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杜,读还是不读?
你以为杜甫是谁?
一个干瘦的老爷子,满脸愁苦。
你错了。可以一时错不可以一世错,不要被童年记忆耽误了。
杜甫的“甫”,是男子的美称,杜甫是大唐好男儿。
杜甫是谁?伟大的河南人,洛阳城里长大,长安城里京漂。少年浪迹江南,晚年定居成都,隐居奉节,死在湖南。
少年读李白,成年读老杜。老杜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好玩也最丰富。
杜甫诗中有安史之乱、有大唐人民,他把大量前人没有写进过诗歌里的内容都写进了诗。
“如果诗人是提着灯,把世界的角角落落都照到人,那么杜甫的那盏灯所照到的角落是六朝魏晋诗人、初唐、盛唐诗人们都未曾照到过的地方。”黄晓丹老师如此解释杜甫的博大。
少年浪子天涯客
老杜生也洛阳长也洛阳。20岁背包下江南,流浪了快四年。23岁开始回洛阳赶考。
小杜是学霸,但是考试变学渣。一考不过关,再考给归零。是考题的问题、主考的问题,还是判卷老师的问题、大唐教委的问题?总之不是小杜的问题。
千年主考今何在,世间唯有杜甫横。
24岁考试落第,小杜不在乎,继续浪游天下: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大唐第一满分作文是一个落榜考生写的。小杜去爬山,随手写了一篇爆款,励志网文《望岳》一夜爆红。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那一年,小杜25岁。
33岁老杜遇上李太白,开封商丘一通游。第二年游山东。
35岁老杜长安行。
44岁得官从九品。报到东宫之后,请假去奉先探家,路过骊山华清宫。
安史之乱卷席长安城。老杜搬家鄜州之羌村,独身困守长安小一年。
安史之乱中,杜甫任杜家大家长,一家十口一路向西向南再向东再向南。老杜骑马家人坐车,老杜坐船家人也坐船。
杜家的车队、杜家的船,生生碾出千里江山图。
46岁逃离长安去凤翔,得官左拾遗。上班四个月,请假去探家。
47岁上班大明宫,半年之后下放华州,做司功参军。
48岁迁居甘肃,同年搬家成都,路上一个月,成都过新年。
49岁,成都建草堂,一住两年半。
57岁老杜出三峡,迁居荆州(江陵)小半年。
船过公安去湖南,岳州岳阳楼,衡阳(衡州)望衡山。长沙三进三出。
59岁的老杜用自己的行迹和诗歌,勾画了一幅大尺度的大唐山河图。
大唐天下十五道,老杜走过十三道,唯二没有走过岭南道、黔中道。
杜甫的“战争”故事
杜甫的诗是大唐的山河,是大唐的大历史。
唐玄宗李隆基登极的那一年杜甫出生,杜甫陪了三个皇帝,李隆基、李亨、李豫。
杜甫是安史之乱的同步记录人。
安史之乱改写了大唐的国运,改写了大唐诗人的命运及其诗歌,包括但不限于李白、杜甫和高适。
拜安史之乱所赐,李白、王维幸免一死;高适因祸得福,成为大唐诗人中官阶最高的一个;杜甫,因此写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最为人熟知的杰作。
杜诗,因此被称为诗史。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九日),安禄山大军发动。十一月十五日,消息传到骊山华清宫。
这中间的某一天凌晨时分,回奉先探家的老杜恰好走过骊山,吟出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老杜困在长安,写《哀江头》《哀王孙》,写《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老杜又回到洛阳,回到家乡,在洛阳写下了《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离开洛阳,返回华州(今陕西渭南),一路上写下伟大的“三吏三别”,那一年杜甫48岁。
安史之乱前后7年,安禄山的大燕没了,大唐幸存。
老杜在四川接获消息,写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嗜酒如命
杜甫少年就是江湖客,一生拥有超大朋友圈。从都城王爷到邻居村夫。
有帅哥汝阳王: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有“同学少年多不贱”的同学高适、岑参,有最佳艺术保护人的“小武”,四川战区司令严武。
有著名的艺术家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好友李白: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都知道李白爱喝酒,哪知道老杜更爱喝酒。在洞庭湖,老杜的船上有剑匣,有书卷,有满船的酒瓶酒瓮。
郭沫若给我们统计了一下,杜甫的涉酒诗有300多首,李白才有170首。按比例来算,杜甫的涉酒诗在他自己的诗中占到了20%,而李白占到16%。看起来杜甫是一个跟李白一样,甚至比李白还喜欢喝酒的诗人。
杜甫在夔州(今奉节)的两年里,有一次喝醉了骑马。
骑马也就罢了,他还不拎缰绳,脱缰而跑,结果摔伤了。这首诗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那时候杜甫已经56岁了,是老头了。
读老杜诗文,读的就是地理课、历史课、战争课、动物课、植物课、亲情课、友情课,山川大地、草木虫鱼、人情冷暖、战争风云、天地之道,无一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