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未来博物馆:做“敦煌数字供养人”,描绘有深度的公益画卷

12月1日晚,凤凰网2020行动者联盟公益盛典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公益界、学术界、创意界、媒体界、文艺界和企业界的大咖精英共襄盛举,一同见证七大年度奖项和年度明星公益指数榜的揭晓。

“敦煌未来博物馆”荣获2020行动者联盟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创意”奖项。作为敦煌未来博物馆创意主创之一,英扬传奇集团创意总监潘健平现场接受凤凰网公益专访。他不仅分享了自己的获奖感受,同时介绍了“敦煌未来博物馆”的创意初衷,呼吁大众踊跃参与“敦煌数字供养人”的修护计划,为文物保护贡献自己的善意。

“敦煌未来博物馆”获“年度十大公益创意”

“敦煌未来博物馆”获“年度十大公益创意”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公益:“敦煌未来博物馆”荣获行动者联盟2020“年度十大公益创意”,谈谈获奖感受。

潘健平:感谢凤凰网,很荣幸我们的公益作品能够入选。这是我们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大家从构思到执行,每一步都花尽心思,就像敦煌壁画一样,每一笔都沾满了汗水,只为描绘出有互动,有思考,有深度的公益画卷,用创意创造善意,再次感谢每个小伙伴的付出。

凤凰网公益:当初是在什么情境下想到用这样的创意去挽救逐渐消失的莫高窟?

潘健平:当初我们接到这个公益命题的时候,查阅了很多敦煌莫高窟的纪录片。在看到整个洞窟和壁画,因为长年的风蚀,变成凋零不堪,无数文物工作者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后,我们深有感触,觉得必须让普罗大众也了解壁画如今的危机。因此,我们开始构思如何把“敦煌壁画遭受严重风蚀”这件事情具象化,通过生动的互动形式,传递给大众。最终,我们利用手机麦克风的吹气感应,模拟风蚀化过程,并利用人们对未来的探究心理,巧妙地传达了敦煌莫高窟凋零的现状。

凤凰网公益:如何看待社交、科技与公益的关系?(如何看待“科技向善”话题)

潘健平:互联网时代的公益,需要借助科技创新和社交互动才能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其中科技的运用,会影响社交的曝光度和参与度。因为每个人都有探寻科技魅力的猎奇心理,如果能很好的运用科技开拓大家的视野,想想每个人都会愿意参与。比如我们在“敦煌未来博物馆”这个作品中,就利用了360°全景互动和吹气模拟风化过程的技术,让大家能沉浸式地意识到敦煌壁画的危机,踊跃参与“敦煌数字供养人”的修护计划,为敦煌莫高窟贡献自己的善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