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临夏康乐县纳沟村美丽“变形记”

本网记者 屈杰文 通讯员 刘刚林

无人机从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边起飞,从镜头可见,远处太子山云雾缭绕,风光旖旎;近处草木葱茏茂盛,一栋栋红顶白墙的民居点缀其中,整个村子安静地躺在这青山绿水间……近日,记者走进临夏州乡村振兴示范村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时,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图透过显示器慢慢升起。

坐落在太子山下的纳沟村,是一个有上千人的村子,过去因交通不便,没有致富产业,导致经济落后,村民生活贫困。可短短几年时间,这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村民们依靠旅游走上了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纳沟村的巨变,源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源于示范引领,源于产业发展。近年来,这个小山村依托优势资源,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指引,以“产、村、人”融合为路径,立足依山而建、伴林而居的生态特色,积极培育富民产业,全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家园,凝心聚力走活乡村振兴发展大棋局。

沿着花草相伴的村道漫步在村庄,亭台水榭,环境清幽,空气带着淡淡的清香,俨然是一个“天然氧吧”。

“快进来,坐下歇一会,喝个盖碗茶。”在村子深处草长沟景区内的“莲花农家院”,男主人贾存兵一见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村上发展旅游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这两年,还给我们办酒店管理培训班,帮助我们规范化管理和经营农家院,现在,每逢双休日,电话不断,许多人打电话订桌,有时候客人来了都没地方坐。”贾存兵说。

放在几年前,这般“甜蜜的烦恼”,贾存兵想都不敢想。

以前,因为村穷家穷,贾存兵一直在外打工。“我们村以前很穷,大部分人除了种地,再没有其他收入。”贾存兵告诉记者。

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是启动纳沟村嬗变的一把钥匙。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2018年,康乐县依托草长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把纳沟村作为旅游扶贫示范点来打造。

该县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路、环境整治、危旧房改造……目前,该景区已建成人工湖、儿童游乐园、木栈道、采摘园、乡村舞台等。由此,纳沟村开启了美丽乡村新画卷。

村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贾存兵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决定回乡创业。依靠政府补助和自筹资金,他投资10万元办起了农家乐。“现在好了,不用外出打工,可以陪着老人、孩子,靠这个农家院,一年就能收入10多万元。”看着门前一辆辆满载游客的旅游观光车,贾存兵的喜悦溢于言表。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纳沟村依托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争取政策支持,引导外地返乡人员在村里创业,激励他们到家乡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经过举办烹饪、电焊、种植等各类培训班,很多人掌握了一技之长。村里已经开办了19家农家乐,从业人员达100多人。”纳沟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艳说,该村还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和养殖合作社,目前效益都很好。

贾存兵的父亲贾生义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在纳沟村生活了一辈子。说起村里的变化时,他感慨道:“以前,草长沟是一个烂泥窝,环境脏乱差,风一刮垃圾满天飞,亲戚朋友都不愿来串门,也没有幼儿园。这几年,家家的房子修好了,柏油路铺上了,幼儿园办起来了,挣钱的门路也多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幸福得很。”

遵国法、守村规、公共财、不可毁,邻里间、和为贵、相互帮、不添乱……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纳沟村,被精心修复的民居外墙上村规民约、文明语、文明画随处可见。“村规民约简单好记,说的也很实在。现在,村里人忙着挣钱,矛盾也少了,有时忘记路边放的东西,好几天都没人拿,我们村确实越来越好了。”贾生义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与纳沟村美丽蜕变同频共振的是该村“两委”班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有“干字当头、干在实处”的激情与热情。

去年以来,纳沟村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康乐智慧党建平台,大力发展“党建+”,推进“四抓两整治”,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建立起了党组织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用实干托起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梦想。

“以前大家穷,导致人心涣散,脱贫完成后,大家的素质越来越高了,精神面貌也好了,还积极参与村里各项工作。”张玉艳说,目前,纳沟村成功创建全国法治宣传示范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