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许崇情托远迹,无边清况愜澄襟——评黎笙《百年名校省实验》

文/胡艺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人生有“拣尽寒枝不肯栖”,有“也无风雨也无晴”,亦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黎老的文字,风吹雨打,洗尽铅华,正好来刻画百年名校省实验。

百年诞辰,牵涉甚广,众口难调之余,很难不入俗套。黎笙把每一个俗套写细致、写精微、写恬静,走心,入情,也就雅俗共赏了。

“当百年校庆的彩旗升起,她在新世纪的不凡成就可圈可点:武汉市首批……”

“回首百年,最可宝贵的是,这种活力始终如一,历久弥坚且愈挫愈奋。在西迁利川的抗战岁月……”

“岁月变迁,到易钟英是第几任校长?五六十年代的校友看来,她就是堪此大任的那一任!这位……”

这三个开头,风采各异,如王羲之的“之”字,绝不重复。

“成材归来探望母校的人流,终年不断:他们中有……”

此处起承转合,堪为经典。

“他把一生献给了塞外荒漠,换来的最大欣慰是: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一句猜测,你这个武汉人,一定是实验中学的学生吧!”

这处用了回文诗的手法,在段尾又串回实验中学的“诗眼”,下一段开头自然不用再强调一遍了。

百年名校史,其实也就是一部区域史。是纵情讴歌,还是中正守一?省实验把撰稿的无上荣耀给了自家的学子黎笙,黎笙把这份感情深埋在心底,给了母校一部客观平和的百年史卷。

“从此西卷棚风起云涌地迈上长达92年的实验探索之路。先进的道尔顿教学和低年级的设计教学法正式进入东方课堂。”

举实例,而不是喊口号。

“譬如被称为武汉“四大金刚”的数学老师程逵,解题时化繁为简的功夫,倾倒了无数学子。”

原来四大金刚只是化繁为简,不是点石成金。

“梦牵魂绕的红石大道以其人工凿成的粗砺,磨砺过几代实验人的脚步,布鞋的,球鞋的,以及其后的旅游鞋、皮鞋,”

不论过得好不好,每个校友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印迹。

弹指一挥间,截断巫山云雨,三峡出平湖,南水润京都,黎老已然七十多岁。

阅尽了峥嵘岁月的苦辣酸甜之后,这次成功地为母校立言,众之望也!众之福也!

解说词原文

《百年名校省实验》

黎笙

习仲勋2000年为武昌实验中学题词:弘扬“实验”精神,培养创新人才。

这座观之俨然的新校门和校园,似乎展示着她的不断自我更新的青春活力;而与世纪等长的年龄则被小心地珍藏在校史馆里。

其实,她青春永驻的奥秘,从校名上就透出端倪。

百年前辟贡院一角兴办武昌女子小学的首任校长何膺恒,恐怕他自己都想不到,正是告别科举陈陈相因的传统,在清朝文脉上植入了创新的基因,一所集试验与示范的新型学校由此诞生了。

1928年“实验”二字首入校名,一如为肩负重任的她加冕,从此西卷棚风起云涌地迈上长达92年的实验探索之路。先进的道尔顿教学和低年级的设计教学法正式进入东方课堂。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武昌实验中学被定为中南地区六省二市的重点中学、湖北省五所重点中学之一,探索新中国教育之路,成为她的历史使命。

不辱使命的省实验,始终不曾松懈她的开拓创新的强劲动力。以杨叔子院士为名誉院长的少年科学院成立,标志着在科教兴国的大潮中,实验中学始终勇立潮头。

当百年校庆的彩旗升起,她在新世纪的不凡成就可圈可点:武汉市首批普通高中领航学校,湖北省数字校园示范校,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实验学校,无不昭示着百年名校省实验愈加蓬勃着青春的活力!

