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ContaxⅠ型相机
ContaxⅠ的开发背景及性能
最早的 Contax 相机诞生于 1932 年,是德国蔡斯依康公司开发的一款能够更换镜头的旁轴取景相机。
面市之初,名称后面还没有具体型号,直到 1936 年,它的两个后续机型面市后,才称第一款 Contax 相机为 Contax I 型相机,后面的两个型号分别为 Contax Ⅱ 型和Ⅲ 型。
Contax Ⅰ 相机以结构复杂和采用多项创新发明而著称,是蔡斯依康公司为了超越当时小型相机领域领先的竞争对手徕卡,经过精心策划而拿出的杀手锏。他们希望新相机能够从根本上动摇徕卡的地位,取得小型相机领域的霸主地位地位。
02.ContaxⅠ 相机的正面
在 135 相机的研制领域,蔡司伊康的确有些迟了。1929 年,莱兹公司已经拥有两款量产相机徕卡IA) 和I B),得到市场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开始逐步扩展市场份额。
135 相机使用的胶卷盒被直接称为 “徕卡胶卷”。作为当时德国最大的摄影器材制造商,蔡司伊康当然不能容忍这个新品牌占据前途无量的小型相机市场。蔡司伊康的总裁艾曼纽·古德伯格(Emanuel Goldberg) 决心开发一种 135 旁轴小型相机来回击徕卡的挑战。
重担落到了刚刚 30 岁的生产部经理汉斯·库本班德(Heinz Kupenbender)身上。此君虽然是斯图加特大学博士,本人已经有多项发明,但是在紧迫的时间内生产出一台超越徕卡的小型相机还是让他感到很大压力。
03.ContaxⅠ 相机的反面
古德伯格总裁对这个年轻人能否承担重任也没有十分的把握,但他还是为新相机研发小组配备了最精锐的技术队伍,期待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令人满意的成果。库本班德首先对徕卡相机进行了充分研究,针对徕卡的弱点做出了很多改进和创新。
因此从概念设计开始,ContaxⅠ 就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第一次采用纵向运动金属帘幕快门;第一次在小型相机上实现了 1/1000s 的高速快门速度;第一台内置测距取景的旁轴相机,超长的对焦基线距离实现了精确对焦;
第一次在小型相机上实现可更换镜头;能脱离机身的分离式后背使更换胶卷更快、更方便……所有这些新功能既规避了徕卡的专利限制,也实现了超越徕卡的目标。
04.高质量的蔡斯 Sonnar5cm F2.0 镜头
ContaxⅠ 使用了最高标准的蔡司镜头,囊括了广角、标准和长焦各个焦段。仅50mm 标准镜头就有 F1.5、F2.0、F2.8 和 F3.5 四种不同口径规格。
它的配套镜头上有两个相同的编号,一个在镜头的正面,另一个在镜头的背面。这是因为 ContaxⅠ 的镜头都是一对一单独装配和校验的。
高质量的光学玻璃在手工磨制后经过技师的单独调校,使每一只镜头的精度都达到完美程度。前后一致的编号能够保证不同的镜头组不会出现差错。
06.镜头背面能够看到 32260 的编号,与镜头正面一致
样机被盗打乱研发进程
在整个 ContaxⅠ 开发过程中,项目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虽然带着巨大压力,但是研制工作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直到有一天一个意外打乱了整个工作秩序。
1931 年 4 月, Leipzig 春季展览会的一个内部会议上,蔡斯依康公司向各主要分销商展示了仍然处在研发过程中的 ContaxⅠ 唯一的一台样机,征求他们的意见。
这台相机虽然没有最后定型,但是已经包含全部新功能,是一台成熟的样机。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台样机被盗了!由于研发过程还没有结束,大部分相机设计都还没有申请专利,这意味着 ContaxⅠ 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成果有可能外泄,设计团队两年来艰难取得的成果可能付之东流!
