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过去了,他们的故事绝不该被遗忘

历史上的今天,

是一个举国难忘的日子。

无数先辈们为了保卫祖国山河,

抛家弃子、浴血奋战,

才换来了和平和祖国的繁荣富强。

75年过去了,

这些曾经风华正茂的英雄们逐渐老去,

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抗战老兵。

01

我不怕死,我要保护我的国家!

1938年,成都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

看着家园破碎,老百姓流离失所,18岁的成都青年苏国章和他的三个哥哥痛心不已。他们决心奔赴前线,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兄弟四人先后出川,作为弟弟的苏国章永远忘不了那天送别哥哥的情景:二哥尽管对家中万般不放心,最后却只是摸着他的脑袋叮嘱了一句“弟弟,你把爸爸照顾好,我们出川了。”

每每想起这段回忆,苏国章都会忍不住落泪,那是他们兄弟的最后一次聚首。他的大哥、二哥、三哥都在烽火硝烟中尸骨无存,分别牺牲于山东滕县保卫战、上海淞沪保卫战及湖南衡阳保卫战。

而唯一幸存的苏国章,却也在一次与敌人的白刃战中不幸被敌人刺中后腰,留下了一道永远抹不掉的伤疤。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为什么不留在家里?苏国章说:“我们那个时候的青年,看着同胞和国家受苦,怎么可能不出川?”

他深深记得自己参军时,身边全是十七八岁的青年。当师长问到“出川就是去死,怕不怕”时,这群热血青年齐声回答“不怕,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国家!”

在家国危难的关头,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用鲜血甚至是生命去保卫祖国。这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最让人激荡的情感,也是最令人敬佩的勇气。

抗战胜利后,苏国章再次回到成都,学起了中医的针灸疗法,并以此为生在各地行医,救治过不少病人。如今,已经100岁的老人也依然坚持坐诊,望闻问切,捏针寻穴等中医手法,他依然能娴熟运用。

02

如果早知道他会死

我宁愿受处分也要喂他喝一口水

今年95岁的刘庭美奶奶,也曾有过一段难忘的战地岁月。

日军大举入侵山东时,十几岁的刘庭美亲眼目睹敌寇进村扫荡抢女孩,她和家中姐妹钻进麦子垛里,才侥幸躲过劫难。

因为见过日寇烧杀抢掠的恶行,刘庭美一直希望自己能为祖国做些什么。1944年,19岁的她加入了当地民兵,同时也加入了共产党,先后在沂北县政府、八路军被服厂工作。后来,经过卫校培训,她被分到八路军八纵司令部卫生所救治伤员,从此开启了一段每天睁开眼就要面对生死的生活。

▲年轻时的刘庭美奶奶

那时行军打仗都是争分夺秒的,部队经常会在夜里行军,有些人走着走着可能就会因为困倦睡着了而掉队。而且军旅生活是想象不到的苦,男兵是完全没有津贴的,女兵每个月最多只会得到几块钱的卫生巾费。

前线的士兵在战场上面对枪林弹雨,坚守大后方的刘庭美每天也有自己的“战争”:伤员络绎不绝地被送进来,她和同事就不停地扯着绷带为他们止血包扎。

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好,部队里不仅经常缺少好药特效药,就连绷带也是需要循坏再用的。“从伤员身上换下来的绷带,有时间就赶紧洗一洗,边晒边用,没有时间就算湿着也照样用了。”刘奶奶说,当时甚至都顾不上消毒,因为用过的绷带都浸满了血,用热水清洗的话,血迹就永远都洗不掉了。

然而,生活和工作上的苦也不算什么,最让刘庭美难过的是,她不能阻止死神带走伤者,也无法将他们的尸骨送回家乡。“当时要是有人伤亡了,周围的老乡就会把他埋了。”可是在战乱之中,老乡们也都流离失所,往往就顾及不了那些牺牲战士的坟墓了。

在军队的卫生所工作久了,刘庭美渐渐也见惯了生死,可有一件事至今依然让她耿耿于怀。

一天夜里,一名失血过多的伤员向刘庭美讨水喝,但她始终没有动摇。不是刘庭美铁石心肠,而是伤员止血不到24小时,是绝对不能喝水的,否则就会造成出血量增大,严重的话是会当场死亡的。

