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男性网友发出过这样的呐喊:
“凭什么有妇女节,没有男人节?男的就不需要被关爱吗?”
其实世卫组织还是很关心咱们男同胞的,只不过关爱男人的节日有另一个名字:
“10·28”世界男性健康日
01、
从2000年起我国就开始男性健康的宣传教育,每年10月28日前后都会开展相关活动。
可历年来,国内宣传活动主要把焦点放在关注“男科疾病”上,尤其是生理上的疾病,比如前列腺炎、淋病等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病变。
而更广义上的“男科疾病”——男性的性心理问题常常被忽视。最多只包含了少部分与心理相关的、较常见的障碍,比如手淫过度等。
其实在精神医学领域,多种性心理障碍的患者基本是男性,比如恋物成瘾、偷窥成瘾、摩擦成瘾、恋童成瘾。
性爱成瘾、异装成瘾、易性症的患者中男女皆有,但绝大多数是男性。著名的高尔夫球运动员“老虎”伍兹就公开承认自己是性爱成瘾患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性心理障碍也属于“男科疾病”一点也不为过。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性心理障碍的患者数量并不少,真实患病率可能会令大众意外。可为什么它们长期被忽视,很少出现在男性健康日的宣传活动里?主要因素是它们大多令人难以启齿,很多不理解的人将这些障碍的患者视作“变态”,病人的病耻感强烈。
我们在临床中主要接诊青少年、年轻人患者(13岁到28岁左右),他们多以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前来求治。
但心理干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男性患者中,至少有8成同时还伴有性心理障碍,或至少有性心理问题。
他们一开始故意闭口不谈,有的是羞于启齿,有的是未意识到这与他们的情绪障碍有密切关系,如不解决会影响康复。很多患者的父母毫不知情,有的患者哪怕经过心理干预已经康复了,也要求我们不要告诉父母。
临床经验还告诉我们,大部分性心理障碍不是成为成年男性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在青少年时期就显现了。再往前追溯的话,其心理根源在儿童、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而且大多都与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科学性教育的缺失有关。
比如上文提及的手淫过度,也就是“自慰成瘾”,这在青少年、年轻男性群体中非常常见。
自慰本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适度地进行并不会损害心身健康。当儿童成长到青春期时,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产生性冲动,就很容易习得自慰行为,并将此作为满足性需求的手段。可以说这是非常正常的发育过程。
可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成瘾?这主要因为他们心理压力过大,而且缺乏健康、积极的解压方式,过度依赖自慰行为来释放心理压力。
那为什么心理压力会过大?这意味着他们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其中很可能有大部分来自于父母的不当教育,导致其内心一直压抑。
而过度自慰又会导致睡眠不足,精神颓靡,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这会影响学习状态,甚至导致学习障碍。成绩下降后,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大,更感到焦虑、烦恼,就更加忍不住通过自慰来释放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有的青少年、年轻男性对自慰难以自控,但对此又有不理性认知,认为这种行为不道德、淫邪、罪恶。甚至认为有损身体健康和寿命,“一滴精十滴血”,应该坚决抵制,彻底戒掉。
他们非常纠结,一方面自慰成瘾,自慰后又非常后悔、自责,甚至自罪,但没有办法解决,又不敢向外界求助。久而久之非常容易继发抑郁症。
另一种青少年常见的性心理障碍是恋物成瘾,也就是对特定的物品、或人体非性征部位产生性兴奋,通过抚摸嗅闻这里物体以获得性满足。
最常见的是迷恋女性文胸、内裤、丝袜和高跟鞋等等,还有迷恋女性足部。我们还接诊过一个罕见的恋物病例,对女孩子的眼镜产生强烈的性兴奋。
可能有人说,作为一个男人,看到女性的内衣、性感的丝袜、长腿的时候联想到性,有一点感觉,这很正常啊!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只是这种程度,确实很正常。但恋物成瘾患者是只对这些物件有性兴奋,对异性的性特征部位、正常的性交行为没有感觉,甚至有点厌恶,在恋爱后因无法完成正常性活动而导致伴侣不满、自己也内疚自责,进而容易出现继发的抑郁症或者双相障碍。
