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扎根“冰立方”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王镜宇、梁金雄)2023北京市青少年冰壶锦标赛9日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的冰壶馆落幕,各个项目的冠军各归其主。虽然2022年北京冬奥会渐渐远去,冰壶项目却在冬奥会冰壶场地上扎下根来。

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念说,“冰立方”是这次赛事的承办单位之一,不仅提供场地设施,还提供赛事运营和保障方面的人才和服务。“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是北京冬奥会的配套保障服务设施,这次比赛运行团队的30多名工作人员有大约一半参与了北京冬奥会的服务保障工作。

“这次我们是参照冬奥会的标准和基础逻辑来办赛的。北京冬奥会期间,‘一图(场馆运行设计图)一表(场馆运行时间表)一册(场馆应急手册)’是指导各场馆有序运行的行动指南,这是北京冬奥会的技术遗产。这次比赛的筹办我们花了不少心思,也制定了专门的‘一图一表一册’指导赛事运行。可以说,它是对冬奥会物质遗产、人才遗产和技术遗产的综合利用。”

据吴念介绍,“冰立方”的冬奥会遗产赛后运营将涉及多个方面:一是冰上运动中心的两块场地将面向广大市民、青少年和全世界的游客开放;二是可以开展冰壶、花样滑冰、冰球等项目的专业培训;三是面向青少年群体、瞄准体教融合方向的冰雪大课堂;四是面对企业和团体的冰壶项目团建产品;五是“冰立方”双奥遗产和红色文化基地的开发和利用;六是承办冰壶等项目的赛事。

此外,由世界冰壶联合会、中国冰壶协会和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世界冰壶学院培训中心”也设在“冰立方”,未来将展开冰壶制冰师、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工作。以上这些方面构成了冬奥会遗产赛后运营体系,“冰立方”将借助这个体系实现冬奥成果全民共享和冬奥遗产持续综合利用。

赛威(北京)国际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荆锐在北京冬奥会时是“冰立方”赛事运营团队的一员,如今她是“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冰壶运营合作方的负责人。自2019年“水立方”第一次“水转冰”开始,她和自己的团队全程参与了“冰立方”冰壶场馆运营及冬奥会冰壶赛事的服务保障。

荆锐告诉记者,2019年12月,“冰立方”冰壶主场馆首场赛事结束后,主馆冰壶场地首次对外运营,当时推出了面对大众散客的半道体验、面对企业的团建、面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大课堂等产品。从2020到2021年,“冰立方”冰壶场地由于疫情及冬奥备战的多重原因,只能间断式运营,但运营团队也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探索大众对冰壶的接受度和更多的冰壶市场化产品。在整个运营周期内,冰壶主场馆一天最多接待过3000名以上社会实践大课堂的学生,总共接待团建、党建、冰壶体验人员超过10万人次。

荆锐说:“在那段时间里,虽然开放的时间不太稳定,但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加深了对这个项目市场化运营的认知。”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冰立方”保留了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并于同年4月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开放,举办了“双奥朝阳、相约冰壶——冰立方冬奥文化大众体验季”活动。在16天的开放时间里,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近两万人次。冬奥会为冰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最多的时候一天有近四千名体验者购票,排队人群几乎挤满了“冰立方”的各条通道。

据吴念介绍,目前“冰立方”的冰壶主场馆的大厅已经“冰转水”。不过,未来如果要举行大型国际冰壶赛事,可以在20天左右的时间里完成“水转冰”、重现冬奥会冰壶场地的面貌。

2023年1月14日,“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冰壶馆正式开业。冰壶馆位于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地下,冰面面积约900平方米,场馆对标奥运标准,设置了4条45米X5米的标准冰壶赛道,赛道由服务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中方制冰师打造。场地中所使用的冰壶、冰壶刷、起踏器等物资以及场地四周张贴的景观标识,均为冬奥会赛时使用。场地全年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不同年龄段的冰壶运动爱好者可随时到此体验。

据荆锐介绍,开业至今,冰壶馆已接待将近两万人次的体验者。荆锐认为,冰壶是体教融合的绝佳项目,也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运营团队将进一步开发适合青少年的培训、实践活动和适合机构、企业的团建项目,让更多人能亲身参与这项有趣、时尚的冬季运动。与此同时,作为冰壶运营合作方,也会积极承办市级和全国的各类冰壶赛事,让冰壶项目在“冰立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吴念表示,由于受众人口少、运营成本高、市场经验少,冰壶场馆的市场化运营在国内还是一道难题,而市场化不够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冰壶项目的开展和普及。他说:“‘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冰壶遗产承载地,将持续发扬北京冬奥精神,深刻理解双奥场馆的特殊使命,积极探索符合冰壶发展规律的市场化运营之路。我们对‘冰立方’冰壶项目的长远发展充满信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