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中的符号代表什么?指标异常该怎么办?教你读懂体检报告

体检报告中的符号代表什么?指标异常该怎么办?教你读懂体检报告

体检季来临,体检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拿到报告后该先看什么?报告中的符号是什么意思?如果指标异常又该怎么办?科学看待体检报告,这些知识请收好。

体检报告如同一份健康成绩单,不少人想看却不敢看。其实,报告中的指标相互关联,不能只片面看待某个指标,应结合其它检查结果和病史综合分析,才能作合理判断。要知道,体检不是终点,而是健康管理的起点。体检后需认真对待体检报告,做好健康管理。

体检报告中的符号意味着什么

体检报告中,当出现箭头(↑)或“H”时表示检验结果高于正常值;箭头(↓)或“L”则表示检验结果低于正常值。如果出现“+”表示阳性,一般多用来提示检查结果异常;“-”则表示阴性,大多用来否定或排除某些病变的可能;“±”表示弱阳性或者不确定的阳性结果。

一些常用检验项目数据,高或低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白细胞:偏低意味着抵抗力低下,常见于营养不良、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长期接触放射线、应用某些药物(磺胺药、抗肿瘤药等)、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也可引起白细胞数值下降;偏高常见于细菌性感染,急慢性白血病也可能存在白细胞增多,往往同时伴随血常规中其他指标的异常。

血红蛋白:偏低常见于各类贫血、肿瘤消耗,尤其是男性贫血,建议胃肠镜排除消化道疾病;偏高常见于血液粘滞,导致血流缓慢,可能引起头痛、眩晕、多汗等症状。

血小板:偏低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偏高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排斥反应、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血糖:低血糖会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高血糖则会引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症状。

总胆固醇: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数值越高,风险就越大。

甘油三酯:当甘油三酯指标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有诱发胰腺炎的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认作是“坏”胆固醇,指标升高会增加冠心病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认作是“好”胆固醇,可以减少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风险,指标越低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越高。

谷草、谷丙转氨酶升高:提示肝功能的指标,脂肪肝、大量饮酒、某些药物、病毒性肝炎等都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

尿酸偏高: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主要经肾脏排出。长期高尿酸水平会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高血压病(肾性)等并发症,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

肿瘤标志物:较常用的有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还有糖类抗原CA系列的CA199、CA125等。一些名称与肿瘤无关的指标也可能与肿瘤有关,比如铁蛋白、M蛋白、HCG等。体检报告中肿瘤标志物异常不一定意味着肿瘤的存在,也有可能是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如果体检报告中肿瘤标志物异常,特别是出现两倍以上升高,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作进一步检查。

另建议,40岁以上男性可通过定期检测PSA来筛查前列腺癌。有慢性肝炎病史、肝癌风险升高的人群要定期检测AFP。有遗传性肿瘤家族史、卵巢癌或胰腺癌风险升高的人群可定期检测CA125、CA199。

提早发现疾病线索,不同部位病变潜在风险不一

每个人或多或少存在疾病风险。通过体检,可以提早发现疾病线索,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建议大家拿到体检报告后,先阅读体检结论和健康建议,如有高危值,报告中会主动提示,并明确告知是否需要复查或就诊。

对于身体的异常情况,尤其是看到“增生”“囊肿”“结节”“占位”等字眼,不少人都会紧张,其实不同部位出现的病变潜在风险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

比如,增生是育龄期女性乳腺的正常表现,囊肿一般也是良性的,但囊肿在胰腺、肾脏、卵巢出现时,就有潜在恶性的风险。

当乳腺、甲状腺、肺部结节提示4级以上就需要警惕,建议比较历年体检报告,对于新发现的囊肿、结节增加观察频率,每3个月观察一下大小变化。

胃肠道息肉有恶变可能,应及时切除。一般大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考虑切除,生长过快的胆囊息肉也要及时干预。宫颈息肉或子宫内膜息肉绝大部分属良性,当息肉较大或出现出血等临床症状时,可考虑切除。

尿常规也很重要,这项检查提示人体代谢和泌尿系统信息。

报告里的尿酮体阳性大部分由空腹、饥饿状态下产生的脂肪代谢产物引起。当血糖正常的人群出现尿葡萄糖阳性时,要检查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是否出现了问题。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可能与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有关,不一定代表肝脏疾病,要与血液指标及腹部超声结合来看。

正常尿液里可以有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排除污染因素后,如果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仍增多需进一步检查。当尿液中出现大量白细胞时,提示肾脏疾病及泌尿系统炎症;尿红细胞常见于肾炎、泌尿系结石、感染等。

认真对待体检报告中的提醒

体检检测到的是一个瞬间数值,单凭一次体检不能明确诊断,还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结果及本人病史才能最终得出结论。

因此,理解体检报告中的一些名词,例如“随访”“复查”“进一步检查”等很重要。“随访”一般指情况不严重,不必马上去医院,但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变化应去就诊;“复查”一般指疾病或异常指标可能随着时间变化而有新的变化,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前后对比,确定病情;“进一步检查”一般指现在所做的检查并不能确定病变的性质,需要到医院详细检查才能明确。

对于体检报告中的提醒一定要认真对待,切不可看过就算。同时建议,20岁以上人群除了基本体检项目,要多注意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筛查和预防;30岁以上人群容易出现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异常;40岁以上人群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需做好肿瘤筛查;从50岁开始,除上述问题外,还要关注胃肠道、骨骼健康;6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细致全面的体检。

文:倪海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