回首百年,最可宝贵的是,这种活力始终如一,历久弥坚且愈挫愈奋。在西迁利川的抗战岁月,艰苦的条件下,教学标准不容降低分毫,便有了千辛万苦不知从哪里淘来的一架钢琴落户,“飞来之琴”夜夜为学生们的军歌伴奏,歌声嘹亮,琴声铿锵,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则引导者音乐课的和声对位。附近的驻军美国飞虎队将士们如闻仙乐,踏歌寻觅而来,惊艳于实验中学少年班的激情与优美。

以不辜负“实验”二字为己任的何斌校长,其后率队跋涉720华里抵达宜昌,辗转东归抗战胜利的武昌。这是一次创造奇迹的少年长征,而比长征走得更远的是何校长的办学思想“为学在严,为人要正”。饱含历届师生心血而身体力行的八个字,穿越了70多个春秋直至今日,当2020年的秋风摇响校园银杏那满树的黄金叶。

岁月变迁,到易钟英是第几任校长?五六十年代的校友看来,她就是堪此大任的那一任!这位人民教育家、出色的数学教师,从来不苟言笑,笑容总是排在小数点后面。她在教学上严厉得出奇,但探索办学的思路却不拘一格。当有的优秀尖子生因学习成绩以外的原因,高考落榜,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日思夜想,与何为校长商议,共同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将他们留校任教,高中毕业教初中,在老教师一对一帮助下,留在母校经受严格而又温馨的锤炼。就这样, 嘘枯吹生,重燃了他们的希望之光。 这些日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高宏、唐翼明、张庆圭、周志明等学子,终生怀念感激去世多年的“易妈妈”!

有一个在实验中学度过大半生的人,她把自己与母校的漫长的缘分,定义为自己的“幸福人生”。

中学六年,从初中到高中,她推开一扇又一扇的知识之门,惊喜于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新奇的世界。而为她举灯的引路人,她的恩师们,除了同样的严格却又各自不同、风格迥异,令她终生难忘。譬如被称为武汉“四大金刚”的数学老师程逵,解题时化繁为简的功夫,倾倒了无数学子。物理老师张仲轩幽默风趣,妙语生花,真能把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能量守恒”到永远。而郑谷治老师,把化学教成了门捷列夫的神奇艺术,在同学们尊师的“元素周期表”中,他毫无疑问地享有重要的排名。体育老师蔡长春,带出一支打遍全市各校无敌手的垒球队,日后蔡长春被评为特级教师... ...她崇拜的一个个偶像,激励着她要变成他们那样的人。

梦想成真地回到母校教书,万慕慧终于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她为学生举起引路之灯时,立志一灯传千灯地继承发扬实验之光。为此,她的严格传承的信念,成就了一段至今称道的传奇。当她发现某个青年教师,未经充分备课就上讲台,她这语文教研组长就举红牌说“不”。只要10分钟,足够判断,她马上撤离。更像是一次示威,从最前排她习惯的听课位置,举着凳子扬长而去,不顾学生惊讶的众目睽睽。就这样,不认真备课的尴尬经历,一次就够了。青年教师事后感激,是特级教师万慕慧逼使他们转变态度从此走向优秀。这也许是实验中学“为学在严”的众多故事中,最具警示性而又最优美的一道风景线!

立于校门外的“惟楚有材”牌楼,该是当年学子们出入学校最眼熟的场景。那传承千年的四个字,望之巍然,听之无声,却渐入心底,化为苦读成材的自勉。

成材归来探望母校的人流,终年不断: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立时、王家耀,有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冯天瑜,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原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万学远,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文韬武略,犹有一代将领中央军委委员、上将赵克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工程副总设计师徐克俊少将。他把一生献给了塞外荒漠,换来的最大欣慰是: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一句猜测,你这个武汉人,一定是实验中学的学生吧!

