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蒂亚(Mestia)俊朗的早晨
梅斯蒂亚它位于梅斯蒂恰拉河(Mestiachala River)和穆拉库拉河(Mulakhula River)的交汇处。周围是:南部的祖尔迪(Zuruldi)山脊;北部的茨哈克扎加拉(Tskhakvzagara)山脉;东部的班古瑞阿尼(Banguriani)山脉;西部的蕾拉(Layla)山。
它由穆拉库拉河沿岸的三个村庄组成,一条主要街道贯穿整个城镇。大多数宾馆和餐馆都在这条主要街道上。尽管它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城镇,但它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因此具有大城市的许多特征。包括:一个机场,一条州际公路,一座政府大楼、地区法院、一个中心广场,还有两个博物馆。
▲一宿好觉,醒来满眼是梅斯蒂亚的大好天气。我带上相机就出门了!
▲上午8:00,阳光已经把西面的大山打扮得十分俊朗。碉楼如忠实的卫士,矗立在简陋的民居中间,它们挺拔的身姿和苍老的外表格外醒目。
▲这城镇似乎还在酣睡。
▲而早起的群山,黄澄澄,一如那早餐松软的蛋糕。
▲一头高大威猛的高加索犬喘着粗气当街而立。它呵出来的热气,在早晨的寒气里快速雾化。而它那巨大的身躯如同小牛犊一般。以至于让我不敢蹲下来,把它拍得更加威猛。据说它们对陌生人是比较有敌意的。忽然觉得,这早晨的空气里透着凉意。
高加索犬(Caucasian Sheepdog):是一种强有力的运动型犬,护主能力超强。其物种分类地位为灰狼种家犬亚种,为人工培育品种。它们身高达65-86cm。为便于格斗它们的耳朵会被剪掉。
高加索牧羊犬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原西德,作为边境巡逻犬,主要是沿柏林墙巡逻。1989年,柏林墙被拆,7000只强壮的巡逻犬被解散。许多犬被送给德国普通家庭。
▲高加索犬的身后是梅斯蒂亚的中央大街。晨曦已经从四周的山峦挤进来,但还未光顾这条街道。
▲我顺着这青灰色的中央大街溜达,前面是梅斯蒂亚的中心广场——塞蒂广场(Seti Sqyare)。入口也被建成碉楼的模样。
▲塞蒂广场的标志物是一尊塔玛拉女王的铜像。
▲造型夸张的塔玛拉女王铜像,透着很浓的艺术气息。
塔玛拉(Tamar)大帝:她是大卫四世的孙女。从1184年到1213年,统治巴格拉季奥尼王朝,成为格鲁吉亚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王。她在塞尔柱帝国和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大背景下,利用十字军与萨拉丁互相征伐的机会,将格鲁吉亚发展为了高加索地区的主导王国。
她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有很大作为。政治上,她力行改革加强王权,设立大臣会议。军事上,她拥有一支强大的精锐部队,并成为基督教奋斗在一线的抗绿力量,打败了包括罗姆苏丹在内的诸多伊斯兰君主。
她被称为“众王之王及众后之后”,“弥塞亚的捍卫者”;死后被正教会封圣,还是格鲁吉亚万神殿中的重要人物。
当然,作为一个美丽而伟大的女人,种种关于她私生活的传言,不亚于武则天。其中最离奇的是说她有200个男宠,不能令她满意的会被推下悬崖,尔尔。(网图)
▲梅斯蒂亚新修的政府大楼和警察局。有点巧克力蛋糕的意思。
▲梅斯蒂亚的地区法院。外形像块曲奇饼。反正现在怎么看都像早点。
似乎高加索人真的比较喜欢建造独特的建筑。这和处处求同的大天朝似乎不一样哦!
