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整,是“九龙皇帝”曾灶财开始一天的起始时间。
首先他要在他那个政府补贴给他像铁罐一样大的小屋门前坐一会儿,就当是“皇上”今日的早功。接着他把他的墨水和可乐装进塑料袋里,架上拐杖,走上香港街头开始了他的“巡视”和“笔墨”,这样的日子他已经重复了将近50个春秋了…
曾灶财这一生过的值得吗?拾荒为生了大半辈子,一年中的多半时间都打着赤膊、拄着拐流浪街头,进了无数次警察局,只想证明自己是个皇帝。
在香港,尤其是上个世纪的香港,他是一个和成龙齐名的人物。
(“九龙皇帝”—曾灶财)
[“老子是名正言顺的九龙皇帝!”]
曾灶财的前半生运气真的太烂,他出生在大陆,16岁去香港定居投靠亲戚,那个时候他还是个普通人,起码他眼里的自己还是一个普通人。不幸在建筑工地工作的时候砸伤了腿,成为了一个余生要依靠拐杖行走的人。
他的命运真正开始扭转的那一刻是在他打开自家族谱的时候。
因为一次整理祖先遗物的过程中曾灶财发现了这本族谱,细细研究下发现自己竟然是这香港这片地的主人!自己竟然是周朝皇族第35代继承人!香港本应就是他的土地,自己的地盘竟然被港英政府给霸占了。
曾灶财想着:你们都错了!我是这整个香港的主人!老子是名正言顺的九龙皇帝!
[51年整的街头控诉]
他去状告过,意料之中的是大门都没让进,直接给他轰了出来。曾灶财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开始了他漫长的街头控诉。
失败了的曾灶财选择了另外一种控诉方式,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开始写毛笔字,写他的族谱写他的故事,从一开始的家族名字姓氏到后来的新闻实时、坊间闲谈都是他笔下的内容。墙上、电线杆、路灯…看到哪有空墙就先赏你一顿奋笔疾书。
那和时候的“九龙皇帝”曾灶财是一倍香港人的回忆,还有人记得他拄着拐杖,或是以一个看起来极别扭的姿势支撑着自己,写着。
[“九龙皇帝”和香港警察]
曾灶财和这个人还是很有意思的,写了半辈子书法也花了半辈子和香港警察相爱相杀。进警察局对九龙皇帝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对他这种不犯大错的人关一上午就放出来了,中午还能在警局蹭个柠檬包吃。
全港的警察估计都恨死了曾灶财,原因很简单:影响市容。香港的法律比较自由约束不了他,警察没理由抓他,也不敢打他,政府还要按规矩给他发救济金供他写书法。
只能是他前脚写完后脚找人把他写的墙涂白或者擦掉。偏偏这位九龙皇帝又是一位见着白墙就写的主,这边墙刚恢复原状,曾老一看,得嘞,继续写。
自从发现自己是皇室后人之后曾灶财就开始模仿皇室宫廷的人说话,有一次曾灶财被偷,在警察局录口供的时候对警察大怒“给我全程搜捕,抓到后押入天牢,择时问斩!”警察早就对他不爽了,直接回了一句“斩你个头”。
(香港警察注视下写书法的“九龙皇帝”)
[港媒推选出的“癫皇”]
媒体有相当一段时间都喜欢拿他来做文章,起初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他在做怪,而且扒九龙皇帝就能增加报纸杂志的销量,这让曾老火了一把。
黄家驹给他写过歌,客串过影视剧,当时的香港当红小生郑少秋还演了一出以他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可以说他在当时香港的娱乐时代黄金期过起了“网红生活”。
(曾灶财的“衍生品”)
人们开始给他“进贡”一些墨水,还有他爱喝的可乐,但是成名后曾灶财并没什么改变,这位疯癫的“国皇”还是一样的赤膊拄拐在街上写书法,还爱咧嘴笑,即使有点豁牙,每天带着墨水,还有最爱的可乐和橙子出现在街上。
[“他这是艺术”]
从大众眼中话题很多的“疯癫老头”,到把曾灶财推向神坛要归功于有人站出来说:“他这是艺术”。
