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王品牛肉

老美嗜肉,尤喜牛肉,牛肉消费排世界第一。家庭里把牛排一烤,再来几片面包,几片生蔬菜,他们就自觉满足。与我大潮汕把牛大卸十八块,分各个部位打边炉不同,他们就是简单的在平底锅煎一下,这令我很瞧不起。不过,洛杉矶Azusa 的这家由台湾王品开的牛肉店,倒是讲究了许多。主打日本和牛和美国安格斯牛,做法上以生拌和炉端烧为主,值得一试。

这家牛肉店推出三种牛肉:日本宫崎牛肉、美国安格斯牛肉、美国和牛,就是日本牛和美国安格斯牛的混血。宫崎县位于日本九州东南部,水草丰美,空气优良,所产牛肉有日本和牛降霜合理的优点。宫崎牛出名,还来自当地人的广告天赋。日本的国技是相扑运动,影响力不言而喻。1986年开始,宫崎县每年都向相扑的优胜力士赠送一整头牛,一举扩大了宫崎牛的知名度。2011年,宫崎人又想了个新主意,使用70公斤宫崎牛肉制成世界上最大的牛肉汉堡,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看来美食也要会推广,这与中国人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用宫崎牛生伴,吃到了牛肉的鲜甜,5A宫崎牛炉端烧,入口即化,香!

主打的美国安格斯牛肉,也十分不错。与宫崎牛肉的柔软相比,安格斯牛肉就显得艳丽许多,香味更浓郁,肉中也带甜。安格斯牛原产于苏格兰东北部的阿伯丁、安格斯、班芙和金卡丁等郡,并因此得名。安格斯牛肉要在10度以下冷藏10-14天的时候,食用的口感最好。这主要是因为,牛被宰杀后,两个半小时内肌肉是放松的,这时肉质柔嫩,这是潮汕牛肉火锅好吃的原因。但过了这个时间,肌肉就会紧缩,发生尸僵反应:肌纤维耗尽能源,控制系统失效,引发蛋白质收缩,纤维便因此固定住,肉质变得僵硬。接下来,牛肉中的蛋白质纤维被蛋白酶分解,这就是熟成,肉质因此又变得柔嫩。没有经过冷藏的安格斯牛肉较韧,冷藏过度的较老。这个特点刚好符合老美的饮食习惯:从超市买肉后放冰箱,吃时解冻。

牛肉好吃,越来越受欢迎,这点无庸置疑,在我国,牛肉消量也悄然上升,仅排在猪肉后面。别看牛肉现在广受欢迎,在古代,直至清末民国初之前,私宰牛肉都是违法的事,而吃牛肉,如《水浒传》“切二斤牛肉,打一壶好酒”的绿林好汉们,则是游走在王法边缘的反面教材。《新唐书》记载诗圣杜甫:“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一代诗圣,死因居然把牛肉牵扯进来,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古代吃牛肉的政治不正确性。即便在西方,中世纪之前的家畜结构也与中国类似。羊和猪是主要的肉食,羊肉流行于人口稀疏、草场资源丰富的区域,猪肉流行于人口稠密、农耕发达的区域。这当中的原因只有一个:牛,是用来耕田的,吃牛肉,是饮鸠止渴的蠢事,所以必须禁止。

让牛肉真正牛起来的是,在14和15世纪,西方世界遭遇了两次影响牛肉发展的大事件:黑死病和大航海。前者消灭了全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后者又把大量欧洲人送往全球开拓殖民。人口密度的降低,使从事农耕的劳动力不足,于是退耕还牧,把粮食改成牧草,养活了更多的牲畜,养牛因此普遍。大航海累积的巨量财富,更是推动了工业革命,机器把牛从田地里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送到餐桌上。相比羊肉,牛没有奇怪的膻味,还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能获得更多让人愉悦的饱腹感。随便一煎一烤,哪怕半生的状态也能有良好的滋味,牛肉因此牛气冲天,成为西方世界肉料主角。

