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眼中的“三湘大地”

参考消息网9月27日报道 (文/张玉洁 张丹 刘芳洲)

9月26日,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省长沙市拉开帷幕。两年前,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成功举办,在此基础上,中非贸易再次“紧密握手”。

非洲与湖南,跨越重洋紧密相连,成为彼此“最近的远方”。

博览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多位非洲人士。他们说,过去湖南在非洲最著名的是两位人物——毛泽东和袁隆平。中国伟人毛泽东在非洲国家拥有崇高声望,非洲国家及人民对毛泽东的家乡湖南怀有深厚的感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从根本上改善了非洲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如今,“创业热土”“经贸往来”成为非洲人提到湖南时的高频词。

来自刚果共和国的留学生马波目前在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攻读电气工程硕士学位。能到湖南读书曾是他的愿望。“湖南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也是体验中国文化最好的地方之一。”马波说。

马波曾到毛泽东的故乡韶山旅游,对此他颇为自豪。“我从中国革命者身上学到了救亡图存、探索真理的雄心壮志。”

2009年,中国首个“杂交水稻技术援外培训基地”落户湖南。同时,湖南也是承担我国政府援外培训任务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到2017年培训人数已突破4000人,其中来自非洲国家的学员占75%以上。

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拉纳里韦卢说,正是得益于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其设立在马达加斯加马希齐的非洲分中心的合作,马达加斯加的水稻种植者才得以将产量从每公顷3吨提升到10吨。“通过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愿袁隆平消除饥饿的愿景在马达加斯加得以实现。”

多年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经贸、文化和民间交流,进一步拉近了湖南和非洲的距离。

来自刚果共和国的约翰已在中国学习和工作七年。从中南大学毕业后,他主要从事中非进出口贸易,产品涉及非洲水果、牛羊肉、咖啡、黄金以及矿石等。

“湖南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能把更多非洲商品引进中国市场,同时也为外国创业者提供了在中国学习、积累创业经验的机会,让我可以实现在中国创业的梦想。”约翰说。

谈到对湖南的印象时,约翰赞不绝口。“湖南对非洲一直持有友好和开放的态度,我们在湖南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

约翰十分看好中非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说:“今后几年,湖南或许会成为中国同非洲交流合作最紧密的几个省份之一。”

博览会期间,记者认识了已在湖南生活十余年的非洲留学生马吉,他是一名建筑学专业在读博士,对湖南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

“湖南不仅景色优美、美食众多,而且它的人文特色也十分吸引我。湖南的山山水水、人文底蕴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里。”马吉说。十余年的生活,让马吉已把湖南当作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很喜欢湖南人身上不怕苦、不怕难、万事冲在最前头的气魄。

Pavilion1

9月26日拍摄的博览会分展馆一角。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