事情从一位叫刘霜阳的艺术评论家成了曾灶财的粉丝开始,他认为曾灶财的书法朴拙、自然、百看不厌,这就是艺术啊!还协助曾灶财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了他的个人书法展。
这个展览办起来之后迅速掀起了巨大波澜,很多书法家都气的耳朵冒烟了,大家都觉得刘霜阳和曾灶财一样都疯了,在那个艺术概念没有现在这么开放和普及的时候,这个举动无意等于给街头牛皮小广告专门开了场艺术大展。
但是后来的事就让人跌破眼镜了,九龙皇帝的这些个笔墨摘下了香港首位威尼斯双年展的头彩,等于拿了艺术界的奥斯卡。
此后曾灶财突然成为了一个,街头艺术涂鸦者。
[中国街头艺术第一人]
这个名衔我们现在看来或许会有点搞笑,因为我们印象中固化的街头艺术涂鸦者都不是这样的,比如美国有潮流大佬KAWS,英国有神秘人(并且最近大爆)的Banksy,这位拄着拐的大爷在常人眼中似乎有点不够“酷”。
但是仔细想想,曾老怎么就不够酷了?他的一生,严格意义上的一生,都在做这一件作品,街头书法写了整整50年,同样登上过时代周刊,是中国本土名声最大的涂鸦艺术家,而且人家还有皇族血统呢。
(曾灶财于《时代周刊》)
[什么成就了曾灶财的艺术?]
很多人都对曾灶财的作品有不一样的见解,其实我在看过这些见解之后,觉得曾灶财有点被过度解读了。
有人觉得他是在提醒人勿忘早年“割地赔款”的历史,有人觉得他是东方第一位涂鸦艺术家。但是我觉得曾灶财身上所产生的一切有关艺术的现象,也只有在集结一些特定条件,或者说是在当年的香港才行得通。
首先是时代背景,香港的法律和时代都相对宽松。不要说政府对他影响市容的一再忍让,单说他称自己是“九龙皇帝”的这种说法,之有在相对言论自由的地区才可成立。
其次是娱乐业的发达,港媒的一再宣传实际上对于推进他这个人包括他的作品,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再有就是艺术评论家刘霜阳的出现,是他首先敢于顶着舆论说曾灶财写的东西其实是艺术作品。
以上条件缺一个都不成,所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和地域,把“曾灶财”变成了“九龙皇帝”。让他在香港现代化的街头用这种极为传统的形式表现出来。
街头艺术+“皇帝”理论的封建制度+现代化的城市景观+曾灶财个人的强烈情绪揉在一起才有了推向神坛的这么一幕。
[“我不是艺术家,我就是皇上”]
假如问我这是不是件艺术品,我会肯定的说是,这是一场加了巨型时间成本的,杰出的艺术作品。但是要问我觉得曾灶财是不是个艺术家,我觉得难说,在我看来他绝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执念很强,想当皇上的老头。
当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了他的作品之后,意大利著名杂志Colors给他做了封面专访,他自信满满的说“我不是什么艺术家,我就是皇上”
所以说曾灶财这一生过的值吗?值不值难说,不过我倒是觉得可敬。穷尽一生想做皇上,控诉了整整50年无心插柳做成了艺术家也算是功德圆满。
“九龙皇帝”据离世之前最后一次拿笔是在养老院里,毛笔换成了马克笔,一笔一划颤颤巍巍的写完家谱上的名字,不过这次没写他标志性的九龙皇帝落款,写完之后,他又提笔写上了人生中最后一句话:
“皇帝我不当了,我让位吧”
(我和我老板从2018年的年底就开始筹备这一次的推文了,说句实话,之所以选择写曾灶财之前比较吸引我们的是这位老先生的娱乐八卦。其中比较打人的一点就是“郑少秋以他为原型演过电视剧”,我老板当即觉得这个人实在太牛逼了,原话说的是“郑少秋在哪个时候就是现在的小鲜肉啊,相当于今天换刘昊然来演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