可令刘庭美万万没想到的是,尽管没有喝上一口水,这名伤员也没能坚持下去。每当回忆起这件事,她都会愧疚不已。“如果我当时知道他会熬不住,宁愿受处分我也要喂他喝一口水。”刘奶奶说。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抗战胜利后,刘庭美与同部队军需股长结婚,复员随军。后来,丈夫被派往朝鲜战场,1962年“伊塔事件”夫妻俩又随部队去了新疆,后来丈夫牺牲在了那里。在新疆生活十年后,刘庭美回到了西安,靠烈属抚恤金独自抚养4个孩子,被评为“最美妈妈”

03

用记忆对抗遗忘

是我们对抗战老兵最后的敬意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像苏国章爷爷和刘庭美奶奶一样奔赴战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报效国家的英雄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勇气,现在也依旧让人热血沸腾:

76年前,17岁的王用劳尚在求学,但日军投掷的炮弹爆炸后,产生的气浪好几次将他和同学推倒在地。而他也不止一次看到同胞和兄弟姐妹被炸得肠肠肚肚四处飞散,挂在路边的树上滴血……怀抱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王用劳毅然离家,加入青年远征军,接受极其刻苦的训练。

同样是76年前,苏萍的爱人吴天祥考入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学生教导团,从此肩负保家卫国的使命。在后来的日子里,他还去到印度兰姆伽战车学校接受军事训练。

抗战胜利后,吴天祥回到了家乡工作,两人喜结连理,可这段婚姻的甜蜜却在1971年截然而至,吴天祥倒在了工地上,成为了苏萍心中永远的惦念。她说丈夫给了他爱情最美的模样。

77年前,16岁的王文友刚从专科学校编导专业毕业,几乎每天都能看见轰炸机从成都附近的军事机场起飞。他决心投笔从戎,不顾母亲劝阻,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飞越驼峰航线远征印缅战场。

在枪林弹雨中幸存绝不是易事,“炮弹在你头顶上飞,有时甚至分不清这是自己的炮弹,还是敌人的炮弹……“王爷爷回想起这段岁月总觉得死亡就在眼前。如今,93岁的他左腿大腿内侧,仍有一道疤痕,那是被日军弹片击伤留下的。

80年前,15岁的王思聪计划去南充读书,在途中听到部队在招兵,便毅然参军,成为了一名译电员。虽然他没有在真正的战场战斗过,但却始终坚守着电波和密文的阵地,一样硝烟弥漫,一样寸土寸血。

“密码本都是由译电员管理的,丢了那是要杀头的,要与密码本‘同归于尽’”。王爷爷说,他抱着密码本,在敌人的围困与炮轰中,为给军部传递信息,几次差点丧命。而抗战胜利后,他又回到了大山,一辈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清贫生活。

当年,正是这些英雄们舍生忘死,把奉献当作根基才换来了如今祖国的繁荣昌盛。当盛世开启时,他们早已老去,也将那段峥嵘岁月埋藏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

如今,哪怕是最"年轻"的抗战老兵,都已是鲐背老人。据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7月1日,已统计到生活有困难需要帮扶的老兵有4415人。

他们中有的人已经带着遗憾离世;有的人因为战争带来的伤残,终生没能成家,在渐入风烛残年后,只能生活在贫困和惶恐之中;还有的人虽然有儿有女,却因为年轻时抛家弃子奔赴战场始终得不到子女的谅解,隔阂深似海。

迟暮英雄应有所依,帮助有困难的老兵,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有保障,更有尊严,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行动。 因为这所有的一切,都要与时间赛跑,老兵们可以等待的时间已然不多……

自2012年起,已有大量网友通过阿里巴巴公益宝贝、公益网店等方式献爱心,进而支持抗战老兵关爱各类公益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阿里巴巴平台公益已为关爱老兵系列项目筹款超4000万

可是,随着老人们的相继离世,这些关于英雄的抗战记忆也慢慢模糊消退。

为了让老兵和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阿里巴巴公益联合淘宝设计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守护老兵记忆”公益活动,邀你一起用记忆对抗遗忘,为每一位幸存的老兵送上温暖的祝福。

我们希望这些老人还健在时,大家都能对他们大声说出那句“我会用力记住你!”

用记忆对抗遗忘,用真心抚慰伤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关怀抗战老兵,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