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为双链DNA病毒。
急性EBV感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能等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V感染的常见临床症候群。EBV感染以无症状和轻微症状多见,甚至可以终身潜伏在人体B淋巴细胞内。
大部分的儿童、青少年EBV感染都是临床隐性感染,轻度非特异性的症状包括:卡他症状(类似轻微感冒样症状)、腹泻,可能伴随发热。
经典的EBV感染的临床表现是:乏力、烦躁、发热、渗出性扁桃体炎、渗出性咽峡炎、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脾肿大、外周血可见增多的异形淋巴细胞,肝转氨酶轻度升高。
流行病学背景:
EB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流行,人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宿主。EB病毒抗体普遍存在于成年人中,90%—95%的成年人都可以测到EBV抗体。在发展中国家,EBV发病率有两个高峰,5岁以前是第一个发病高峰,青春期是第二个发病高峰;在发达国家,EBV发病率高峰在15—20岁阶段,也就是高中大学阶段。EB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4—7周。
关于传播途径:
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偶尔通过输血或者器官移植传播。亲吻、共用洗漱用品、共用餐具等都可能传播,其中以亲吻尤甚,所以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又被称作亲吻病。
预防注意事项:
母亲在哺乳婴儿之前要做好卫生工作,避免对婴儿进行口对口的喂养。日常保持居室内清洁卫生、空气流通。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宝宝到人多场所,避免接触患儿和未经消毒的患儿使用过的物品。
家长关心的问题:
Q:EB病毒感染是否需要住院治疗,什么时候能够出院?
A:如果发生气道梗阻导致呼吸困难,或者严重的咽喉肿痛、进食减少而导致脱水需要考虑入院治疗,一旦气道梗阻解除,进食情况恢复就能考虑出院。治疗上主要是支持疗法,包括充分休息、流质饮食和必要时退热。
Q: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需要用抗病毒治疗吗?
A: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治疗)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临床价值不大。如果在急性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也不能超过两周,因为抗病毒治疗不能减轻病情,不能缩短病程,也不能降低并发症。
Q: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需要用激素治疗吗?
A:全身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并不常规推荐使用。症状性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自限性。类固醇激素治疗有助于减轻淋巴组织肿大,适用于出现气道梗阻患者、严重扁桃体炎咽炎、肝炎、脾大、再障、心肌炎、心包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患者,一般使用7天后逐步减量。
Q: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吗?
A:在没有明显细菌感染证据时不应该使用抗生素。如果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应该注意避免使用氨基青霉素(如 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可能引发麻疹样皮疹、脾破裂等
Q: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什么时候可以恢复体育活动?
A: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出现充血肿大的脾脏,建议避免剧烈性的运动,因为碰撞可能导致脾破裂。一般在该病痊愈4到6周后,才能参加剧烈性的运动,恢复运动之前最好先进行脾脏的B超检查。
Q:是否有EBV疫苗提供?
A:目前没有EBV疫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