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桑梓集序碑》

点评《桑梓集序碑》

         ——康就升

丙戌年秋,梁缺先生在家乡素龙故居举行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雅集活动,后作《桑梓集序》,并用其书法艺术刻为碑记。《序》的思想境界及书法艺术均独辟天地,耐人寻味。

一、哲学内涵。《序》中:“忽闻何故名‘缺?’笑曰:‘内涵自然定律及奋发精神也!’”。“缺”:一是自然定律含义。天地中,“缺”是常态,“圆”是非常态;“缺”是绝对的,“圆”是相对的。二是天人合一理念。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三是积极奋发精神。“缺”是初始,“圆”则终极,坚守“缺”,才可朝着“圆”的方向和时空迈进。四是朴实谦逊品格。常言“满招损,谦受益”、“虚怀若谷”、“抱残守缺”等等。五是旷达乐观态度。“缺”具特有的包容性与宽容性,“缺”含于完美之中,没有“缺”才是真正的不完美。

二、人生境界。《序》中:“自题碑文一‘昙’”。“昙”:描绘着生命与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是过眼云烟与万古不灭的辩证统一;蕴含着生命从自然中来,又回归自然中去的永恒定律;诠释着生命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哲学理念;寓意着生命短暂无常,如昙花一现;演绎着生命的达观与超然;昭示着生命宝贵,当惜韶华,在有生之年应为社会多做实事、善事,负起生命和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三、书法艺术。《序》中书法,或正或行,变奇设险,不拘形迹,信笔达意。一如康有为所谓的“朴厚古茂,奇姿百出”、“端朴如古佛之容”。同时,独具创新,将浑穆的碑体特征与鲜活的行草法则有机结合,别开生面,富于变化,其中相同的字和类同的偏旁、部首的写法均各有不同,真正体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独到领悟:“新意出乎自然,形神机于造化”之境界。

                                   (康就升为大学教授)

注:该文于庚寅年六月三日《云浮日报》第七版刋登

null

注:碑中“冢”字为何没加“土”傍?因为作者还活着,该“冢”只是生基,属“未归之冢”,是作者特意之笔。       

点评《桑梓集序碑》

梁缺祖居(哲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