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青岛探索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青岛市积极探索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新机制,源头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将为全国提供助力“双碳”的青岛经验、模式和做法。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市民熟知的热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怎样开展减碳工作?近日,记者从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青岛市积极探索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新机制,源头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将为全国提供助力“双碳”的青岛经验、模式和做法。按照国家和省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要求,青岛市选取轮胎、啤酒行业开展试点工作,以建立工作机制为基础,以配套技术人才为保障,以建立方法体系为支撑,以打造试点案例为突破点,探索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新机制,从源头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近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了轮胎、啤酒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成为全国唯一在轮胎、啤酒行业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城市。

“双碳” 青岛探索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实现“双碳”目标有了源头保障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岛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副处长马云飞表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评体系,从产业源头核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倒逼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驱动,是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力举措,也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抓手。

轮胎、啤酒两个行业率先“碳入环评”

啤酒、轮胎行业是青岛市的优势产业,集聚度高、代表性强。作为唯一纳入山东省钢铁、化工行业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城市,青岛市突出地方特色,选取轮胎、啤酒行业同步开展试点工作,以建立工作机制为基础,以配套技术人才为保障,以建立方法体系为支撑,以打造试点案例为突破点,探索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新机制,源头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副处长马云飞表示,在轮胎、啤酒行业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岛城是全国唯一。青岛在轮胎、啤酒行业先行先试,迈出了第一步,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必将为其他城市开展此类工作提供“青岛经验”“青岛模式”“青岛做法”。

既然是试点,就意味着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具体推进过程中,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建立上下贯通机制,为试点工作打好基础。靶向瞄准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体系空白、体制机制未建立等关键问题,深入对接省试点技术支撑单位,探索创建青岛市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新机制,该局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推进机制,倒排工期层层落实。

为确保试点成效,围绕评价工作流程、排放节点识别、核算方法等重点难点问题,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全市试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启动会和推进会,搭建管理部门、环评单位、试点企业、科研院所及技术专家多方参与沟通的桥梁,多方研讨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建立起政府主导、专家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决策管理模式。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任左华告诉记者,作为此项工作的具体承办单位,评估中心依托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及碳排放数据核查、“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编制等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践,整合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应对气候变化技术骨干力量,成立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构建“分可独立作战、聚可合力攻关”的工作模式,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工作,承担政策方案研究、试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调研、评价技术指南编制及培训宣贯等技术支撑工作。针对现有温室气体排放领域高水平专家人才稀缺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基于原有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广泛吸引省内外熟悉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能源消耗政策要求、行业生产工艺的高水平专家人才,建立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一体化专家数据库,借助“外脑”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截至目前,已“网罗”温室气体排放、能源相关领域专家人才28名。

试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政企双方都受益

从2021年开始,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就积极组织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专章编制,为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涨经验”。本着“先立后破、由易到难、抓大放小”的原则,鼓励规划项目和新上化工、电力等重大项目率先在环评中尝试性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内容。目前,已累计在4个规划环评和9个化工、电力等重大项目环评中纳入了温室气体排量核算与评价,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00万吨,提出减排措施70余条,积累了丰富的减污降碳源头管控经验,也为企业采取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过程管理等措施进一步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企业后续新建、改扩建项目时顺利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专章编制提供了经验。

结合本次试点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又筛选出1个钢铁企业、2个化工企业、2个轮胎企业、1个啤酒企业的建设项目在环评中试点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专章编制,与轮胎、啤酒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技术指南编制同步开展,相互衔接、验证调整,制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专章编制大纲,为后续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打造样板。

目前,《青岛市轮胎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和《青岛市啤酒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已正式印发。两个技术指南有效衔接了山东省钢铁、化工行业技术指南编制思路,结合青岛实际,率先探索制定青岛市轮胎、啤酒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明确适用范围、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内容、核算方法、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水平等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填补国家、省在轮胎、啤酒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空白。

按照国家、省和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要求,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将根据试点成果,将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价结论及减污降碳要求等纳入环评技术评估报告和审批文件,并探索将减污降碳措施纳入“三同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畴,确保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要求落地落实,助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原标题:弥补国内空白!青岛市探索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新机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