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净利润首破10亿!东吴证券的高增长密码是什么?

作者 | 钱锋

在证券行业“强者恒强”的既定格局下,东吴证券(601555.SH)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的业绩预告,引发外界关注。

4月8日晚间,东吴证券发布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12亿元至10.03亿元,同比增加100%至120%。

一方面,东吴证券实现成立以来单季净利润最好表现;另一方面,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环境下,东吴证券的“翻倍式”跃进引人注目。这家区域型券商,何以实现业绩爆发?

图源:罐头图库

1

从“经纪依赖”到“四轮驱动”

相比起“三中一华”等头部券商,东吴证券在券商行业内的排名并不算高。

回顾东吴证券的发展历史,1993年4月,东吴证券前身苏州证券公司成立,同年8月正式对外营业。2002年4月,公司更名为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增资扩股。2010年5月,公司更名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东吴证券以“地级市首家上市券商”之姿登陆上交所。

根据Wind数据梳理东吴证券近十年一季度报表,可以看到,虽然净利润增速有波动性,但一直保持盈利。

2015年一季度末时,东吴证券归母净利润已有6.14亿元,对比2014年一季度末的1.61亿元,也是一次突破性增长;随后几年短暂回落又恢复增长,2019年一季度末归母净利润再次突破6亿元。

图源:Wind数据

对比行业来看,东吴证券近年来的整体净利润表现也很亮眼。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东吴证券净利润分别为17.14亿元、24.12亿元、17.39亿元、20.12亿元;在近120家券商中,排名从第21位逆势上升至第15位,提升明显。

2025年一季度,东吴证券又以净利润预增100%-120%再次爆发式增长。东吴证券在公告中将业绩“开门红”归因于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财富管理、投资交易等多项业务稳步增长。

在行业人士看来,东吴证券此次业绩爆发,成为一匹黑马,并非偶然,首先离不开资本实力的系统性增强。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2011年上市后,公司进行过四次再融资,累计募资近230亿元,对比上市初的净资产,相当于“再造三个东吴证券”。

此外,与十年前相比,东吴证券的业务结构已发生质的变化,2015年前后,公司营收依赖传统经纪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近7成。

图源:东吴证券2015年年报

如今,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交易、资产管理已是东吴证券营收“四驾马车”,财富管理及投资交易业务成为收入主力军。

2024年上半年,东吴证券围绕客户、产品、服务和技术四个层面加速推进财富管理转型,新开户12.47万户,代销金融产品77.86亿,其财富管理业收入13.62亿元。

投资交易业务方面,2024年上半年,东吴证券强化主动管理,优化持仓结构,力求稳健收益;债市经历“快牛转震荡”,公司敏锐捕捉政策窗口,扩大业务规模,提升盈利能力。

2024年1至6月份,东吴证券的营业收入构成为,投资交易业务占比59.01%,证券经纪业务占比26.96%,投资银行业务占比7.21%,资产管理业务占比3.97%,其他业务占比2.84%。

中原证券研报中指出,东吴证券2024年上半年经纪业务下滑幅度略优于行业均值,券商资管业务近年来布局固收进入收获期,固收自营整体收益情况较好,投行及权益自营拖累了整体经营业绩。虽然公司业绩出现小幅波动,但在中小券商中仍呈现出较强的韧性。

2月10日晚间,东吴证券已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营业收入约115.36亿元,同比增加2.26%;归母净利润约23.66亿元,同比增加18.19%;基本每股收益0.48元,同比增加20%

图源:罐头图库

在资产方面,东吴证券总资产已从上市初的150亿飙升至2023年的1500亿,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约为1778.48亿元,较期初增长12.92%。

2

东吴证券的金融科技进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推进以及证券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券商尤其是中小型券商在搭建全新互联网化业务模式方面不断调整,东吴证券也不例外。

2014年,东吴证券与同花顺的战略合作,揭开了其科技布局的序幕。随后几年,行业尚在探索互联网券商的初级形态,而东吴已开始发力,设立互联网金融部门,推出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秀财APP。

据了解,目前东吴秀财APP依托A5交易系统、数字化中台,构建多元化数字服务生态,为客户提供证券开户、交易买卖、财富配置、智能投顾等一站式、差异化线上投资理财服务。

凭借东吴秀财APP的打造,东吴证券荣获2024年“最佳数字财富券商"、“数字化转型新锐君鼎奖”、“财富经纪数字化实践案例君鼎奖"等奖项。

此外,东吴证券已启动AI战略,推出自主训练的“秀财大模型”,成为中国证券行业首个完成算法备案的自研大模型。

秀财大模型的落地场景极具针对性,投研领域的个股诊断、舆情分析、报告生成,将分析师从繁琐的数据处理中解放;投行业务上尽调报告生成、债券募集书审核,大幅提升项目执行效率;客户服务上数字人培训、企微客服助手,实现7×24小时智能化响应。

图源:罐头图库

东吴证券董事长范力曾表示,金融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固有的风险机制作为支撑,目前大力发展的并购重组、新质生产力等也都需要金融赋能。

近期,东吴证券又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数智分公司,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认为,这标志着公司正在加大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以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这反映了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也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区域性券商发展金融科技,建议首先要注重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其次要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创新业务模式,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此外,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余丰慧表示。

3

从区域到全国

券商“黑马”如何突破“天花板”

尽管成绩斐然,但在行业人士看来,东吴证券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资本实力上,与头部券商动辄千亿级的净资产相比,东吴证券2024年三季度末净资产规模为398.6亿元,对此,公司或将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等方式持续补充资本金。

另一方面,东吴证券以江苏为“棋眼”,落子机构业务与区域产融结合,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东吴证券总部和子公司营业收入43.84亿元。此外,江苏省内分支机构收入5.08亿元,江苏省外分支机构收入1.59亿元。

据《上海证券报》,截至2024年12月,东吴证券已在江苏省内设有16家分公司、80家证券营业部,IPO保荐业务、债券承销业务、北交所及新三板业务在江苏及苏州的市占率均排名靠前。

余丰慧指出,“这反映了公司在本地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基础。然而,这也意味着公司对省内经济和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一旦省内市场出现波动,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扩大省外乃至国际市场布局,降低地域集中风险,是东吴证券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实际上,东吴证券的全国化布局正在推进中,近年来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设立分支机构,试图突破地域限制,能否在扩张的同时保持盈利是未来的关注点,也关系着其“黑马”状态能持续多久。

业务层面之外,翻开东吴证券高管团队的简历会发现,与多数券商偏爱“空降兵”不同,东吴证券的核心管理层多为内部培养,平均司龄超过15年。这种稳定性在人才流动频繁的金融业较为罕见。

回溯东吴证券过去十年的发展轨迹,其成长路径清晰可见:深耕长三角、布局全国化、拥抱科技化。“从苏州走向全国,从传统迈向现代,东吴证券的成长之路,正是中国证券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行业人士看来,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倍增,为东吴证券的新十年征程开了个好头,但在证券业这个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场上,暂时的领先从不是成功的保证。对东吴证券而言,保持区域深耕的战略耐心,强化科技赋能的优势,或许是应对行业变局的最佳选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