世界上排得上名次的牛肉,日本最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法国也有不错的牛肉,相比之下,我国的牛肉确实没他们好。这是为什么呢?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天然草场牧养的草饲牛,牛肉一定是上乘佳品,应该比养牛场规模化蓄养出来的谷饲牛牛肉更加美味、安全和健康,然而事实却要复杂得多:喂食天然新鲜 牧草的草饲牛,牧草营养有限,饲养时间相对较长,达到成熟期通常需要三年时间。草饲牛除了味道浓郁这个优点外,肉质精瘦,脂肪含量低,肌肉纤维丰富,意味着口感既韧又难嚼;谷饲牛是幼牛送进饲养场后喂食谷物饲料,更丰富的营养,使其成熟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通常为一年半至两年,为了确保营养均衡,谷物饲料内含有大麦、小麦、高粱、玉米、燕麦等成份。谷饲牛的脂肪含量较高,脂肪均匀分布在肌肉组织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理石花纹或油花,因此肉质鲜美嫩滑,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味觉体验和口感。日本松阪和牛和神户和牛听音乐喝啤酒每天按摩长大,就是典型的谷饲牛,宁愿帮它们按摩,也要尽量让它们少运动,这样脂肪含量多,按摩使脂肪分布更均匀。至于听音乐使肉质更佳,我表示怀疑,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对牛弹琴”!这点忽悠老外可以,忽悠中国人不好使。我们的牛主要是草饲牛,所以没那么好吃!

另一个决定牛肉品质的是品种。欧美和日本以牛肉为主要肉类来源,经过多年的挑选和育种,有更佳的牛种,我们中国牛则主要是水牛、黄牛和耗牛,水牛和黄牛都是蓄力牛,于食用方面,确实有所欠缺,尤其是不能如西方牛排一样稍微煎一下就可以吃。当然,水牛肉和黄牛肉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在《水浒传》里,凡是处理被蒙汗药麻翻了的客人,孙二娘总会教导她的助手:“肥的做黄牛肉卖,瘦的做水牛肉卖!”,黄牛肉脂肪含量高,既香又嫩,黄牛肉胜出!

不过不要紧,我国人多地少,也不适宜大规模养牛,进口价廉物美的牛肉,既是世界生产分工的需要,也可平衡贸易。至于我大中华牛肉,虽然不适合煎,但中华料理的十八般武艺,却又有更广阔的表演舞台:科尔沁草原的中国草原红牛,片成薄片的肥牛卷,纤维细腻,有着漂亮的大理石花纹,用来打火锅,再合适不过;延边黄牛的肉质细嫩,汁水尤为丰沛,炭火炙烤,蘸取些海鲜酱酒调制的蘸料,入口的瞬间,牛肉汁水混合着蘸料的鲜香,在齿颊间炸裂;著名的兰州牛肉面,用张掖肉牛熬出来的透亮的清汤,将面浸泡其中,裹挟着麦芽的香甜,飘散出难以复制的牛骨浓香;保定的牛肉罩饼,有点类似西安的羊肉泡馍。手撕大饼,配上几两切片的酱牛肉,浇上一勺牛肉老汤,一海碗吃下去,蛋白质与碳水的完美搭配,解馋又满足;湖北公安的牛肉炉子,就是牛肉火锅,新鲜的牛里脊肉,无需腌制,直接翻炒熟,和由牛油、辣椒、花椒等作料爆香的酱料一同炖煮至软烂,每一块肉都肉丝分明,酥烂的同时又富有嚼劲,裹着一层厚厚的红油,危险又勾人的颜色,正伺机给你的舌尖来个刺激反扑;我最喜欢的潮汕牛肉火锅,门口切肉门内涮,吃的就是牛肉的原汁原味。把牛大卸十八块,一头牛身上的任何细微部位,都被潮汕人起了名字:吊龙、嫩肉、匙仁、匙柄、肥肉、三花趾、五花趾、胸口朥……每个部位的肉质,在烫的时间上,又有着微妙的不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还养一方牛,不同地方的人喜欢不同的口味,不同品种的牛肉还适合不同的烹饪方法。来自台湾的王品牛肉,把美国、日本牛肉用美式、日式和韩式表现出来,恰到好处。如果哪一天也来个潮式牛肉火锅,那才叫惊喜!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