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信联盟第十六研究组工作组联合会议现场
8月30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主导的ITU-T国际标准提案“Requirements and framework for pre-triage guidance platform”(预分诊指导平台的技术需求和架构)正式获得立项。这是浙大邵逸夫医院继首个ITU技术报告顺利结项后的首个国际标准,标志着医院在科技创新和标准化领域的工作实现了从国内到国际的跨越。
据了解,在8月27日至30日于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国际电信联盟第十六研究组工作组联合会议(ITU-T WP1, WP2, WP3/SG 16 Joint Meeting)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牵头,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提交了该标准提案。经过来自美国、德国、巴西、西班牙、瑞士、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的专家的深入研讨和严格评审,该提案最终顺利通过立项。这不仅彰显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就医服务、智慧医院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也代表了我国在全球数字健康领域积极分享“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重要进展。
该国际标准是智慧医院建设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智慧预分诊系统提供明确的技术需求和参考架构。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动预约诊疗模式的普及,促进医疗服务的精准化和高效率。同时,通过流程再造和规则重构,将显著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引领智慧医院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该国际标准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此前牵头完成的ITU-T技术报告“Outline and Elements of Basic Telehealth Services”(基本远程健康服务的大纲及元素)在智慧医院领域的延伸。该技术报告定义了远程健康服务的基本要素、需求角色以及参考架构,为全球范围内医疗机构实施远程健康服务提供了标准化指导经验。该技术报告已在2024年4月15日至26日的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第16研究组全体会议(ITU-T SG16)成功结项。
未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将继续积极开展医疗数智化建设中的标准研究工作。医院将围绕智慧医院建设需求,加强与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合作,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提升我国在数字健康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助力构建全球化的数字健康创新生态。
作者:刘海波 李文芳
文:刘海波 李文芳图:邵逸夫医院供编辑:蒋萍责任编辑:蒋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