有些患者一直在逃避,等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时,这就很成问题了。他们没法发展稳定的伴侣关系,找不到对象,即使结婚,对象无法怀孕等都会导致其承受巨大的压力,这很可能会损害他们的自信和心理健康。
有的恋物成瘾患者会忍不住收集这类物品,而且一定要是别人用过的。他们买不到,就很容易铤而走险去偷。他们知道这是不道德的、违法的,但强烈的心瘾令其难以自控,“偷内衣贼”“偷丝袜贼”就是这一类患者。
包括地铁、公交车上的“射狼”,商场、公厕里偷看女性裙底的“色魔”,其实他们是摩擦成瘾、偷窥成瘾的患者。
一旦这些违法行为被发现,患者将会面临法律的惩治,隐藏的秘密被暴露,随之而来就是身边人鄙夷的目光和评论。这也非常容易继发抑郁症,是性心理障碍的另一个严重危害。
那恋物成瘾是怎么形成的呢?主要与这3个因素有关:成长时期的不良性刺激、匮乏或不科学的性教育、叠加性心理创伤。
我们接诊过的一位恋足成瘾患者,他在3、4岁时随母亲到澡堂洗澡。有些阿姨看他可爱,便用脚逗他的性器官。他感觉痒痒的,挺舒服。后来他再跟妈妈去澡堂时,总不自觉地向阿姨们那边靠,用性器官去触碰女性的脚。
反复多次后,他形成了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将女性足部与性器官带来的快感联系在一起,对女性足部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到了青春期,他的这种“喜好”与自慰行为结合,就逐渐发展成恋足成瘾,只有女性的脚才能引起他的性兴奋。
还有一位患者,其父母对“性”非常保守,甚至认为谈论“性”非常羞耻。受父母影响,这位患者从小就压抑自己的性需求,更不敢向心仪的女生表达喜爱。
有一次,他随妈妈去朋友家,认识了一位同龄女生。他想去牵女孩的手,但始终鼓不起勇气,转念一想:手和脚都是人的肢体,如果我能触碰她的脚,应该也能传达爱意吧。
于是他偷偷地去碰了碰女孩的脚,并感到非常开心、刺激,形成了强烈的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令其印象深刻。后续他多次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喜爱的女生“亲近”,后来出现了恋足成瘾的行为。
我们还接诊过一位非常特殊的恋足成瘾患者,他只对穿着直筒牛仔裤、光脚穿鞋、长着娃娃脸的男性的足部产生性兴奋,症状极为独特。通过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技术(TPMIH)发现,这也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密切关系。
还有,有的家长出于节俭等原因,给男童穿女性裤袜;又或者相关意识薄弱,男童把女性内衣或者丝袜当玩具玩时,家长不当回事;有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母亲还经常在其面前衣着暴露,在家中只穿内衣等。
这些情景对青少年、儿童来说都可构成不良的性刺激,导致他们对特定的物件产生过度的兴趣和兴奋。
如果再结合其它因素,比如缺乏科学的性教育,接触了关于恋物、恋足的不良信息,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从而内心压抑,就很有可能形成恋物成瘾。
02、
还有2类性心理障碍,又或者说性心理问题,在男性青少年越来越多见——易性症,以及心理创伤继发的同性恋。
易性症现在又叫做“性别烦躁”,以前又叫做“性别认同障碍”,简单来说就是个体不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
如果出现在男性患者身上,也就是他们强烈渴望自己成为一名女性;又或者他们主观体验到自己其实是女性,却拥有一副男性的躯体。而这种内心冲突带来了明显的社会功能受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的人认为这是天生的,“老天跟我开了个玩笑”“我的灵魂投错了肉胎”。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确实不能排除“性别烦躁”有一定的先天生物学因素,目前的研究在胎儿神经发育和内分泌领域有了一些发现。
可是从科学的精神心理学角度来看,很多“性别烦躁”是后天形成的,背后也是叠加性心理创伤。
我们接诊过一位想变性的男性青少年患者。他讨厌男性躯体、厌恶自己的生殖器,渴望变成女性。
前来就诊时,他已经偷偷服用过一段时间的雌激素,乳腺已经开始发育,甚至有过男性伴侣和性体验。其父母不但震惊、痛苦,也束手无策。
在经过患者同意后,我们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寻找他想变性的心理根源,发现这与其成长经历、遭受的校园欺凌有关。
他从小体弱多病,主要由母亲照料,父亲长期在外。母亲的教育方式比较宠溺,爱包办,同时又不懂得引导孩子建立坚强、自信的品格和自我保护意识。孩子遇到人际矛盾时,母亲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孩子别惹麻烦。
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这位患者性格内向、怯懦,缺乏独立和自理能力,类似于网上说的“妈宝男”,而且没少受到男同学的欺负。
所以他非常讨厌男同学,要好玩伴基本都是女孩子。他心里经常想:我要是女生就好了,女生总是被保护!
