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地道潮州菜:低调奢华出乎意料,精工细作不厌其烦

解读地道潮州菜:低调奢华出乎意料,精工细作不厌其烦

BY小企9999

来厦门工作后,第一次吃正式的潮州菜大约10年前,当时就有被惊艳到,所以记忆深刻。从此潮州菜给我的感觉一直就是:精工细作,低调奢华。

后来湖滨中路的潮宫是一间结合潮州菜和同安菜的闽粤餐厅,吃过几次,印象也好;再后来,不知怎么变成“沏茶去”,后知后觉的我又去吃了一次,比较失望;现如今,潮宫重整旗鼓另开张,改名潮宫2021,厨师班子由中国烹饪协会特一级厨师蔡三元师傅挂帅,果然还是我期望的那种潮州菜!

压桌小碟:潮州咸菜芯配稀饭常用,简单但却很有地域特色;琥珀桃仁控制好油温也还算好处理;糯米红枣就很麻烦,做得好相当费工夫。

餐前先上一小杯金汤燕麦暖胃垫底,暖心养胃。

这么一来哪怕主宾需要先干两杯也不慌。

普宁豆腐和无米粿双拼,普宁豆腐必须外表炸得起泡,绝对的外酥里嫩才算好,味碟用韭菜盐水是经典;无米粿同样讲究油温火候,不可以吃起来油乎乎发腻才行,味碟用辣酱,火辣爽口。从主料到味碟,色彩搭配美观讲究又合理,一道小吃已尽显匠心。

鸡油响螺卖相远没龙虾那么拉风。其实在传统潮州菜宴席里,地位从来不逊色于大龙虾。这里的出品首先刀工好,螺片片得匀整,蝴蝶刀法让螺头肉看起来加倍宽阔;其次火候精准,不生不老恰到好处,口感温润带爽嫩。能把这道菜做出这样的水平,足见后厨的功力不是一般的深厚。两款味碟虾酱增鲜,土芥末蛋黄酱

生腌蟹:这味潮菜中的“毒药”口味调整得比较适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不会很咸,蟹膏浓鲜,蟹钳肉冰绵,回味甘鲜。妥妥的生鲜“冰激凌”。

潮州菜嘛,卤鹅肯定是重要角色,鹅肝是仅次于鹅头的金贵部位。这份搭配传统蒜末白醋的烟熏狮头鹅肝,刷新了我对鹅肝这种食材的认识。绝不能再用“入口即化”来形容,咀嚼感极强,紧致的口感,回味甘香油润,头一次感觉到鹅肝丝毫不腻!

菜上至此我才知道桌上预先准备好的刀叉是做什么用的。

鲍参翅肚是传统中餐里的海鲜四大天王。北方的刺参形状好看,但用来做这道菜就不合适,偏偏就得这种比较实惠的光参。

切一块送到嘴边,鼻子先闻到类似烤肉的焦香,却无蛋白质燃烧的糊臭味,咬一口,皮酥肉糯,海参的胶着质感紧贴着牙齿,还不会太过粘连,特别过瘾。蘸鲍汁再吃,仿佛整块婆参就是煨熟干鲍的溏心,妙!

肉筋油泡东山管:南方菜,有时候会有异想天开的混搭。这道猪里脊上的筋膜肉和带膏小鱿鱼(小管)的拼盘,口感相互混杂,说脆也不是那脆,说糯也不是那糯,说胶也不算太胶浓,总之就是种交杂的美妙。

相对于闽南流行的酱油水,潮菜师父做菜,需要用咸味提鲜时用什么都可能,就是不爱用酱油。普宁豆瓣酱倒是常用,更丰富的豆豉香类似腐乳汁,也更容易保留食材的原本色彩。

龙穿虎肚:又是一道得准备老半天的工夫菜。盘中看起来像颗大号象棋子的东西,是把鳗鱼去骨后填充到猪大肠里,还要尽可能保持鳗鱼不散碎,从上图可见鳗鱼的鱼皮,鱼肉层次分明。吃这个也只能囫囵吞,刻意让食客感受撑满嘴的幸福。

咸菜炒猪肚这个以前潮州汕头大排档常见,点击率非常高。说明它“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那就肯定不难吃撒!

潮式苦瓜煲则在潮汕人家里的餐桌常见,大块苦瓜皮和黄豆一起用高汤慢慢焖透,神散型不散,偏偏苦瓜又有只苦自己不苦伙伴的奇异特点,所以汤还是鲜的,并不会让人觉得苦。而苦瓜已入口即化,闽粤两省的人民每年夏天“苦夏”时吃它是百吃不腻的,真的会消暑,会生津止渴。

丝丁鱼烙:比豆腐还嫩的丝丁鱼抽骨取肉,混合蛋液煎熟,嫩和酥兼而有之,单独吃已经很棒。但是潮州菜特别讲究味碟,这一道配微辣的辣酱和胡椒粉盐水,一道菜就能吃出三种不同味型,让人忍不住慨叹:“讲究!”

看着汤里就两菜团子。

潮州酸菜是用芥菜做的,既有特有的球形包芯芥菜,又有二尺长的大叶芥菜。大叶芥菜腌制的酸菜如果没揉烂,可以挑出比较完整的叶片。

酸菜叶里面包着去骨白鳗肉,如此低调简直显得刻意啦。乳酸菌对略偏肥腴的鳗鱼肉有解腻的效果,酸菜吊出的鱼肉汤清爽鲜甜,能迅速缓解一顿饱餐后口腔和肠胃的疲累感。

传统中餐对甜品相对而言没西餐那么重视,潮州菜也不例外。这道糕烧方芋砖看起来其貌不扬,不过也是精选槟榔芋芯,既要熟透,又不能表层爆裂,煞费苦心呢。

对于潮州菜,上面我的一些个人见解不知对不对?还望看官们多提宝贵意见。

现在的潮宫位置虽然隐蔽但也好找,莲花公园菲律宾领事馆边先找到“财神到“,然后抬头看见啦,其实就在财神到二楼,右边有专用楼梯可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