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CEO唐宁:企业每5年要自我重塑一次 数字化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文/陈玉琪

“企业不能被动等待,而要主动出击,不仅要逆境求生,还要逆境求胜。”

4月17日,受《中国经营报》触角学院邀请,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在第二季“企业智慧生长指南”直播第二十九课《不浪费这场危机,数字化能力助力企业决胜未来》中指出,在未来,没有数字化的能力就没有生存的可能,企业家要身体力行,给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三点战略建议:数字化重塑、适度多元、路径思考

在唐宁看来,牛企业都是逼出来的,企业要关注宏观环境,更要关注微观个体,要有能在任何环境、任何行业获得良性增长的信心。

如何在逆境中取胜?唐宁为企业家提出了三点战略建议。

“疫情之前,如果数字化工作做得不到位,就像差了一条腿。但是,疫情之后,如果数字化工作做不到位,那就丢了一条命。”做好数字化重塑是唐宁给企业的第一点建议。在他看来,未来数字经济之中,不存在非互联网业务、非数字化业务,因为它们都被淘汰了。

唐宁指出,如何带领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来做好业务,是目前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议题。企业不仅要能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在前端获客,更重要的是位于中后台的企业决策过程要实现数字化,能利用数据对客户进行更深刻的洞察,做到“比客户更懂客户”。因此,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实施“一把手工程”,创始人、CEO必须身体力行,“自己把手弄脏”。

唐宁给出的第二点建议是有机、适度多元,要以既有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向外拓展。“不是说你在A点,非要去很远很远的B点,而是从A点往A’走,往A’’去走。”客户服务方式兼顾线上与线下、资金来源有股有债、积极开拓国内的内需市场,这些都是企业在实现多元化可以尝试的方式。

第三点建议是,企业要问自己:是要做行业的整合者,还是做被整合者?唐宁认为,疫情之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深刻的分化。他引用北京大学教授黄益平的数据预测,到2049年前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回落到2.7%~4.2%之间,各个行业的增长逻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没有容易的钱赚了,强者恒强,弱者不在。”因此,企业要思考是去整合别人,还是被别人整合,两条发展路径并不存在优劣之分。“从发达国家的最佳实践来讲,被整合也是成功的标志,说明你有价值。”

“企业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有机多元、适度多元,让自己的业务、自己的企业更稳健,然后选择是整合别人、一统江山、在行业之中拉大旗,还是被整合、实现阶段性的成功。”唐宁说。

行动指南:给企业的新“六脉神剑”

在三个战略考量的前提下,唐宁还提出,企业要以10年计,为自己的企业、资产与家庭做长期规划。对此,他给企业家提出了六点具体的行动建议。

第一,企业每5年要重塑自己一次,长出新肌肉,建立新能力。“就算没有疫情,我们不改变自己了吗?没有疫情的时候我们也要逼着自己,不能说顺风顺水的时候就不给自己挑战了。”

第二,企业家要设立家族信托,实现家企分开、公私分开,把家庭的财富和企业经营风险、债务纠纷等隔离开来,从而让企业免除后顾之忧,避免后院起火。“企业就是企业的事,家庭就是家庭的事,不能混在一块。”

第三,在资产配置方面,企业要进行均衡配置。唐宁建议企业一定要拥抱新经济,尤其要关注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比如“科技+教育”“科技+金融”等。

第四,新经济投资风险高,就需要投资母基金。“单一基金、单一项目的团队风险、战略风险比母基金高很多,母基金的投资方式更加靠谱。”

第五,企业家应该规划二代培养,自己也要多游学,不断学习新知识。

第六,可以拿出1%的资产与二代一起做公益,既能够实现二代培养,又能够实现最佳的资产配置。

(编辑:黄玉璐 校对:颜京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