▲梅斯蒂亚是上斯瓦涅季地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到达这里的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旅游线路。
对自然景观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徒步挑战乌什巴(Ushba)山脚下的冰川,或者骑马进入原始的高山草甸。
对冬季运动的爱好者,可以去新的滑雪胜地海特斯瓦里(Hatsvali)和特图尼迪(Tetnuldi)山。
对宗教历史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在梅斯蒂亚周围的教堂中找到许多中世纪壁画,和标志性的历史建筑。在圣米歇尔教堂内和圣乔治教堂可以找到十二世纪保存完好的十字架和宗教图文。在普斯蒂教堂仍然保存着十三世纪的壁画。
也可以从这里出发,去探访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乌树故里。
▲梅斯蒂亚是个小山城,街道和房屋的主要建筑材料就是石头和木头。
▲十分整洁的街道,用小石块细心拼接的街面泛出青色的天光。
▲似乎梅斯蒂亚人没有早起的习惯,街上行人比较稀少。
▲从地图上看,我们已经到达了高加索山脉西北山脊了。
▲上午9:00,我们启程去这次行程的核心地——乌树故里。
梅-乌(Mestia-Ushguli)公路
属于上斯瓦涅季地区公路网的一段。是从梅斯蒂亚镇到乌树故里社区的景观公路。沿途可以饱览雪山、草甸、峡谷、冰川河流、古村落、教堂、碉楼等。
▲此处是梅-乌公路十分典型的场景:乌什巴峰、多洛雷河谷、佰图社区。
▲梅-乌公路在安静的峡谷里延伸,于是醉人的秋色一路迤逦。
▲乌什巴峰下的百图社区。
百图(Becho)社区:位于多洛雷(Dolora)河谷。是由几个自然村落组成的社区。在百图社区的北边,可以看到马扎里(Mazeri)山的岩石地块,以及斯瓦涅季(Svaneti)山脉的南雪峰。当地的矿泉水很出名。沿着“乌什巴小径”可以前往乌什巴冰川(Ushba Glacier)徒步。
▲这斑斓的季节,五彩的山谷,被碉楼守护的村庄,穿过历史的烽火,有了此刻的宁静和安祥。
▲乌什巴(Ushba)峰:海拔4,690米,是高加索山脉最著名的山峰之一。虽然,它的高度没有排在高加索10大最高峰之中,但乌什巴峰因其独特的尖顶形双峰,而被称为“ 高加索的马特洪峰 ” 。我看更像尼泊尔的鱼尾峰。
由于其陡峭的轮廓和不稳定的天气,许多登山者认乌什巴是高加索地区最难征服的山峰。
马特洪峰(Matterhorn):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为人所知的锥形山峰。
▲乌什巴峰的南峰略高于北峰(南峰4,710米;北峰4,690米)。乌什巴的北峰比南峰更容易进入。标准路线:从俄罗斯一侧上行到东北山脊,然后到达北峰顶;从格鲁吉亚一侧出发的南峰登顶路线,还包括两条法国ED路线,攀登难度相对要高些。
据记载,1888年,人类首次登顶北峰,而南峰则于1903年被征服。
▲我们沿梅-乌公路北上,你会注意到左面峡谷里有一些村落。
纳科帕里(Nakipari)村
▲纳科帕里村位于靠近梅-乌公路边的恩古里河谷。背景是积雪覆盖的拉兹尔山。
▲拉兹尔山(Lasil Mountain):海拔3495米。积雪覆盖的山峰像一道美丽的屏风。横亘在纳科帕里村的背面。
▲阳光里,拉兹尔山顶表面的积雪开始融化,有一层雾气升腾起来,庄重的雪峰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
▲从梅-乌公路边的博格雷希村过桥,步行10分钟可以到纳科帕里村。
▲据说,进入纳科帕里村有一座圣乔治教堂(Dzhgrag),在那里您可以找到一些珍贵的图标和1130年绘制的独特壁画。教堂的东立面有类似于俄罗斯南部和北高加索古代艺术的动物浮雕。它表明,基督教前的信仰并没有完全消失。
不过我们没有进村去探秘。只是“远观”,而没有“亵玩”。
博格雷希(Bogreshi)村
这个村与纳科帕里处于在峡谷两边。恩吉里河穿村而过。
▲只是博格雷希村依然在秋阳、秋山、秋树的怀抱里昏昏欲睡。
▲而碉楼那挺拔的身姿,如站岗的武士,显得格外英武!
▲公路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博格雷希村突然离我们很近。峡谷氤氲的气氛把它笼罩在仙境里啦!
▲此刻的阳光正努力地划破峡谷的阴影,勾画出博格雷希村的精彩。
▲博格雷希村深陷在恩吉里河谷。河流绕村而过,扑腾着去恩吉里水库聚会。
▲梅-乌公路边孤独的一户人家炊烟鸟起。
▲峡谷里的秋天就像标花的蛋糕,蓬松而多彩。
▲这谷顶的树带着彩妆,风骚地招摇……
卡拉村( village kala)
距离梅斯蒂亚28千米,距离乌树故里7千米。这是个只有三户人家的小村庄,恩吉里河从三户之村穿过。
▲这个村现在基本都是老年人,他们除了务农,还为徒步的游客提供民宿。
▲恩吉里河水在峡谷里徜徉。当阳光把河岸的树木雕刻好,它们就有了一个热烈的互动。
恩吉里河(Enguri River):是格鲁吉亚西面的河流。它长213公里,起源于拉查地区附近的斯瓦涅季(Svaneti)东北部,在该地区发挥着重要的水力发电作用。
▲人口稀少的地方,家畜们比较放肆。
▲劳尔古尔巴尼宾馆。其貌不扬,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徒步者亲切的逗号。
▲简陋的房舍,聚集在河流的高岸。高高的碉楼一如既往地堪当重任,临崖而立。
▲这些在岁月里老去的碉楼,倔强地挺直残破的身躯,努力展现出一个老兵最后的尊严。而边上简陋的建筑是一家叫“卡拉”的咖啡馆餐馆(Kala Cafe Restaurant),居然这成了这里的地标。
▲有激流从山间涌出,淙淙而去。
请将手机横过来:
▲梅-乌公路两边的秋色在艳阳里齐声和唱。
乌树故里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