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赛迪论坛召开 专家共议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3月31日,以“新型工业化:新内涵、新使命”为主题的2023年赛迪论坛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发表致辞称,我国正处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面对内外部形势变化,如何在新时期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

与会专家也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绿色能源为战略支撑,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我国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推动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在全球经济衰退趋势明显、国内经济复苏加快的背景下,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显得愈发重要且紧迫。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制造业人才结构性缺失、产业链供应链外迁压力加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等四大突出问题。

对此,张立建议,从供给侧出发,着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统筹好发展与降碳的关系,强化人才和重点资源、原材料的保障;从需求侧出发,则要重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相应的工业稳增长政策框架构建也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财税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产融合作,发挥产业政策的效能,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工业运行监测预警。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在会上指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已经进入深水区和关键阶段,要推动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保持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动员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和资源积极投入强国建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苏波特别强调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优势,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中占得先机,并且由政府主导的政策支持阶段转变为依靠市场竞争主导的快速发展阶段。

苏波提醒,新能源汽车处于快速增长期,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势在必行,但目前出现的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决策,用土地财税使不具备技术的企业上马新能源汽车,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了失败和形成烂尾工程。因此,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在紧紧抓住汽车新赛道、新机遇的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所示,充分发挥领先优势,保障关键核心技术先进可控,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实现换道超车。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看来,完善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方向的创新生态,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方向。

具体需要三方面的创新转向,一是从技术追赶转向构建局部领先优势,通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计算等方面的领先创新,形成非对称的反制,增强在国际科技竞争的主动权。二是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让创新具备市场价值。三是从鼓励集成创新转向鼓励原始创新,以基础研究的突破带动引领性原创成果、战略性技术产品的重大突破,在更多领域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此外,王一鸣建议,要深化以高水平开放为方向的全球价值链拓展,妥善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防范化解产业链脱钩和供应链“去中国化”风险,需要在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重构。

深度推进数实融合

“数字经济下半场是和实体经济相融合的,特别是和制造业相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指出,应该把重点加快数字科技和制造业相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抓在手里。

毛光烈在介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浙江方案”时指出,要致力于推动工业云平台,数字工业云平台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整合上链。创新链、供应链、服务链三链形成集群化,一体化治理新模式,打造区域和行业的数字产业集群,实现数字经济向更高层阶段发展。

苏波认为,要推动制造业加快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应深入推进智能化。同时,可以通过建设优质供应商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5G、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智慧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平台,带动上下游大量的中小企业依托平台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指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以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为基础,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全过程。但是,当前我国面临数据交易平台的交易功能非常有限,地方政府发起指导和批准成立的数据交易机构经营效果不佳,整个数据的共享和流通受阻等问题。

刘守英建议,对于平台企业,数据应在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组合中成为核心竞争力。对于实体企业,数据已充分成为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组合的力量。对于数据企业,现在的核心是要找到数据与企业外部生产要素组合的方式。同时,要为提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效率提供公共数据。

“在谈到数据产权保护时,有观点认为,最关键的是促进数据参与价值的创造和增值。要加强原始数据所有权与衍生数据所有权的权利界定与保护、平台企业和数据企业的产权保护。此外,公共数据要提供公共服务,避免数据孤岛现象发生。”刘守英强调,促进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是数据的产权安排和保护。未来政府还应从产权保护、隐私权保护、规则和秩序、制度环境等方面提供制度性基础设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