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家
窗户是看世界的第一道光
一辆车
窗户是在路上的一种期待
一份报
头版是整沓报的认知窗口
……
今天周五
恰逢中考
愿河北的考生们
都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无奋斗 不青春
加油
……
上一期的《窗口》下
可谓谈天说地热闹至极
看到小伙伴们心情都不错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看
总第4677~4679期的
《河北农民报》头版展示
《河北农民报》2019年6月15日1版
本期看点
●近年来,每逢种植或收获高峰期,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粮食主产区,越来越多出现类似“农忙不见人”的场景,与城市人心目中忙碌辛劳的抢种、抢收画面大相径庭。今天谁在种粮?
● 6月13日下午,藁城区豆家庄村轩赫家庭农场麦田里,正在收割小麦的一台联合收获机突然停在地头不动了。57岁的机手彭战海说“液压油管老化,崩了。得换油管、灌液压油。”趁老彭修理机械的工夫,记者跟他聊起了近年来的“麦客”生意……

种粮 麦收
精读
5月末,产粮大省河南进入了忙碌的夏收时节。在河南省唐河县焦庄村,身穿黑色连衣裙、灰色高跟凉鞋的农民郭改声,轻松地挥动铲锹平整晾晒的麦粒。在她身后,60多亩麦田静静地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金色——除了几台收割机紧张地穿梭作业,广袤的田地看不到几个劳作的农民。 精读 小麦专家郭天财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道路是未来中国农业的方向,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都将进一步提升。 精读 “唉!现在的钱越来越难赚了。”老彭张口先叹了口气。“过去,小麦联合收割机一个县也没几台,现在可好,差不多一个村就有一台了。麦子还是那么多,分到机子上就没多少了。”  《河北农民报》2019年6月18日1版  本期看点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的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保障政策的解读指出,城乡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取消并不会降低居民的医保待遇,而是通过推进门诊统筹进行替代。 ● 一样的夏季,不一样的风景。连日来,邯郸西部山区人欢马叫齐上阵,山上山下播种忙;而邯郸市东部的平原沃野,多数割完小麦的农民忙中偷闲五六天,歇起了“麦假”,以推迟玉米播种时间,想让玉米“躲过”8月份的高温,这是今年“三夏”的新现象……  医保 播种忙 
精读
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此前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实行个人(家庭)账户的,应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门诊统筹平稳过渡;已取消个人(家庭)账户的,不得恢复或变相设置。 精读 城乡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在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制度建立初期对培育个人参保意识、促进个人参保缴费、迅速扩大参保覆盖面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额度小、保障不足,共济能力差,易诱发滥用等弊端也逐步显现。门诊统筹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共济能力、增强基金共济效应,能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医保待遇。 精读 魏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马国成说,现在,老百姓对“高温热害”很关心,都在想办法避免,适时晚播是比较简便的方法。魏县6月13日以后开始大面积播种,17日之后开始浇水、出苗,晚苗要到20日左右出齐,这个时间节点估计能躲避“高温期”,“从整体上看,今年的夏播时间要比往年晚6天至8天。” 《河北农民报》2019年6月20日A1版  本期看点 ●早就听说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以农村污水治理为抓手,加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就斐然,6月13~14日,河北农民报记者跟随黄各庄镇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单位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先河正合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到了这片热土,真切感受到污水治理给这里带来的巨大改变……  树绿水清 美丽乡村
精读
走进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双坨村,树木葱郁,绿草依依,空气清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入村的道路旁缓缓流淌,溯流而上,寻觅其源,一泓清泉汩汩而出,而这泓清泉涌出的地方,正是双坨村污水综合治理系统的出水口。“这是污水综合治理系统让浑浊不堪、散发臭味的生活污水变成了可以浇花、养鱼的清泉,是先河正合公司帮助我们建设的。”双坨村党支部书记张婷玉介绍。 精读 双坨村的污水集中式综合治理系统成效显著,而李家博乐村采用的是先河环保的另一套系统——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精读 “(污水处理设施)很好,经过处理的水可以浇花浇菜。生活习惯变好了,脏水不再随便泼在院子里或马路上,而是倒入(收集污水的)池子里,现在看不见脏水了,也闻不到臭味了,蚊子也少了。”从李家博乐村董耀田介绍污水处理给乡村带来变化的话语中,记者看到了乡村环保意识的觉醒,村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好处。  《河北农民报》2019年6月20日B1版  本期看点 ●教育部6月12日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行动计划》出台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已经有30余所高校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13所高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 ●仲夏骄阳,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涉县满目青秀。 家住鹿头乡壮口村70多岁的村民郭爱廷,上山摘了满满一篮子野菜,又到集市上割了几斤猪肉,打算回家包野菜猪肉饺子。 郭爱廷是穷惯了的人,他没想到在古稀之年,反而过得不愁钱了:想吃肉就吃肉,想买新衣服就买新衣服,想给孙子买点零食、玩具就买,再也不用等逢年过节改善生活了。 郭爱廷发生这样的改变,得益于该村走上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新路子。 ●2018年1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近日,新华社记者联合江西统计部门开展了乡村振兴一年间问卷调查。通过蹲点调研和入户实地调查、线上样本统计等,记者对江西16个县100个村的3378户在家务农和在外务工农民开展了调查。透过3378份农民问卷可以看到,乡村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出现,农民实现农业集约化、现代化、品牌化的意识逐渐增强,“脑瓜子”的变化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兴旺的重要因素……
 乡村振兴学院 经济沟 “脑瓜子”
精读
今后一段时间,教育部将重点推进《行动计划》的具体落实。统筹资源配置,加大政策支持,引导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相关学科投入;落实立德树人,强化实践教育,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大需求,推进产教融合,加快农业的“双一流建设”;决胜脱贫攻坚,做好统筹衔接,统筹多方力量,助力贫困地区打造新产业、发展新业态,展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高校力量”。 精读 2018年底,涉县鹿头乡壮口村只剩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9.28%下降到2.31%,整体脱贫近在咫尺。 精读 调查表明,在互联网这一“云大脑”成为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重要手段的情况下,农村还需要继续完善网络等基础设施,需要更好更快地培养组织起一批农村互联网人才、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人才,推动乡村发展的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   出处: 编辑:胡洪月 声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