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茶是中华饮食的两个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两张名片。“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在中国人眼中,对茶和酒的嗜好,从来都不止于单纯的生理需求。无论蠲忧忿,还是荡昏寐,茶和酒之于中国人,都是超越了物质局限,渗透至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存在。由西凤酒与凤凰网联合制作推出,是经典更是新声的《中华酒事局》本季最后一期上线,而在本期节目中,主持人蔡紫,和文化学者钱文忠、戴建业就将聊一聊酒和茶这对中国文化好CP。
酒与茶是文化上的阴和阳
酒与茶,这对文化CP被人关注其实由来已久,早在1900年发掘的敦煌遗书文献中,就记载过一篇公元十世纪的奇文,名为《茶酒论》。故事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让茶和酒进行了一场回合制对话,它们旁征博引各述所长,又互相攻击彼此揭短。整个辩论的过程幽默生动,又充满哲思,将茶道、酒道的异同之处,剖析的入木三分。所以在节目中,钱文忠先生对于中国文化中茶与酒的关系,也做出了类似的妙论,他说酒与茶,就如同是中国文化中的阴和阳。
的确,喝酒讲究年份,所以酒越老越好,而饮茶多贵新,因而早春新茶最妙;喝酒在于醉,醉来赢得自由身,而饮茶则贵乎醒,睡醒茶亲酒盏疏;甚至于在宗教信仰上,也是佛家喜茶,而道家偏偏就好酒。在喜茶者的眼中,茶是“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乃草木精粹所成;而在好酒者心里,“麦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为酒”,酒是天地之灵气所聚。嗜茶者说茶是“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喝茶到惬意时只想“乘此清风欲归去”;爱酒者则云浊酒一杯是“霜天雪夜,变寒为温”,清酒一盏则“离人迁客,转忧为乐”,饮酒可以“百虑齐息,万缘皆空”。
酒道、茶道之不同,确乎如太极中的阴阳之别,相互绝难统属。而也正如太极中的阴阳,茶和酒对于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构建,又有着相通互补之处。
酒与茶是中国人感受世界的方式
譬如在戴建业先生的眼中,中国人对于酒和茶的嗜好,就暗和了现代思想家马尔库斯的“新感性”理念。在精神和美学的层面上,茶与酒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中国人借以感受世界的一种特殊管道。
在中国文化中,品茶是一种超脱的体验,是追求忘我、无我的方式,更是直抵茶我同一之境,令自身融入天地万物和大千世界的途径。从选器具,择水火,看手法,到制茶观茶、品茶戏茶的,饮茶是一套美学过程。而茶重好水,遂使古代嗜茶者为了追求更好的茶味,往往会流连于自然山水之间。这就使得中国人对于茶的嗜好,从一开始,就构建在对于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上。于是乎汲泉品茗,不仅被发展成一种高雅的社交活动内容,更是带给了所有参与者一种超越功名羁绊的山林之乐。
而酒在中国文化中,则有一种自由的意味,它常常与奔放的生命形态紧密相连。特别是酒常常与诗并列,成为根植于中国人文化血脉中诗酒并称的概念。“李白一斗诗百篇”,在中国人眼中,诗是有和酒量化转换关系的等价物。“醉里从为客, 诗成觉有神”,在中国人眼中,酒是能让创作者内心天地更加宽阔的介质;“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在中国人眼中,酒总是能让诗人对灵感的捕捉更加敏锐触媒。酒中得意出好诗,酒后醉语能成诗,在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诗人都会借助酒来张扬情感,达到更高远的创作境界,这也令酒对于中国人,有着寄托情感,解放自我的文化功能。
“投我以建溪北苑焙之新茶,报君以乌程若下之醇酒”,茶和酒的相异,并没有妨碍中国人在文化上对两者并举。茶让人超脱,而酒使人解放,茶与酒对于中国人心灵的意义,更让它们在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构建过程中,成为需要并重的载体。茶与酒,确如阴和阳一般,相生,互补,相互成就。茶的禅意,酒的无为,茶的脱俗,酒的忘情,共同构建了中华文化美学趣味,“爱酒不嫌茶”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大多数中国人的选择。
薄酒清茶言不尽诗书故事,伴随着本期节目中两位嘉宾和主持人对于酒与茶的深入探讨,第二季《中华酒事局》也顺利收官,完美谢幕。不过,中华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短短六期节目所无法详尽挖掘的。而仅仅一档节目的管窥,或许也很难满足《中华酒事局》的热心观众对于中国酒文化的浓厚兴趣。对于酒文化传统的发掘与传播依旧任重道远,西凤酒和凤凰网也仍然会继续努力,期待在未来将把更多相关类型的节目带到您面前。相信未来中华美酒和中华酒事还会与您相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