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林业局,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是“红松故乡”伊春的南大门。温婉的呼兰河,行经铁力,恋于这里延绵的山、蓊郁的林,欢快奔流了80公里,流域面积3878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59%。
林业英雄马永顺的墓地,就在铁力林业局。
8月11日早。林业英雄马永顺墓地。在那棵400多岁的红松旁,74岁的张道廷老人清了清嗓子,扬起了头,“行动起来呀,植树造林呀,绿化祖国呀,造福子孙呀……”洪亮有力的号子,在林间响起。
几只鸟,不知是被惊起,还是想和音,扑棱棱,在针阔混交的密林间腾起……
18年 2000余次
前天,看过老哥了。今天得早些去,然后到马永顺纪念馆去做讲解。在布谷鸟的欢叫声中,张道廷5点钟就起床了。
他经常去打扫墓地。2002年到2020年,18年,每周两三次,他来了2000多次。
通常,他都是走着去,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今天,要带把新的笤帚,就蹬上了他那辆凤凰牌自行车。
14岁,离开家乡安徽濉溪县,走进铁力这片大森林。伐木工,副场长,场长……马永顺的扫墓人,马永顺纪念馆讲解员……到今年,74岁,他有55年的时光是在小兴安岭的这片林子中度过的。
这里的山,这里的树,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这里的鸟兽虫鱼,于他,是生命中难以割舍的部分。
他不能想象,离开了这里,是否还有这份精气神儿,是否就如鱼离开了水,鸟离开了森林。
他经常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大森林里的一棵树,经历了风霜雨雪,看惯了山花秋月,根,已经牢牢扎在这里了。
喊个号子 你听听
“老哥,我来看你来了。告诉你个事儿,昨天咱们林场的小张说,他今年又丰收了,50箱蜂,能产2000多斤蜂蜜……”
“老哥,前两天晚上我去铁力公园了,呼兰河上的景观大桥,老带劲了,夜晚的景色太漂亮了……”
用倒上白酒的白毛巾,张道廷一边仔细擦着墓碑,一边和老哥马永顺唠着嗑。
每次来,他都一边细心清理,一边把林区的变化和新鲜事儿讲给老哥。老哥一直心系着这片大森林。他想,林场近2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了吃、住、游、玩为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风情小镇,“绿水青山”的重现,生态旅游经济的兴盛,林下经济的繁荣……老哥听着一定会开心的。
挥动着笤帚,清扫着墓道上的落叶。
别人眼里,他是辛苦的。
而张道廷却不觉得。这片森林,让他老了老了,却愈来愈焕发出“小伙儿”的精气神儿。
“老哥哥,当年这个劳动号子是你写的,常喊的,今天我再喊一喊,你听听,再给指点指点……”每次来,给老哥喊号子,是压轴曲目。
他,用号子追忆着往昔,也倾诉着对山林的一片深情。
18年 20多万人次
十点半,有场讲解。
张道廷赶回家,脱下了迷彩服、球鞋,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一双舒服的软底鞋,拎起了儿子给买的包,急匆匆赶往马永顺纪念馆。
他要提前一个小时到。烧壶水,给扩音设备充好电,再捋捋情绪。
他,是马永顺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更是“金牌”讲解员。但凡重要的讲解,林业局都会打电话“请”他来讲。
其实,他不用“请”。他乐意来。每次接到电话,他都兴奋。不管手头在做什么,二话不说,随叫随到。有一次,他正在地里干活,接到电话,请他一个小时后进行讲解。他撒丫子往家奔,全然不像一个70多岁的老人。
他的讲解,语速很快,稍不留神,听众可能就会掉队;他的声音洪亮,带着激情,含着感情;他出口成诗,前人的或自创的,妥帖生动;他高亢地喊号子,让你宛若置身于那个伐木的激情时代……
其实,最出彩的,最入人心的,是他的故事。他,是带着崇拜去讲,是带着热泪去讲。讲得人有时心潮澎湃,有时肃然起敬,有时又忍不住哈哈大笑。
有的人由衷地称赞他:“你也是英雄!”这时,他就会立刻摇头,连声说道:“不敢当。”
这样的讲解,是累人的。但张道廷,18年间,为20多万人次做了讲解。2019年,达到巅峰,一共讲了230多场,最多时一天讲了5场,长达五六个小时。
张道廷,不觉得累。每一次的讲解,于他,似乎都是第一次。他带着激情、感情,一次次地讲述,似乎这些都是刚刚发生。
山上 山下
张道廷,有一儿二女,都住在山下。
他和老伴住在山上,一幢被鲜花和绿树围绕的居民楼。
刚退休的时候,孩子们让他们下山,享天伦之乐。张道廷拒绝了。他怎么能离开这片已经融入了生命的大山?
儿女们拗不过,会经常上山来看他们。那电话,打得更是勤。老两口会经常嘱咐他们:“什么都不要买,啥都不缺。”
一个月,老两口6000多元的退休金。这么多钱,花不完。每当晚上美美地喝上一两60度的小烧,张道廷就会高兴地吹拉弹唱上几曲。老伴就会在一旁笑眯眯地倾听。
近80平方米的房子里,因为被各种奖状、照片、诗词稿纸等摆得满满当当,而并不显得宽敞。张道廷笑着夸老伴,近些年他痴迷创作诗歌和歌词,老伴是最忠实的粉丝。
有时,他也会下山去看孩子们。儿子家就在铁力公园旁边。他看着这个公园的变化,只觉得惊喜。
呼兰河,还是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又似乎不是了。从桃山而来的呼兰河水,湍急奔放;那河上的灯火辉煌的跨河大桥,那天边的火烧云,与那边的山,那边的林,融汇成了一道道动感的风光,变幻成呼兰河畔日新月异的风景……
这里,是张道廷永远的家园。
记者:董云平
摄影:蒋国红 张澍
编辑:王晴
责编:杨晔
审核:王巍
统筹:张瑜
监制:刘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