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谁?兰陵笑笑生这个署名信息量很大

明朝的小说高度繁荣,有四大奇书之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与金瓶梅。其中有三部小说的作者都是有据可查,分别是施耐庵、吴承恩、罗贯中,历史上确有其人,生辰年卒都可考。

独金瓶梅的作者语焉不详,而后世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近几年来虽也有所争议,但曹雪芹确有其名,曹家确有其事,而且红楼梦书中也提到了诸如“东鲁孔梅溪”、“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样的字句,所以说红楼梦的作者还是有迹可循的。

但是,几百年来金瓶梅的作者却是谜一样的存在,堪称是文学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金瓶梅大概是中国古典名著中最特别的一部,它的作者不可考。

(1)

金瓶梅的作者署名是兰陵笑笑生,而我手中这套由香港明亮书局发行的署名只有笑笑生三个字,可见兰陵只是一个地名,作者自称兰陵人氏。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呈来琥珀光”,兰陵究竟在何处?

兰陵,古已有之,山东枣庄古时就被称为兰陵。兰陵这个名字据传由楚大夫屈原命名。"兰"为圣王之香,陵为高地,有"圣地"寓意。

春秋时,鲁国在此设次室邑,战国时,楚国始设兰陵县,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春申君以荀子为两任兰陵令。汉、三国曹魏属东海郡。西晋初沿袭旧制,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晋惠帝置兰陵郡;十六国时期,再设兰陵郡;北齐设兰陵郡。2013年,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今兰陵县,隶属临沂市。

总之,不管是枣庄还是临沂,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兰陵就在现在的山东境内,这是没有疑问的。作者表明自己是山东人,而刚好金瓶梅故事的发生地也正是在山东的清河县,这是相吻合的。

众所周知,金瓶梅是从水浒传中的武松故事移植嫁接而来,或许身为一个山东人,对于发生在山东的故事情有独钟,加之又熟稔山东的风土人情,所以才生出要接续这么一部书的念头。

但是作者的籍贯是存在一些争议的,有人根据书中出现的吴地方言,主要是苏州方言,据此认为作者是南方人。类似的情形在红楼梦中也出现过,比如曹雪芹虽然写的是北京,但其实他写的是金陵,是江南,书中描写有大量江南的风物,以及江南的俗谚俚语。

但是金瓶梅书中至少有五回是遗失了,是被后人补入的。这一点与红楼梦有点相似,都是散佚了一部分,似乎伟大的作品都是命运多舛的,金瓶梅是遗失了五回,红楼梦是失落了后四十回。

明朝有一个大学者曾经指出来“陋儒补入之五回”,“陋儒”就是水平比较差的书生、教书先生等水平不高的人,里面有大量的苏州方言,所以有人根据这里面的苏州方言说作者是南方人。

但是与书中出现的苏州方言相比,书中更充斥着大量的北方方言,比如元宵,书中多次写到元宵节,作为西门庆唯一的真爱李瓶儿的生日,元宵节是金瓶梅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被浓墨重彩写到的。

元宵在北方称其为元宵,南方称其为汤圆,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此外还出现了多处的北方的方言俗语,比如烧刀,比如砍的不圆旋的圆等等,作为一个河南人我读来都是极亲切。还有西门庆一家时常食用的果馅饼是否就是煎饼的一种,所以作者有可能就是一个山东人。

(2)

笑笑生看名字肯定不是一个真正的名字,应该是一个化名或是一个笔名,相当于无名氏。或许这个人是个名人,但是并不想让人知道他是谁,毕竟写这样一部书,颇有一点冒天下大不韪,因为书中涉及多处敏感的描写,比如醉闹葡萄架一节,足见金瓶梅的部分章节是多么的惊世骇俗。

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封建社会,这样大胆的描写是为主流社会所不容的,这或许也是作者为何要采用化名的一个原因吧。

学界对作者的猜测先后提出了王世贞、李开先、屠隆等等说法,这几个人都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人们相信能够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人必定是个学识渊博之人,其思想深邃、文辞富丽、人情练达,断不是一般人所为,袁宏道评价金瓶梅叫作“云霞满纸”, 意思是写的极好,但是以上这些人都还只是猜测,并没有实据,所以一直没有定论。

这个人似乎对官场很熟悉,可能也做过小官,所以他对官场的倾轧、黑暗、尔虞我诈刻画人入木三分。他应该主要在一个小县城生活,所以才有书中他对于一个县城,县城的市井人物的那种细致的刻画。

他对市井极其熟悉,各色人等、各种职业,妓女帮闲媒婆伙计马泊六等等,可以说是一部明朝的百科全书。他熟谙各种俗文学,戏曲、小说、民歌、谣谚,可以说是随手拈来。

对饮食他写的俗,虽不像水浒传里的大碗吃酒,大口吃肉,但是也极接地气,比如宋惠莲用一根劈柴烧出来的猪头,对应红楼梦里十几只鸡煨出来的茄鲞,一个极简,一个极繁,一个俗,一个雅,一个是市井的暴发户,一个是诗礼簪缨的贵族。

普遍的一种说法,《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太熟悉“市井”,在家族败落以后,他写得仍然是贵族的生活,但是,《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非常熟悉“市井”,尤其是小县城的市井人物。

(3)

笑笑生,我的理解为笑看天下苍生之意,就好比那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有一种调侃的意味在里面。

金瓶梅开篇先有词曰四段,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接着又有酒色财气《四贪词》,四件中,唯有“财色”二者更为利害,这“财色”二字,从来只没有看得破的。就象红楼梦好了歌里所唱到的。

他用一种冷静近乎残酷的笔触来揭示人性的幽暗,用一种俯视的态度来看待整个万丈红尘里的男男女女,他们的贪、嗔、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等。

鲁迅评价《金瓶梅》,“描写世情,尽其情伪”,这个“伪”就是“虚情假意”的意思,他不动声色地平静地来叙写嘲讽世人和市井,嘲讽那些虚情假意和万丈红尘,事无巨细,毫不掩饰地细细描摩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腐朽与堕落,清代的大才子张竹坡评价《金瓶梅》是一部“史记”,这是相当高的一个评价。

《金瓶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楼梦正是在《金瓶梅》的基础上创作出来,脂砚斋评价红楼梦“深得金瓶壸奥”,就是说受《金瓶梅》的影响极深。

读过红楼梦再来读金瓶梅,你会发现这二者有太多的相似关联之处,红楼梦很多情景都是从金瓶梅借鉴而来。论刻画人物的精准传神,金瓶梅还要在红楼梦之上,往往寥寥几笔,一个生动鲜活的形象便呼之欲出。

他有超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是文学上的天才,语言生动有趣,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其深邃的思想性,其辛辣的现实批判主义,是其他古典名著所不能比拟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