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掇零48】康氏家谱续修委员会|五台康氏家谱(2)

秀容在线   (续接前文) 康氏家谱序三   盖闻功名之根据,始有都甲,后能应试。倘无此凭(原文为“

秀容在线

(续接前文)

康氏家谱序三

盖闻功名之根据,始有都甲,后能应试。倘无此凭(原文为“恁”)据,必不能入场考试也。则如道光五年(1826年),丁差已撒于大粮人,不知其根据,焉能考试乎?若吾家系代州崔家庄本山米地人也。诚恐年远日久,倘无读书人,则必湮没而弗彰。后世虽有富家读书,子孙亦不得捐纳应考。何也?不知都甲,焉能考试乎?由是岂非先人之咎哉!然吾传于家谱者,以备后世子孙之捐纳应考耳。故后世子孙,皆知代州都甲,振武卫中左所军籍都人也。结状(原文为“壮”)只写军籍都便妥。大明年间,代州百姓州卫两样,州民列为四十一都,卫民列为三关六所十二屯。至大清年间,革去振武卫官,夫凡卫俱为州官老爷所管。自今鼓楼以东,卫沟一带,斗山书院即是振武卫衙门。凡我卫民人等入场考试者,理直气壮,毋庸让州民耳。

  咸丰元年(1850年)五月  康秉南撰

按:以上三序,均由康家湾谱抄录。其文不必佳,而中间叙事之处,足以考证,故并录之,以存真云。

康氏家谱序四

由西山村家谱抄录

康氏之族传自洪武年间,由保德迁于台之张家庄,后又由张家庄迁于东冶镇、五级村、老牛沟、康家湾者。我先人则由张家庄迁于台之走马岭,后又有由走马岭迁于官座村、柳沟、翟子沟村者,又有由官座村迁于口外银盘梁者,有由柳沟村迁于银盘梁、崞邑中腰村者,有由翟子沟迁于口外杀虎口者。族类颇繁,迁徙无定,苟无谱以纪之,将年远代湮,恐有考不胜考者矣。光绪丁亥,有族兄名睿者,慨然以家谱为念,既而命予。予已七十有七,眼目昏花,心既不灵,手亦不敏,不足任此事。然尚有水源木本之思,遂勉为应允,敬制一册,虽字迹糊涂,不堪人目,而有此—册实胜于无此一册也。因为之序,以志其大略云。

光绪丁亥(1887年)  康兴业敬识

康氏家谱序五

由张家庄谱抄录

代郡五台县康姓传言,明初自火山保德州迁来。初来时居观上村,余之亲近始分居张家庄,继分居槐荫村,又分居东冶镇南街、东街,又分居五级村,又本县观上、官座(原文为“佐”)、柳沟、翟(原文为“崔”)子沟、康家湾,并定襄管家营。康姓人尤多,然家谱久失之,支派之间渺无稽焉。惟张家庄系余祖家,且现有老茔数处,略有可考,而亦不详。夫木犹有本,水必有源,况我方趾圆颅之人,而高曾有不知,宗族有莫识,—脉相传之伦,视若路人,岂不悲哉!岂不愧哉!故余自蚤岁尝欲举所熟知,略辑为谱,贻之子孙,不至没没然。每累琐务,则亦有志未逮耳。偶于道光戊戌正月,五级村秉韶、秉毅、兆瑞与张家庄月宫、维荣创建,至光绪辛卯(1891年)寅月,兴瑞与族侄纯仁、逢泽,又与孙智国、明宇、崇山、良翰同议(原文为“义”),恐老谱不便添名补字,若欲全传,诚难周遍,无奈另传学爷后世一支,政、章、效爷三支在老谱中全有。要详细者,访其沱南、沱北二老谱,便知端详。

光绪十七年(1891年)岁次辛卯孟春谷旦

(未完待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