而甘于平凡的全国劳模、“中国好人”鲁素珍,一个从小就失去亲人的孤儿,在实验中学找到了自己的家。被安排住教师宿舍的她,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又一个亲人。她喊进喊出的“张姐姐”,是每天带她打篮球让她长个子的体育张老师;而知她疼她的是校长“易妈妈”;还有住在对面的郑谷治老师,但凡有好菜就叫“鲁丫头来吃饭呀”,那是她的“郑爸爸”。离开母校的鲁素珍选择去了福利院,一干就是一辈子,获得荣誉无数。在她看来,她的全部成就集中在一点——把实验中学的“家”,复制到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寡病残群体中去。这也是实验人的共同心声:为人要正,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只有正直善良,则无论在多么平凡的岗位上,你都因为拥有一颗爱心,从而对社会有用,对人民有益。

梦牵魂绕的红石大道以其人工凿成的粗砺,磨砺过几代实验人的脚步,布鞋的,球鞋的,以及其后的旅游鞋、皮鞋,其中也有曾任武汉大学校长的陶德麟,一家三代人的赓续而进的脚步。一届又一届迎来送往,红石大道送上的是母校的深情,是砥砺前行的人生祝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校庆之际,红石大道为中轴、展开宽闊而美丽的两翼,面积已是老校园两倍;圆满覆盖了百年前贡院的全部。大道犹如红地毯通往背后的凤凰山,或如山名所示,实验中学从未停止美丽的蜕变,如同传说中的凤凰涅槃!

2020.10.12

名家简介

黎笙,作家,导演。曾任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特约撰稿。

近年创作撰稿的武汉形象片三部曲,蜚声海内外。《大城崛起》,2015年获国务院新闻办对外宣传唯一大奖。武汉市政府以英、法、俄等五个语种对外交流。2018年《东湖》,推出首月阅读量高达1.1亿(中英两版,新华社发布),并选入北京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大展。《WH天际线》获湖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最佳形象片奖和最佳撰稿奖。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首页。

曾任电视导演,其执导的电视剧《特殊战场》,《昨日军统》均获八十年代当年全国奖。由其编剧的《洁白的手帕》获八一年全国十佳电视剧奖,系湖北省首个获全国奖电视剧。

长篇报告文学《长江治水人》,《中国股市启示录》和《巴黎华埠纪事》分别载于美国《侨报》和《欧洲时报》及国内报刊,获广泛好评。

名家点评:

(沈振煜 原武汉传媒学院院长):黎笙兄运如椽手笔,怀珍爱母校深情,选取母校百年历程中的经典人事,细加描摹状貌,使人如观家珍,将实验名校的教育理念与优良传统演绎得栩栩如生,为实验名校学人和当今各校广大师生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对吾侪终身从事教育工作者亦颇有启示。受教且受益了,感谢,欣赏,珍藏!

(邓嗣明 湖北著名文史专家):黎笙兄博学盛才,词美英净,表达了对母校的一片深情,其历程中之描述,雕文织采;其优良传统之演绎,华绮之冠。妆点衬托,相映成辉,一似碧草著花,真美文也。百年名校,实为当今教育之楷模。拜读之余,受教良深,当为余生揣摩学习之经典!珍藏!

(闲云野鹤 原军旅作家):@黎笙兄: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百年校庆专题片,倾注了你的满腔热忱与心血,文彩飞扬的解说文字把该校百年的实验之路、丰硕成果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谓字字珠玑。看了这个专题片,仿佛读了一部中国的现代教育史,它的厚重、它的份量令我肃然起敬。感谢黎笙兄为武汉又做了一件意义非凡之事,武汉人民不会忘记你,毌校的师长及学兄姝更不会忘记你。

(胡艺 艺术学院副教授):《百年名校省实验》宣传片,以精巧的艺术构思、形象的散文笔调、详实细腻的资料,恰到好处的评点,将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这所跨度百年名校的血脉渊源、精神支柱、教学育人的科学方法和盘托出,其味隽永,其美幽长。欣赏再三,武昌实验中学一幅历百年之久,以正气贯之,以严字执教、以精学育人、为国造才的壮丽画卷,跃然眼前,久萦脑海,令人回味......

(蒋少文 原6203班同学,医生):《百年名校省实验》是继《大城堀起》《武汉庚子纪事》后的又一佳作。充分展显了你对文学的特优资禀和深厚修养。我已熟悉了你的写作风格,即便不提大名,我就能猜出这是你的大作,生动、精练、透彻……,好亲切!好感人!好佩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