蔡斯依康感到非常震惊,Contax Ⅰ 设计团队也立刻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他们停止了一切手头工作,开始“疯狂”地申请专利,以便在机密泄露之前实现专利控制,保护他们来之不易的珍贵成果。同时公司大大加快了 ContaxⅠ 的生产准备和员工培训,以尽快实现相机量产。
直到今天也不清楚是谁偷走了那台样机,但是样机被盗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蔡斯依康公司申请专利的程序。设计人员不再等待相机设计全部完成后才开始专利申请,而是从设计工作开始就分项进行专利申请,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作成果。
这一事件无疑大大加速了 ContaxⅠ 的面市过程。1932 年,ContaxⅠ 就已经出现在市场上。匆忙面市的原型机并不完善,很多细节都没有考虑周到,只能是边生产边改进,设计人员陆续提出修改意见。
这也是为什么 Contax I 相机在生产的过程中一直不断地作出改进,以至于出现了众多不同机型。有人根据相机的顺序号进行分类,也有人根据相机外观细节将相机分为十几个类型。
07.机身底部的两个编号,能够看到涂抹的痕迹
它可能是世界上变型最多的相机了,从 1932 年到 1937 年, Contax I 相机一共生产了 36700 台,产量并不很高,但是如果没有详细的分类图表,甚至连专业人员都很难区分不同的机型。ContaxⅠ 匆忙面市的后果还表现在它的编号上。所有 ContaxⅠ 都在相机机身底部刻有一个顺序号,由于相机后盖可以取下来,因此在相机后盖内也有一个相同的编号。
这个顺序号是由一个表明批次的大写字母加上一个五位顺序号组成:如 U21564。大写字母从 U 开始,向后循环,以区分不同批次。也有一些批次大写字母前还有一个大写的 A,以标示这台相机在出厂前曾有过技术上的修改。
在 ContaxⅠ 最早的两个批次 U 和 V 系列里面,有大量带有 A 前缀的编号出现,而在后面的几个批次 X、Y、Z 和 A 系列中就没有带有前缀编号了。这充分说明在 ContaxⅠ 面市前期有大量相机甚至在出厂前就不得不面临技术上的改进和完善。
08.相机后盖上的两个编号
在 Contax I 的编号中,还有为数不少带有后缀 P 或 PP。这代表这台相机在售出后又经过回厂维修或保养。除了在原有编号后面加上 P 或 PP 的标记,也有的相机在回厂后被打上一个新的编号。
对原来的编号用油漆抹掉。很多被抹掉的编号仍然能够辨别出来,这样一些相机就会有一个清楚一个模糊的两个编号。笔者的这台相机就是这样的,那个清楚的编号是 Y34125P,模糊的早期编号是 AV10253。
按照前面的编号规则,这台相机是 ContaxⅠ 早期第二个批次 V 中的一台,它在出厂前经过内部改进,售出后又经过回厂维修,取得了第二个 Y 系列编号,而那个清楚的第二个编号中的后缀 P 则表示这台相机在经过使用后又曾回到工厂经过再次维护。
专为中国生产的Contax Ⅰ
笔者的这台相机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相机后盖上除了 “Made in Germany” 的英文标示外还有繁体中文“德国制” 字样。
据了解,ContaxⅠ 研发出来不久就开始出口美洲和亚洲市场,现在可以找到ContaxⅠ 对中国出口的记录。除了带有中文标志的型号,还有一种标注为英文 “For China” 的型号。
我的这台相机带有明显的出口型特点:1. 相机带有“Made in Germany”字样;2. 相机距离使用公制来代替英制 “Feet” ;3.相机机身底部的过片钮标示为 “F” 代替德文的 “V”;4.相机的速度盘上手动长曝光用字母 “B” 来代替原来的德文 “Z”。
09.Contax Ⅰ 相机上的中文标识
蔡司伊康公司出口到中国的机型不仅限于 Contax 系列,在 135 规格双反相机Contaflex 和 120 规格旁轴折叠机 Super Ikonta 中都曾出现过带有这类特殊标记的机型,可见 1930 年代蔡斯依康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而在中国国内,不少代理商通过报纸、摄影刊物和广告等形式对蔡斯依康的产品进行了多方位宣传,使得蔡斯依康品牌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向中国出口的 ContaxⅠ 相机中,还有少量带有“for Manchoukuo”(专供满洲国)字样的机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根据蔡斯依康公司历史文献的记载,1936 年蔡斯依康公司总裁韦尔汉姆(Wilhelm Wohlfahrt)曾经有过一次历时 5 个月的环球推销旅行,就是在这次旅行中,他在日本人的安排下到过伪满洲国,那些带有“专供满洲国”字样的相机很有可能就是那次旅行的产物,这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结盟,互相提供战略物资的有力证据。
