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白天投放的炸弹,二战美国魔改的高脚柜炸弹VB-13

在1945年2月已经临近二战结束,距离盟军赢得全面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此时也是对手积蓄力量做最后抵抗的时候,盟军可能会面临很多本土防御工程,美国贝尔公司获得一份美国陆军合同,要求公司研制一种超大型制导炸弹,用来打击高价值且坚固的目标,这种炸弹就是后来的VB-13 Tarzon,也被称为ASM-A-1 Tarzon。

VB-13是对之前技术的组合,它的炸弹本体来自英国在二战期间开发的“高脚杯”超重型航弹,制导技术则来自美国在1942年开始开发的VB-3 Razon制导炸弹。

“高脚杯”航弹是为了对付坚固目标的大型航弹,重量约5400千克,长6.4米,直径将近1米,英军用它炸沉了德军的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还曾在实战中砸穿18米厚的土层摧毁目标铁路隧道,威力在当时常规武器中绝对算一流水平,不过它太大了,只能用大型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携带。

VB-3制导炸弹是一种自由落体的制导炸弹,重450千克,它与滑翔制导炸弹不同,它只能在自由下落的时候简单地调整弹道,采用目视观察、无线电指令制导,弹体后部串联安装了两套八面形的环形翼,后一套翼上有控制舵面,可以响应投弹手发出的指令调整弹道,整个二战期间大约生产了3000枚,它需要用B-17、B-29这样的大型轰炸机投掷。

VB-13在“高脚杯”修长的弹体前端重心位置安装了一个环形翼,“高脚杯”在尾部安装X形尾翼,VB-13则在尾翼外再套上了类似于VB-3的八面形环形翼,环形翼与弹体之间还有支柱固定。

炸弹依然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控制舵面安装在X形尾翼后缘外侧,炸弹尾部安装有照明弹,投放后点燃,方便投弹手观察炸弹飞行轨迹并操作控制杆调整方向,炸弹内安装了陀螺仪用于稳定姿态。

改装过后的VB-13比“高脚杯”炸弹重了大约500千克,加上弹翼后直径增加到1.37米,长度不变,装药重量也没变,为2400千克爆炸物。更大的尺寸意味着没有一款二战时期的轰炸机能够用内置弹舱携带它,只能让B-29轰炸机采用半埋式挂载,这种方式会破坏轰炸机气动外形,对飞行有一点不利。

VB-13并没有在二战期间完成,连测试用的样本都还么欸有,但是它在当时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精确打击重武器,战后保留了项目,并在40年代后期进行了测试。VB-13参与了朝鲜战争,在1950年12月至次年3月间,美军总共投放了大约30枚,其中6枚准确命中目标达到轰炸预期,它们主要打击发电厂、桥梁这类高价值目标,在最后一次带弹行动中发生了问题,当时一架轰炸机出现故障打算低空丢弃炸弹,但是炸弹提前引爆,事后调查认为是炸弹尾部的结构问题。

其实VB-13超重型航空炸弹存在很多问题,它依靠B-29轰炸机飞临目标上空投放,50年代的喷气式战斗机可不会任由它来去自由,炸弹本身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日常后勤负担重,还有一个问题是它只能在白天能见度好的时候使用,否则投弹手看不清炸弹轨迹无法引导。

据说美军在越战期间使用了库存的VB-13,它用C-130运输机运输,安装降落伞后从后方舱门丢下,它的作用不是轰炸敌人,而是炸开丛林开辟直升机着陆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