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与白起、王翦、廉颇共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他抗击匈奴,斩首数十万,使其近十余年不敢来犯。
他连却秦军,攻防兼备,在大面积饥荒,国力衰弱的情况下,多次击退秦军,守护国土。
他同白起一样被封为“武安君”,战功赫赫,威震各国,但也同白起一样没有逃掉英雄的宿命。
李牧死,赵国亡,亡赵者赵也。有时候即便对手再强大也不怕,怕就怕小人当道,国君昏庸,自取灭亡。
李牧画像
1
驻守边境,抗击匈奴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赵国太难了。且不说隔壁虎视眈眈的秦国,光是北边的游牧民族就够让人头疼的。
当时北方匈奴时常入侵,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国虽然军事力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匈奴人迁徙灵活,隔三差五地来骚扰劫掠一番,来去如风,很难斩草除根,这时真正的“战神”崛起了。
李牧来到边境后先是增设官吏,提拔有才可靠的官员,增添烽火台。其次将边境地区征收上来的税收全都拿来作军资。
对内:李牧厚待士兵,他训练将士骑马射箭,每日要杀数头牛来犒劳将士。
对外:李牧派间谍侦查匈奴动向,命人时刻盯紧烽火台。
若是匈奴来犯,速速退回营垒固守,不许主动出击,违命者,斩。
李牧就是用这种“龟缩防御不应战”的方式,戍守边关多年,不仅军马物资没有损失,百姓没有伤亡,还养成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但这种龟缩的保守战术却让李牧备受压力。
一方面,匈奴人认为李牧怯懦,贪生怕死。另一方面士兵们觉得他胆小怕事没骨气,背地里指责他畏战。赵王干脆派人来斥责李牧,但他不为所动,依旧坚持这种龟缩保守的方针,赵王一怒之下,将其撤职,改派他人代其领兵。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撤掉畏缩不敢应敌的将领改派他人,赵王此举看似英明,但实际上,匈奴骑兵机动性强,北部地区地势更有利于匈奴进退,防守方若主动出击,很容易被“诱敌深入,一举歼灭”。匈奴来犯主要是为了掠夺资源,李牧的战术虽然面子上难看,但这种方式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同时还可以使敌人骄纵大意,便于日后反击。
新将领上任后一改李牧的作战方式,频频出战,损失惨重。边境受战火纷扰,军队失利,百姓、良田、牲畜遭受蹂躏,匈奴人大快朵颐,此时赵国遭受的损失远比李牧镇守时大得多。
赵王无奈只好重新请李牧出山,李牧说:大王若用臣,臣还会沿用之前的战术,大王同意臣才敢领命。赵王别无他法,只好答应。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重回边境的李牧依旧按照原有的战术,每日训练,收缩防御,接连几年匈奴都一无所获。匈奴人虽又失去了掠夺的机会,但却更加坚信李牧胆小怕事,不敢出兵而愈发猖狂。这边赵国士兵也都按奈不住上阵杀敌的冲动,纷纷请战。赵军士气高涨而匈轻敌骄纵,李牧见时机成熟了,决定一雪前耻。
李牧一般不出手,出手就不一般,他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于骑射的士兵十万人,同时派牧民外出放牧吸引匈奴来劫掠,多兵种配合大兵团作战。
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故意留下数千人被俘,匈奴单于见赵国军队如此软弱,亲自率领大部队入侵,李牧各处设伏,等到匈奴挥军入侵后,各处伏兵一起发动,从各个方向包围匈奴主力,杀死匈奴人马十多万,使之元气大声,单于落荒而逃,此后十余年,匈奴都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牧,为全华夏挡住匈奴的攻击,一战成神,而后他又前往中原战场,继续挥洒他那过人的军事天赋。
2
抗击秦国,喊冤被杀
赵国与燕国唇亡齿寒,鄗代之战后,燕赵两国彻底失和。
公元前243年,李牧进攻燕国,拿下武遂、方城两座城池。
公元前235年,赵悼襄王逝世,抗击燕军的主帅王煖也是死了,此时秦将王翦、樊於期分别从上党、南阳围攻赵国,一连夺取多座城池,赵国亡国阴影日益加重,李牧成为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
赵悼襄王逝世后,赵王迁即位,李牧临危受命,奔赴战场,到任后重整军队,先防守后反击,伺机而动直击秦军大营,于宜安大败秦军,守住了国土,史称“肥之战”。
这场战役是战国后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歼灭战,让秦、赵两国都看到了这位帅才非凡的能力,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而他也没有辜负这份荣耀。
三年后,秦军再次入侵,两路夹击企图将赵国拦腰截断,李牧率兵两头奔袭作战,再一次把秦军打回了老家。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史记》
公元前229年,秦国名将王翦率几十万大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大将军李牧倾力抵抗,这是两国最顶尖军事人才的较量。当时赵国遭遇大面积饥荒,国力相当衰弱,可即便如此,王翦也无法正面攻破李牧的防御。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难胜,强攻不成,就施暗算。他派奸细潜入赵国,重金贿赂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这位赵国相国曾进谗言陷害廉颇,使其负气出走魏国,相当于令赵国自断一臂,现在他又接受敌国贿赂,散步谣言说李牧勾结秦国,密谋造反。
郭开画像
昏庸的赵王听闻后不加查证,立即派宗室赵葱前往前线解除李牧兵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军民百姓,江山社稷,李牧拒不领命,赵王暗中设下圈套将其抓捕后斩首。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三个月后,赵国亡。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史记》
3
总结
命运总是这样喜怒无常,它给了李牧卓越的军事才能,却没给他一位贤明的君王。秦之白起,赵之李牧都是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他们同被封为“武安君”,同样战功显赫,同样被君王猜忌,含冤而死。
只不过,白起死后,秦国还有后来者,而李牧死后,赵国失去赖以支撑危局的良将,整个国家顷刻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