二战对 Contax 相机的影响
1933 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德国进入了纳粹时期,积极进行战争准备。战争的阴影并没有影响 Contax 相机的研制和生产,但是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迫害很快波及到蔡司伊康公司。
1933 年 6 月 29 日,德国纳粹党组织“为自由而战”的一份报告中记录了他们在蔡司伊康公司的行动:“纳粹党官员抵达蔡司伊康在德雷斯顿的总部,在会见了董事会成员后,德国内政部长沃特勒 (Wachtler) 对全体员工宣布:犹太人艾曼纽古德伯格已经在 4 月 3 日被免职,并且再也不会回来,今后将确保德国工人的权利。”
蔡司伊康公司的很多犹太技术人员和工人受到迫害,甚至有些人无缘无故失踪,这也包括了那些 ContaxⅠ 研制组的成员。在那份报告特别说明:“在最近几个月有一百多名新的工人得到聘用并被分配到 Contax 相机生产线上。” 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蔡司伊康的创始人之一古德伯格,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逃到法国,最后偷渡到耶路撒冷。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所有的德国企业都被拉入了战争,蔡司伊康与徕卡、禄莱、福伦达等相机制造商都成为德国纳粹战争机器的重要部分,生产军用相机、航空相机、间谍相机以及望远镜、炮镜、坦克镜、潜望镜等。
不过,纳粹分子对蔡司伊康公司犹太人的清洗并没有真正影响 Contax 相机的研制进程,到 1937 年,ContaxⅠ、Ⅱ、Ⅲ 型相机都已经面市,同时出现在零售市场上。
10.1937 年出版的英国摄影年鉴上刊登的 Contax 三种型号相机的广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一方同样对功能强大的德国相机充满兴趣,1940 年,英国一家摄影刊物上就刊登过“皇家空军需要你的 Leica 和 Contax”的广告。
尽管遭受了管理部门和研发人员的重大损失,蔡司伊康从 Contax I 研制开始做出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Contax 成为徕卡的真正对手,大大推动了小型相机技术的发展。
ContaxⅠ 相机开发的新功能除了在后续 Ⅱ、Ⅲ 型中得以应用和改进外,在蔡司伊康陆续推出的其它新机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34 年,蔡司伊康推出了不能更换镜头的折叠 135 相机 Super Nettel,两个型号都使用了与 Contax I 相同的内置测距取景系统、黑色烤漆机身、后背与机身可分离结构。焦平面金属帘幕快门,快门速度也达到了当时罕见的 1/1000s。
1935 年推出的著名 135 双镜头反光相机 Contaflex 的下半部分与 Contax 几乎相同。相机的快门系统和镜头体系、卡口模式等都使用了 ContaxⅠ 的技术,只不过因为卡口不同, 镜头无法互换使用;
1936 年推出的 Nettex 与 Contax 系列更为相似,除了独特的金属帘幕快门以外,它还可以通过接圈使用 Contax 相机的 280mm 超长焦镜头。Nettex 的配套镜头也可以通过接圈用在 Contax 系列相机上。
多年来,ContaxⅠ 相机一直被认为是奢侈品:精美的黑色烤漆、黑色真皮装饰机身、高质量的蔡斯镜头,加上当时最为先进的联动对焦系统和焦平面金属快门,打造出真正的豪华相机,销售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从 1932 年面市之初,价格就远超同时期的徕卡相机,当年很多人都以能够得到一台 ContaxⅠ 而自豪。
ContaxⅠ 出口型相机从 1930 年代开始出口到很多国家,昂贵的价格加上关税,在全世界都曾经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相机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