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专访:我告诉孩子 “别学音乐”

原标题: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专访:我告诉孩子 “别学音乐”

编辑|winningleung

说起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相信喜欢音乐的朋友都非常熟悉。这位曾17次获得美国音乐最高大奖格莱美奖的音乐家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举办的每一次音乐会都是一票难求。最近,他在接受网站Mother Jones 专访时详细谈到了自己儿时学习大提琴的经历,家庭的影响,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孩子学琴的一些建议。

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专访:我告诉孩子 “别学音乐”

马友友

马友友,大提琴演奏家,在法国出生的华裔美国人,曾获得多座格莱美奖。马友友为多部电影音乐配乐,其中包括布莱德·彼特主演的电影《西藏七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

谈丝绸之路乐队:拆围墙 搭桥梁

提到马友友,相信喜欢音乐,特别是大提琴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这位出生于法国巴黎、如今享誉世界的大提琴演奏家,7岁就曾身着笔挺的西装参加为筹建华盛顿文化中心举行的巡回义演音乐会上,为约翰肯尼迪总统演奏。

“当你聆听马友友演奏时,有让人沉思的文化意像蕴含其中。”指挥家Leonard Bernstein曾对公众说。

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专访:我告诉孩子 “别学音乐”

“一个7岁的中国男孩,为美国人演奏法国古典音乐”,Bernstein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双重艺术潮流在美国融合并分流的过程。”

在那场50多年前的演出之后,马友友离开法国来到了美国,并在此收获了他的17个格莱美奖,代表美国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还有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同时,他也被人们视为至今为止世界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

马友友被普通人熟知的还有,曾为电影《卧虎藏龙》演奏主题曲,这首新古典提琴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奖。他的音乐还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赞赏,曾在其就职典礼演出。

这么多年过去了,马友友仍然称自己为“跨文化市民”,继续着被当年Bernstein形容的文化熔炉的事业。

2000年,他组建了丝绸之路乐团,这是一个非营利性艺术、文化和教育组织, 汇集了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伊朗、中国等地的音乐家、作曲家和编曲家,他们执着于探究东西方音乐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乐此不疲的创新。

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专访:我告诉孩子 “别学音乐”

日前,著名网站MotherJones(简称MJ)采访到马友友先生,他谈了自己在音乐学习之路上的宝贵经验,包括如何保持创造性,如何克服怯场,还有就是他一生钟爱的低音线。

Mother Jones:请和我说说您的丝绸之路乐团的音乐理念好吗?

马友友:最核心的理念就是“ 拆掉围墙,搭建桥梁”。作为一个音乐人,我走遍了世界,总是能看到很多不同的视角。假设每个民族都会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用声音,用语言。那么,当这么多不同的声音汇聚起来,会发生什么?这些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呢?来自巴基斯坦的,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这些声音汇聚到一起,会产生什么呢?这就是创造力的源泉。

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专访:我告诉孩子 “别学音乐”

谈学琴:音乐灵魂来源于人生阅历

MJ :您曾经合作过众多的非古典音乐艺术家,这些对你的演奏有什么改变吗?

马友友:总体上来说,在演奏音乐时,你是需要使出浑身解数的。你所有的一切,你的经历,你的技巧,一切的一切。当你在演奏时,这些是融合在一起不能分割的。如果你的内心世界足够宽广,里面有足够的思维方式,足够的规则,足够的文化价值,那么它会带给你更多人文的东西,让你能够更好的理解人性,以及它的多种表达方式。

MJ :很多孩子都想成为职业的音乐人,他们被要求努力练习、练习、练习。但是从您所说的内容来看,丰富的人生经历似乎才是音乐的灵魂所在。

马友友:非常正确。有时候我会去回听自己的公开演奏,然后去辨别:哦,这个是在我还没接触阿根廷音乐时的演奏,这个是在我有孩子之前的演奏……

MJ:你为什么会在众多乐器中,最终选择了大提琴呢?

马友友:这是个特别有趣的故事。我还很小的时候,有人给了我一家小提琴,我拿过来比划了两下,可是声音非常难听。一定是小提琴对我不感兴趣!所以,我对它也没了兴趣(笑)。

直到后来,我遇到了低音提琴。Wynton Marsalis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爵士乐队的低音线,这就好像是一个蓝领工人的工作。也许你不会总能注意到它,但是如果没有它,所有的一切都不再完整。

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专访:我告诉孩子 “别学音乐”

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专访:我告诉孩子 “别学音乐”

谈家庭影响: 父亲是最好的老师

MJ:您的父母是如何训练您成为音乐家的呢?

马友友:我的母亲是一名歌唱家,我的父亲是一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弦乐演奏家。我父亲给了我很好的音乐训练。最早,我演奏的是巴赫组曲,开始都只是演奏片段,一天两个小节。

将每天所学连起来,实际上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了很多。每次一点点,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不需要一次攀上珠穆朗玛,而只是要攻克一个小山丘。

我父亲经常说:“如果有什么事情是非常困难的,你要先将它分割成四个部分,这样你就可以先解决一些小的问题,一点一点,最后解决最难的部分”。 这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方法。我妈妈则建议我多练习技巧,熟能生巧,量变引起质变。

MJ: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你自己想学,还是父母推动你的呢?

马友友:两者兼而有之。我常常和孩子们说,“有时候,你们会觉得时间过得真慢啊,一小时似乎总也不到头,可是有些时候你却会觉得,一小时过得快得不可思议。” 听到这,他们都会点头,“所以,决定时间过得快还是慢,钥匙还是掌握在你的手里。如果你全神贯注,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MJ:你教自己的孩子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马友友:我告诉他们:“别学音乐。这是真的。因为我不想强迫他们做事。但是我妻子,因为同样很热爱音乐,所以会经常讲:这是家族事业。他们需要懂得。 当然了,从某种角度上讲我同意她的观点,因为音乐是我人生中非常深层次的部分。

昨天在大师班上,我问了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在一天里总是会想到音乐。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这说明了音乐在你的潜意识中的作用。音乐可以定位记忆,情感,时间或者事件,这是音乐的功能。”

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专访:我告诉孩子 “别学音乐”

谈怯场:我的舞台我做主

MJ:当你从法国来到美国的时候,你是否会依赖音乐来表达内心那些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呢?

马友友:音乐的确是我用来表达自我的最容易的方式。刚来的时候,我的确不太擅长用英语来表达,我使用法语更为流畅,不是因为它比英语更美,而是因为它是我的第一语言。

MJ:你如何去面对怯场的问题?

马友友:我最喜欢的方式就是去想象自己正在办一个派对,派对的主人是我。如果什么环节出现了问题,那它也不应该破坏或者影响整个派对的完整性和效果。

因为,无论做什么,可能总会有一些地方不完美,这是非常正常的。反之,如果出了错,你就变得又窘迫又紧张,那反倒会影响宾客们的兴致。所以,我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当然了,我们的整个人生就是在不断被别人的评判中进行的。

演奏就像人生一样,也在不断的被别人的评判中进行。但是,要知道,每场演出的意义不在于是否会被别人批评或者赞扬,而是与他人分享。当然了,你需要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当你对此深信不疑时,就会找到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了。

(选自 合璧儿)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文,仅供交流,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除或替换相关内容,但不作相关赔偿承诺。本文版权及内容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