小学低年级时,他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校园欺凌。两名男生强迫他趴在地上,对他不断羞辱、殴打长达2小时,还直接对他身上撒尿。
在恐惧、愤怒、屈辱的强烈负性情绪下,他看到了两名男生的生殖器,而且骚臭难闻的小便从生殖器射出,全都撒到他身上,他非常痛苦煎熬但又不敢反抗。
这件事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他对男性生殖器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愤怒,对自己也是一名男性、拥有男性生殖器而感到耻辱。
以上就是他排斥自己的生理性别,渴望成为女性的根本原因。可他在意识层面、也就是外显记忆层面早就把这些给忘了。催眠结束后他非常震惊,也恍然大悟。
当时,他想变性的念头还没完全打消,但对男性生殖器的厌恶大大减退,能接受自己的生理性别了,也开始重新考虑选择性别的问题。
这一种“性别烦躁”,显然是后天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的。
在接触青少年同性恋现象时,我们也有类似发现。严格来说,同性恋不是一种障碍或疾病。现在越来越多人接纳了同性恋、双性恋者,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性取向的权利,这个群体应得到尊重和理解。
可如果同性恋行为或倾向对个体的心身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令其遭受了巨大心理压力的话,我们就有必要去寻找这背后的心理根源,帮助个体恢复理性,再作出选择。
在临床中对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我们发现很多人就有这样的烦恼。征得他们同意后,我们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技术(TPMIH)寻找心理根源。
对于男性同性恋者来说,这很可能是在与女性相处中反复遭受过伤害,也就是叠加性心理创伤,令其对女性有一定的畏惧、抵触,转而倾向于从男性同伴身上满足心理诉求。
又或者在其性心理发育的过程中,他们受到有同性恋倾向的同伴影响、或其所接触到信息的影响,对同性产生过性愉悦、性兴奋的感受。也就是病理性的正性情绪体验。
当然,上述两个因素可能同时存在,事实上也常常同时存在。
当我们对以上的心理根源进行修复后,他们意识到这是后天特定因素导致的,进而会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性取向,重新作出选择。我们所接诊过的、有这类问题男性患者中,最后大部分都选择了符合主流的性取向。
03、
从以上的临床案例和分析可以看出,性心理障碍的主要根源是心理社会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成长经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即使有些男孩长大后未达到性心理障碍的地步,但与性心理相关的不当行为也会导致严重后果,比如劈腿、出轨、嫖娼导致人际关系冲突,引发巨大心理压力等。
最近因嫖娼被拘留、甚至身败名裂的“钢琴王子”李云迪就是鲜活例子。他跌下神坛的背后就有性心理问题、三观不正的影子。
所以,关爱男性的“性心理”健康,不应只着眼于成年男性,而应“从男娃娃抓起”,以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出发点,从小预防男孩出现性心理问题。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以上的案例和教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父母要具备科学的性知识、性教育观念,引导孩子对“性”持有健康、正确、积极的态度。
很多中国父母在性教育方面非常传统,谈“性”色变,孩子若问起还会严厉批评一通。学校的生理课、性教育课可能也是摆设。
那孩子的性教育自然是缺失的,他们只能靠上网搜、听同伴说等方式来满足好奇心。
这个过程中就存在很多父母难以察觉的隐患,孩子可能接触到不良的性刺激、错误的性知识,比如小说、动漫中的色情情节,娱乐文化中的“娘炮”现象,描述男性同性恋的耽美文学等等。这都有可能成为性心理问题的根源。
有的孩子可能根据父母的态度,认为“性”很肮脏、罪恶,刻意压抑自己的性需求,也很容易导致性心理扭曲。
所以,父母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对性产生浓厚兴趣这是十分正常的。科学、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呵护他们的性心理健康发育,意识到“性”到底意味着什么,也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
还有,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小学或中学阶段以“老公”、“老婆”互称。有时是情侣之间,有时还是同性好友之间。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或者至少值得家长警惕。
如果是男女情侣之间,两人之间过于亲密的称呼和关系,有可能增加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的风险。
如果是同性之间(以女孩子之间较为多见),有的可能纯粹开玩笑,表达互相是闺蜜;但有的不排除有同性恋倾向的意味。家长最好重视,深入和孩子沟通,排除隐患。
另外,像上文提到的女性用脚触碰男孩生殖器、在孩子面前衣着暴露、任由孩子玩弄女性内衣物等行为一定要避免。
第二,男童也要防色魔,慎防孩子遭到性侵害!
现在猥亵男性儿童、青少年的案件越来越常见。媒体曾报道一名上海男老师在20年间性侵了多名男性中学生。在西方国家,神父、牧师性侵男童的丑闻早就不是新鲜事。
而且对于男童来说,性侵害造成的心理伤害与女童无异。他们很可能出现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如果久久不缓解,甚至可能继发抑郁症、社交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等,对其一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无论女儿还是儿子,父母都要引导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受到侵害时应及时向家长求助。在孩子年幼时,家长一定要注意陪护,尽量避免孩子与家人以外成年男性单独相处的机会,免受伤害。
第三,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避免对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引导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和积极。
上面提到,无论是自慰成瘾、恋物成瘾,还是性别烦躁,背后通常都有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有的创伤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粗暴教育或忽视,有的则源于校园或社会,但因父母未及时正确处理,导致孩子形成了心理创伤。
总之孩子的负性情绪不断累积,长期压抑,就很容易产生扭曲的认知,并通过不理性的手段释放压力。从某个程度上说,性心理障碍只是他们心理创伤的体现形式。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高质量陪伴、共情、倾听和积极引导非常重要。
对于男孩来说,父亲带来的阳刚之气、坚毅有担当,母亲带来的温柔细腻、体贴关爱,这两者都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建立良好安全感、自信和勇气基础,是预防遭受校园欺凌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适当时机结合科学的性教育,才能更有效预防性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