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涉嫌侵权的生产企业进行“溯源”和“诉源”,才能从源头斩断侵权黑手,避免累及无辜。
据媒体报道,河南洛阳多名商户近日收到法院传票,他们售卖的一款刮丝器被人投诉侵权,对方向商户提出20000元的赔偿。原告魏鹏称,自己于2016年获得了刮丝器的外观设计专利,这些商户侵犯了他的外观专利权。网上查询信息显示,魏鹏在一年时间里至少起诉了70多个商户。
前不久,“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和“潼关肉夹馍协会”的维权事件沸沸扬扬,在一片口诛笔伐之中,两个协会相继道歉。在这样的背景中,“刮丝器维权事件”很容易使人将之联系在一起,进而得出“小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的感叹。更有甚者,将刮丝器比喻为“刮肉器”,对提出维权的魏鹏大加挞伐。
↑图据视频截图
坦白说,“刮丝器维权事件”虽然在形式上与前面两起维权事件颇为相似,但实际上却大不一样。一方面,胡辣汤和肉夹馍事件的维权主体是行业协会,刮丝器事件则是个人;另一方面,胡辣汤和肉夹馍事件涉及的是地理商标,而刮丝器事件涉及的则是产品的外观专利;更为重要的是,刮丝器维权不仅有成功案例,而且还曾入选“2019年度专利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9年度专利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包括“‘刮丝器(小)’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该案的请求人“魏某”正是魏鹏。案情简介显示,魏某于2016年8月3日获得“刮丝器(小)”的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并曾于2019年7月提出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被诉侵权的是石家庄某百货商户。2019年9月,石家庄市知识产权局依法作出处理决定,责令被请求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同时告知当事人,若侵权人再次侵犯同一专利权,扰乱市场秩序,将进行相应处罚。
时隔两年,魏鹏再次提起同类诉讼,由此可见,当年的“典型案例”并未起到预期的典型意义。舆论的反应也证实了这一点。“刮丝器维权事件”曝光后,很多网友对此表示愤怒和不解:刮丝器久已有之,魏鹏凭什么申请专利并提起维权?这显然是一种误解。魏鹏拥有的是外观专利,保护的是产品的形状、图案、外形等设计,与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并无关联。实际上,这也正是魏鹏当年的维权经历入选“典型案例”的关键。
目前看来,魏鹏作为外观设计专利所有人,有权提起相关诉讼请求。如何面对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诉讼,不仅是摆在司法机关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时也是此次事件的标本价值所在。就此而言,并不缺少成功案例。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公布的《2020年10件技术类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中,收录了自拍杆批量维权事件:某拥有自拍杆设计专利的企业,依靠“地毯式”专利维权收益颇丰,相关诉讼高达数千起。最高法对此表示,鼓励对侵权产品制造环节溯源维权,酌情减轻对零售商侵权的处罚。简单说,对于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既要“溯源”,也要“诉源”。
现实生活中,普通商户多为小本经营,他们不仅难以承受侵权的法律风险,而且往往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地毯式”专利维权不仅从情感上令人难以接受,而且也不免消耗大量的司法资源。相比之下,对涉嫌侵权的生产企业进行“溯源”和“诉源”,不仅有助于维护专利所有人的权益,而且能从源头斩断侵权黑手,避免累及无辜。对于大大小小的零售商来说,接连发生的专利维权事件也是一个提醒——在知识产权越来越受法律保护的背景中,从合法渠道采购商品,确保商品全程可溯,既是维护商业信誉的关键,也是规避法律风险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