千人左右,除伙夫,马弁,参谋,干事,医院的护士,文工团员,能拿枪杆的剩下不多了。
在长津湖战役中,其中“德洞山口”争夺战最为经典──美军陆战一师7团2营F连连长,率领全连240人守卫“德洞山口”。这是美军陆战一师突围的唯一通道,20军59师和27军79师一个团,猛攻“德洞山口”,陆战一师7团2营F连以下阵亡29人,牢牢守住“德洞山口”,保证美军陆战一师全师突出重围,在零下40度战场上由于志愿军没有冬装,只要中弹躺下存活的可能很小。“德洞山口”争夺战中志愿军20军59师几乎被全歼。
长津湖战役,刚刚把老蒋赶到台湾取得内战胜利的9兵团15万骄兵悍将,顷刻间伤亡严重,实在让人无法接受。27军是国内最精锐部队,就这么轻易葬送了。文革时期,李钟奇煽彭德怀耳光,应该是有报长津湖一箭之仇的因素。至于长津湖战役的副总指挥陶勇,死的更惨。1966年被27军军长刘浩天直接推入水井淹死。许世友也对宋时轮咬牙切齿。可见长津湖没有打好,使得很多将领之间结下了梁子。
1950年11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向北进攻,第二次战役正式开始。
11月21日:联合国军全线开始总攻势。
11月24日,东线美军陆战1师主力进入长津湖地区。
11月25日:西线志愿军开始反击。
11月26日:东线美陆战1师开始向被进攻
11月27日夜:东线志愿军九兵团开始向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等地美军同时发起攻击。
11月29日:美第10军下令东线各部转入防御;
以英军第41特遣队为骨干的德赖斯代尔支队从古土里增援下碣隅里。
12月1日:西线美军第8集团军开始全线收缩撤退。
东线美军柳潭里之陆战5团和7团主力开始向下碣隅里撤退,其他地区美军开始向咸兴收缩撤退。
12月2日:志愿军27军全歼新兴里之美军第7步兵师31团。
12月3日:柳潭里陆战5团、7团主力从柳潭里到达德洞山口。
12月4日:柳潭里陆战5团、7团主力撤至下碣隅里。
12月5日;西线美军撤出平壤。
12月6日:下碣隅里美军向古土里撤退。
12月7日:西线美军开始全线总退却;
下碣隅里美军撤至古土里。
12月8日:古土里美军向真兴里撤退。
12月9日:美军工兵修复水门桥。
12月11日:古土里美军撤至真兴里。
12月12日:真兴里美军撤至五老里。
12月13日:五老里美军撤至兴南,开始登船。
12月14日:陆战1师全部登船完毕。
12月14日:陆战1师从兴南起航。
12月17日:东线美军从咸兴全线撤退至兴南登船。
12月24日:美军撤离兴南,第二次战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