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7月经济恢复边际放缓,央行降息率先加力稳增长

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经济数据。

7月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南方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但是全国暑期出行旅游增加,货运周转也在改善。不过,7月经济未能延续向上修复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增速较6月有所回落,7月经济恢复态势较6月有所放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分别较上月回落0.1、0.7、0.4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7%,较1-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但是,若从累计增速来看,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货物进出口总额、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增速较1-6月份有所加快或者降幅收窄,显示经济在不断走出低谷,只是边际恢复放缓。

7月整体就业在改善,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连续三个月下降。其中,7月份25-59岁成年人失业率为4.3%,就业主体人群改善明显。与此同时,青年群体失业率还在扩大,7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9.9%。

而在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7月数据之前,央行当天选择降息,MLF、逆回购利率双降,释放稳增长信号。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7月份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运行基本平稳。但是也要看到,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恢复的势头边际放缓,巩固经济回升的基础仍需加力。

内需偏弱出口强劲

7月当月数据来看,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幅度相对较小,消费、服务业、投资回落幅度较大。从需求端来看,外需出口维持强劲,稳增长政策带动基建投资加快,但是内需消费和投资整体在走弱,其中房地产市场仍在下行。

7月最亮眼的数据莫过于出口。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24万亿元,增长23.9%;进口1.56万亿元,增长7.4%。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且通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延续强势,显示出我国工业产成品的竞争优势,当然背后也有价格带动因素。

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效果显现,最明显的在于基建投资增速连续三个月加快。在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政策性开发金融贷款政策支持下,1-7月份我国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4%。

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但是部分指标显示7月疫情对经济影响或在减弱。较为直观的指标在于餐饮收入,7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5%,连续三个月降幅收窄。暑期出行旅游活动增加,也带动了客运量回升,7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日均环比增长30.9%。

疫情对经济干扰变小的背景下,为何7月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数据依然在走弱?

付凌晖表示,7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居高难下。国内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叠加高温多雨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是有所加大的。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7月数据显示经济仍在恢复通道中,但是恢复进程并没有那么顺利,7月未能延续6月向上修复的态势。背后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没有得到很好恢复,房地产下行压力仍未得到较好控制。像7月信贷社融数据较弱,显示企业贷款意愿不强,没有足够多的订单支撑企业扩大投资;7月商品消费增速在回落,显示出消费意愿不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7月经济的复苏斜率较6月有一定下降,背后的原因:一是7月疫情对经济活动和消费的扰动比6月略大,二是6月经济的大幅复苏在一些方面对7月需求有一定的透支。结构上看,7月经济和6月的变化不太大,政府主导的基建、制造业投资比较强势,出口需求仍在高位,但私人部门主导的地产和消费表现偏弱。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7月经济数据较6月普遍回落,三季度以来并未展现出经济强劲复苏的面貌,折射出深层次动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需求收缩:房地产保交付问题待解,调整仍在进行中;出口短期虽有韧性,但考虑到欧美经济衰退的风险在加大,出口增速下行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悬。另一方面是预期仍然偏弱。

房地产市场下行,的确是当前经济运行重要的拖累因素。7月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房地产销售额连续两个月降幅收窄。受此影响,7月建筑及装潢材料销售额负增长,钢材等产品降幅扩大。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呈现下行态势,当前整体上处于筑底阶段。随着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因城施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对于经济的影响会逐步改善。

稳增长政策有望加力

8月国内多点散发疫情仍在,且部分地区高温天气也在延续,后续经济运行状况会如何?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推动经济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仍然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当前来看,经济还处在恢复进程中,市场需求的制约作用比较大,企业经营困难比较多,经济回升的基础有待巩固。尽管面临这些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一系列防住疫情、稳住经济、保障发展安全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有望恢复向好,运行在合理区间。

明明在展望下半年出口走势时表示,海外需求见顶是一个事实,但目前我国出口并未出现快速下降,在于中国的机电产品、尤其是汽车行业出口增长较快。另外,RCEP带动中国大陆与东盟之间出口,使得我国服装、纺织原料及制品出口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下半年随着全球需求见顶回落,中国出口增速也会有一定的下降。

北京腾景数字科技公司经济预测部总经理崔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7月社融数据低于预期,国内需求恢复仍不太乐观。内需重点领域上行趋势尚不明显,像汽车销量7月环比下行,后续销量同比增速可能在三季度见顶回落;家电产销量也存在下行趋势;机械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年内预计呈现维稳态势;地产投资或已触底,但未出现提振信号,可能在底部震荡。7月出口回升有价格带动因素,也是纾困稳外贸政策的成绩,当前美国CPI已经出现下行信号,国际高通胀可能在缓慢缓解,在价格和机电等产品高附加值支撑下,外贸可能仍将保持较高增长。前期预计今年经济高点在10月左右,目前该时点可能有所推迟,预计全年增速在4%左右。

而在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数据之前,央行宣布降息。要知道在此之前,基于6月经济加快恢复的背景,7月份部分市场分析认为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力度较大,且政策效果在持续释放中,短期内无需加码稳增长政策。

8月15日,央行发布公告,宣布降低MLF、逆回购利率。当月有6000亿元MLF到期,央行进行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2.75%,前次为2.85%。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前次为2.10%。

明明表示,7月的经济数据一定程度上低于市场预期,对三季度经济也会有一定拖累。在当前私人部门有效需求不足的环境下,在落实好存量政策的基础上,政府仍有可能出台增量政策来缓和经济以及局部市场的压力。8月15日央行降息打头阵,未来财政和地产领域都不排除增量政策出台的可能性。

罗志恒认为,7月经济增速低于预期,部分机构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能在5%左右,现在可能要下调对三季度的预期。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央行也可以选择不降息。但是,7月经济未能延续向上修复态势,且房地产市场需要政策呵护,后续稳增长政策可能会做出一些调整。为了更好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政策层面可以采取降准降息、降低首付比例、避免商业银行抽贷断贷,还可以调整相应监管指标,地方政府可以设立纾困基金等。

“7月CPI同比增速回升到2.7%,接下来可能会破3。虽然相较其他国家而言,我国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下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都有所收窄”,罗志恒说。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公开论坛上表示,要创造一个让大多数人、大多数经营活动在大多数时间比较确定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经营环境,这也应是现在强调的高效协同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性要求。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